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定,可以復裝的子彈殼為軍火,不能復裝的才能當作商品售賣。 平臺上的子彈工藝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純工藝品,整個子彈都是一體的,隻不過有個子彈的外形,實心的,這種完全沒用。 第二類為真子彈殼改造,這種工藝品的原料為軍用子彈殼,不過由於其無法復裝,才用於售賣。這類工藝品還分為兩種,一種由鋼鐵刷漆製造,這類子彈殼朱存楓試驗過,本身強度不足了,且有破損,無法承受火藥爆炸,用簡易的槍管試驗直接炸膛。另一種由黃銅製造,它倒是可以承受火藥爆炸,但它的底火款式不適合復裝。這彈殼尾部連接著一個圓球作為底火砧座,使用過後這個圓球砧座會被破壞,使得它無法復裝繼續使用。 第三類則是朱存楓找到的最好的,這種工藝品按照子彈工藝製造,有真子彈相同的彈殼和彈頭,還沒有發射過,並且可以分離,內部有空腔放置火藥,底部也有底火孔,唯獨底火孔的部位沒有開傳火孔。也正因為如此才被視為工藝品售賣,否則就是正規的軍火。 朱存楓將這種工藝品買來後,首先撬開底火孔上的吊墜部分。工藝品被做成項鏈,底火孔的地方插著一個球,球中間有孔用於穿繩,隻要把這個部件撬走,就露出了底火孔。 然後拔開彈頭與彈殼,用安置了刀片的手壓機沖壓,切開傳火孔。最後按上底火,填入黑火藥,重新裝載彈頭,就成了一枚完好的子彈。 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麻煩,造底火就出現過好幾次問題。沒有了那個圓球,底火隻能用另一種款式,在底火盂上安一個銅砧座,這樣撞針打擊底火尾部後尾部銅片與砧座硬碰硬接觸,才能擊發底火。 好在朱存楓在平臺上找到了相似的裝飾品——一個微型風扇葉銅飾,銅飾中間有一個圓,向外連著3片扇葉,隻要將這個銅飾用手壓機壓成圓錐形狀,就能卡在底火盂上。 真正出問題的是雷銀藥,生產過程中因其敏感的屬性出個意外,好在朱存楓知道它的危險,所以隻讓工匠少量多批次製造。出意外的時候工匠炸傷了手指,可以養好,沒有殘疾。 至此之後朱存楓讓工匠隨生產隨安裝,不單獨存放雷銀。生產過程中使用95%純度的乙醇(以上不能買)浸潤雷銀藥,這下雷銀藥就安定了。而且濕潤的雷銀藥還方便了安裝計量,為此朱存楓讓工匠專門定製了工具。 用一個漏鬥裝入濕藥,漏鬥側部安裝擋板,隻要插入擋板,漏鬥底部的濕藥量就是固定的,隨後工匠計算出這個固定量適配多少個底火,又造了一個分量計,分量計的滴頭數就是底火數。 分量計下麵的操作臺上放一個鋁盤(或木盤),適配數量的底火被固定在鋁盤上,盤內鉆孔,使得底火得到固定,接著打開漏鬥分量計底部,濕藥就流入底火。另外在鋁盤下部安裝一個不帶孔的板和推桿,隻要拉動推桿就可以將底火從嵌入的孔中推出來。 接著將濕藥底火送去烘乾,為此工匠製造了許多小型火窯,最開始想用一個大窯的,出過一次爆炸事故,直接把窯炸塌了,為了安全還是選擇小窯並聯,用一個火坑燒炭,用溫度計把控溫度,並不太過麻煩。 底火烘乾後放上錫箔片,再點上蟲膠漆,最後安裝砧座,一個底火就完成了。 為了安全,這些工作都隻能讓工人人工完成,為此朱存楓買了許多防彈玻璃,將每個工位都隔開,這樣即便出了事故也不會引起連鎖反應。 經過反復試驗和調整,增大了黑火藥的顆粒直徑,降低了燃燒速度,最新款的子彈威力得到了保證。最新實驗結果,50米範圍內可以擊穿無甲目標,30米範圍內可以擊穿有甲目標(明軍棉甲),10米範圍內可以擊穿一層棉甲帶一層鎖子甲。 並且子彈的精準度十分高,這都得益於它的純銅(黃銅)彈頭。本來子彈頭製造也是一個工藝難題,為了節約成本,需要鉛頭披銅,製造很麻煩。不過有平臺的存在,朱存楓不存在原料成本。純銅彈頭較鉛披銅更輕,且因為一體成型,彈頭飛行更加穩定,促使其精準度更高。朱存楓查閱書籍,得知後世狙擊槍的子彈就是用的純銅彈頭。 其實用黑火藥當發射藥,可以使用純鉛彈頭,隻因黑火藥的溫度並不高,槍膛掛鉛不會那麼嚴重,掛鉛問題還不如黑火藥殘渣問題。一方麵子彈工藝品本身用的是純銅頭,另一方麵以後子彈肯定要用無煙火藥的,無煙火藥產生的溫度高,容易使鉛融化掛在槍膛內,會造成炸膛危險。兩方麵考慮,朱存楓也就沒必要使用落後的鉛彈頭。 至於左輪手槍就更容易了,它的結構可比栓動步槍簡單多了,有了玩具仿製品、結構和原理介紹、充足的材料,工匠們隻用了半個月就仿造成功了。 左輪手槍試驗成功後朱存楓很滿意,嘉獎了參與製造的工匠們,同時將左輪手槍命名為天啟七年式左輪手槍。 無奈因為子彈製造步驟繁瑣,產量低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而且黑火藥儲備量不足,雖然已經開始批量化製造子彈和手槍,朱存楓依然沒有大批量裝備,隻是用於軍事儲備。 “砰!砰!砰!” “砰!砰!砰!” 連開六槍,張武才對左輪贊不絕口,順手用裝彈器(裝彈器平臺可以直接購買)一次性裝彈六發,再度射擊後感嘆道:“若軍中將士皆有此火器,何愁虜寇不平。” “張百戶知道為什麼軍中沒有弓弩,不讓軍士訓練弓弩了吧。” “殿下,恕卑職直言。這火器雖好,不能射遠,沒有弓弩配合,恐怕不行。” “這個我早有準備,等新式火器製造完成,再請張百戶品鑒。” 朱存楓買到了用於手槍的直筒型子彈工藝品,同樣買到了瓶型工藝品,兩款都是9毫米口徑,正好適合漢陽造這把栓動步槍。 漢陽造的仿造工作很順利,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完成,主要一開始朱存楓讓工匠先製造無煙火藥了,浪費了許多時間,之後又是製造左輪手槍,最後才是栓動步槍,要不然步槍早就成型了。 有了黃銅定裝彈,步槍的漏氣問題就可以解決,金屬部件之間空隙沒有太高的要求,相反空隙大了還抗造。況且有朱存楓提供的機床在,零部件的誤差幾乎沒有。隻是因為工匠製造零部件還不熟悉,所以仿造工作緩慢,一旦熟練了,相信製造速度會大幅提升。 隻能說平臺缺陷,無法通過聊天溝通賣家,否則朱存楓就能在一些加工店鋪定製零部件。若如此,都不需要明朝工匠加工,直接平臺買了組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