第11章 與君鬥(1 / 1)

待到弟子散去之後,場上兩人靜靜等待對方發言,沒想到都是默不作聲,公孫晟隻好打破了寧靜:“先生此言不妥。”   與此同時,臺上又一位長老,剛欲爭辯幾句便被此言堵住了嘴,不由得麵生慍怒,瞪著眼向臺下看去,見到公孫晟,而且還不認識,以為是哪個求上門來的毛頭小子,自然沒有給好臉色看,隻是礙於莊主的麵子,沒有當場發作。   說來也是,這位長老身形粗長,衣衫較為不整,而且額頭上還有一小塊疤痕,像是苦修士,又像是一位市儈,而且還是極為吝嗇的那種,本該在當時被請出山莊,不過對於弟子的教導綽有餘欲,因此留了下來。   回歸正題,莊周見他留了下來,便猜到他要做些什麼,又聽此言,故作驚訝道:“哦?有何不妥?”   “弟子懇請先生三思。弟子心法啟示無為而治,守謙遜之道,知者不言。秦國三大宗門欲進攻我山莊,實為患害。若我們輕率回擊,或將引火燒身,增添紛爭。弟子認為,反擊不宜輕率行事,而應尋求智慧與謀略。我們可迅速向各方求援,聯合其他勢力,形成合作之勢,共同麵對敵人。”   莊周聽後,笑而頷首,而那些長老也笑聲一片:“嗬嗬,小東西恐怕仍不知我逍遙山莊的實力如何吧?”   公孫晟一臉茫然,難不成自家山莊實力真的遠超那秦國三宗?   莊周說道:“此事明日再談不遲,今日你應是第一次見各位長老,倒是有些失禮了。”   公孫晟也是連忙作禮,與這十三人結個臉緣,生怕日後有事無人助。   隨後,莊周便讓其離去,目光又轉向宮鑒。   “先生,能否派我入秦境打探實情?”   沒想到,宮鑒第一句話便是想著參戰,著實是把還沒走遠的公孫晟雷了一道。   ……   “為無為,則無不治,恐怕描述的並不是此等情境,先生讓我早些回來,恐怕已是做好回擊的準備。可畢竟那三大宗門欺我不防,便不是無為之舉,若是回擊,並無過錯,暫且聽從先生命令罷。”回到竹屋,公孫晟便這般想,“至於何時派出修士,恐怕並非近日之事,暫且修煉著,煉氣境實力強些,才能在這種局麵中多些自保之力。”   秦國有十幾個修仙宗門、數個修仙家族,此點與中原其他八國相同,可是秦君不是修煉者,各級官員也未曾修煉,這與他國大相徑庭,這就導致諸侯與修仙勢力之間是合作關係,諸侯給修仙勢力以土地和資源,助修仙勢力穩定秦國內部。   明塵宗、離火堂以及七弦門便是秦國三大宗門,對於外國的靈礦、靈草虎視眈眈,這次直接找上門來l   雖然說,先生這逍遙山莊實力為中原之首,可畢竟終年修煉,不食人間煙火,不似秦國那三宗門一般,與秦王有交,勢力遍布整個秦境,若是有些摩擦,保不定是哪方得利。   當然,若是全麵開戰,結果不言而喻。   果然,第二日,山莊內二百多名弟子,有九成同意反擊,剩餘一成則是像宮鑒那般好戰,嚷嚷著要深入敵境,而諸長老也在莊周勸說之下同意了回擊。   既然這項重要事務已定,參戰弟子的擬定則是長老們說了算,公孫晟倒是覺得沒什麼,若是選中自己,就當長長見識,學點對敵經驗;若是留在山莊,就依舊每日修煉。   如今這心法修煉已至第三節,對於那所謂“道”的形容不再是模糊語言,已是可以舉事相論。   這心法並未標注層級之分,他也不好判斷自己對於心法究竟領悟到何種程度——至少不是彷徨無措的那種。   伴隨自己對於身體所謂脈絡以及靈氣的感知不斷加深,他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煉體境圓滿,倘若再遇上前幾日那惠文王所派的修煉者,恐怕那人已不是他一合之敵。   這便是心法所帶來的感悟,而身體的狀態則是他最大的底氣。   ……   當公孫晟那日在山莊廣場聽見宮鑒向先生請求參戰,他便覺得這個師兄不簡單,就這樣,他在一個虹消雨霽的清晨,被宮鑒蹲在竹門前守著,想邀他前去演武臺“切磋”。   公孫晟哪肯,這築基境找他一個煉體境不是欺負是什麼,可這宮鑒真不負師門的“武癡”稱號,硬是軟磨硬泡不罷休,搞得他心法第四節什麼也參悟不出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辦法,在得到宮鑒不使用法力的承諾後,這位十五歲的少年迎來了他仙途中的第一場鬥武。   在秦國都時,街上常常會有人撐起擂臺與仇敵決鬥的場景,他那時隻是圖個熱鬧,在擂臺旁的酒樓上靜靜觀賞,哪知道在這擂臺之上竟是這般感受!   演武臺,山莊內一處尊貴而磅礴的場所。陽光灑落,映照著臺上細膩的雕花欄桿,仿佛舞動出一幅瑰麗的畫卷。   臺下已有少許弟子聚集等候,不知是像自己年少那般湊熱鬧還是被師兄“請”來助威的,神情期待,對著公孫晟指指點點,表情中盡是輕視之色,顯然對於自己這個陌生的師弟並不看好。   這演武臺也有執事看管,隻見此人一身青袍,靜靜看著公孫晟和宮鑒上臺,隻見宮鑒衣袂飄飄,目光堅定,透著自信與豪邁,麵帶微笑,卻不掩飾內心的鬥誌。   反觀公孫晟,第一次鬥武,身姿稍顯僵硬,眼神中透露著一絲緊張。他手心微微出汗,動作有些遲緩,似乎在竭力掩飾內心的不安。嘴唇微微顫抖,雖然努力保持微笑,但神情卻透露出一抹不安定。這般模樣自然沒得到好喝彩。   “同門之間切磋,無需多慮,來吧!”宮鑒已是將公孫晟視作同階修士對待,聲音堅定,握著寶劍的手掌微微發熱。   “師兄弟較技,願得共勉。”見此情形,公孫晟隻好硬著頭皮應下,心中卻默默運轉起心法,手中桃木劍卻是輕微抖動,顯然是使用了《青楓訣》。   隨著臺上擂鼓敲響,雙方都開始了不同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