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憂愁的王仁佐(1 / 1)

“郭主簿,荒山那裡如何了?”   “還是和往常一樣流民不斷,荒山來者不拒。”   “唉,禍事了。將來事發,恐怕你我二人沒有好結果。”王仁佐貪婪之心過去就後悔了,不該拿錢的,拿了錢就沒了退路。王仁佐並不知道郭勝隻拿了50兩,還以為他和自己一樣,所以思來想去後找到郭勝協商。   “恩主,荒山那裡都是朱風守備做主,一切與王府無關,恩主隻當不知。”   “你還叫我恩主?”   “一日之恩,一世不忘。”   “我怕將來由不得我做主。”   “恩主,隻要李太監在固原,恩主萬事無憂。”   “你說得對,我要向李太監上報此事。”說著王仁佐便要寫信。   “恩主,我勸你不要輕動。無人上報便無人知曉,即便朝廷要查也查不到恩主頭上。”郭勝指了指信紙說道,“可要是留有證據,恩主就真的脫不了關係了。”   想了想,王仁佐猛摔毛筆,留下一團墨跡。   “這都是些什麼事!”   郭勝離開後,王仁佐看著離開的背影許久,喃喃自語道:“看來本地的狗不能相信了。”   郭勝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隻要沒有公文書信就沒有證據,將來不一定查到王仁佐頭上。但王仁佐明白明朝官場的潛規則,事發時當事人占據高官顯職才會查不到,若當事人隻是一介小官,又或者已經退休,那大概率會被查出來,而且一查出來就會定為罪魁禍首,成為高官的替罪羔羊。   王仁佐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老了,以後很難升到高位,若是不留下一些證據,將來就危險了。   誰讓事出在崇信王府,一個郡王能有什麼訴求要如此興師動眾,王仁佐隻能想到造反。正巧朱存楓的一係列行動還真就符合造反的準備工作範圍,這就讓王仁佐不得不抓瞎了。   如此就說通了,郭勝到底是本地人,不像他一樣可以想辦法脫身,一旦崇信王造反事跡暴露,崇信當地的各方勢力必定洗牌。恰恰郭勝又不得不跟,如果他不跟,必定被朱存楓在起事前乾掉,就因為郭家是本地大族有大概率了解造反實情,朱存楓為了安全要麼收買要麼殺人,搞定郭家朱存楓還能收入大批糧餉。   王仁佐想到,之前朱存楓收買了他後就見了郭勝,那時郭勝就肯定被收買了。而且王仁佐近期還聽說王府找郭家老太爺說媒,要促成朱存楓和他孫女的婚事,這就對上了。   今天王仁佐找郭勝來谘詢,表麵上是不知所措,其實就是試探郭勝,結果不出他所料,郭勝居然讓他不要聲張。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代表郭家徹底投誠了王府,成為王府造反路上的助力。   有郭家牽橋搭線,相信王府很快就會把控整個崇信縣,加之不久前還是自己幫朱存楓搞定所謂朱風的守備之職,當下王府有了冠冕堂皇招兵買馬的理由。   “不行,必須要走。”王仁佐重新寫了一封舉報信,最後還是撕碎了。   李太監收了朱存楓大量錢糧,朱存楓還保證每年都上貢,相信隻要造反的事跡不爆出來,李太監不可能乾預朱存楓,王仁佐不敢賭太監的底線。   可惜王仁佐想錯了,李太監的關係夠深,並且直接與魏忠賢的利益相關聯,而魏忠賢則深度綁定天啟皇帝,顯然這條線的人都不會允許有人造反。隻要王仁佐把朱存楓的事跡報上去,大概率朝廷會派人來協查,一旦有證據,肯定派人抓崇信王府上下。   誰讓王仁佐官小且對高層人事不了解,誰讓李太監沒有對下麵的狗說明自己魏忠賢義孫的出身。   朱存楓也有這個問題,他知道魏忠賢把持朝政,但他不知道李太監與魏忠賢的關係。   其實即便知道,朱存楓也不會在意,有平臺在,還有不死身,大不了等幾年,那時候天下大亂,隨便都能拉起一支隊伍。這也與朱存楓在第二世的經歷有關,第二世他滅掉了米國成為美洲之王,幾十年身居高位,許多事不需要考慮。   考慮良久,王仁佐選擇盡早離開崇信這個風暴眼。辭官他還舍不得,也會有後續麻煩,於是他準備利用李太監的關係調動,哪怕不能升遷,換一個地方當知縣也可以。   正好王仁佐從朱存楓那裡拿了一萬兩,有足夠上貢的錢,於是他派自己的同族子弟去固原。   麵對王仁佐希望進步的請求,李太監不置可否。換一個新的知縣來就不一定願意當自己的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文人傲骨嘛。李太監沒有收王仁佐的錢,隻是讓王仁佐等著,有機會再說。   不收錢就很能代表問題了,李太監一向是收錢辦事,不收錢不辦事。王仁佐知道必須自己想辦法,他打算走一走其他邊鎮鎮守太監的關係,他不相信所有太監都不收錢。   王仁佐讓子弟去往東邊的延綏鎮榆林城,他覺得朱存楓不可能那麼快就開始造反,他還有足夠的時間運作。   令王仁佐沒有想到的是,陜西這座火山已經噴發,最先噴發的就是渭北澄城縣的王二、鄭彥等人。   澄城土地貧瘠,百姓收入微薄,自己和家人吃飯活下去都危險,沒有再多的錢糧交稅。這些年又遭遇連年天災,官府本該賑災免稅養民,可因為明朝財政危機,不但不免稅還加征了遼餉,以至於大批百姓沒了活路。   等死,死國可乎?與其餓死,不如起事。憤怒的百姓在王二等人的帶領下殺死了澄城知縣,應者數千人,搶劫府衙後全部躲入黃龍山附近。這裡毗鄰山西,方便起義軍機動,一時間並未遭遇官兵圍剿。   實際上地方出現了叛亂,當地官員並不會第一時間上報,而是自行想辦法解決。上報後就是為政不利,以後想升官都難,這種處事方針給起義軍形成燎原之火創造了條件。   又恰巧澄城縣隸屬西安府管轄範疇,陜西首府重中之重,相關官員更多,更不能上報,事態就拖了下去。   王二造反成為風向標,許多人還在堅持,等這些走投無路的人發現王二沒有被剿滅後將大大激勵他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