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滿清底色(1 / 1)

李太監當然不可能命令朱存楓殺人,沒必要。他隻讓朱存楓消除一切證據,到時候王二被剿滅死無對證,上麵還有魏忠賢壓著,幾個錦衣衛小官說什麼都不會有人信。   喊打喊殺是朱存楓私自行為,隻為獲得三人的感激,將來讓三人為己所用。繡春刀的世界,三人可是參與過皇位之爭,有這三個親歷者,將來的大事可以走得更加悠然。   “大哥、二哥,剛剛怎麼回事?”   “朱將軍是好人,他不想殺我們。我們回去要是如實稟報叛賊一事,陜西官場被朝廷責罰,必然會怪罪朱將軍。”   摸了摸懷裡的錢,靳一川問道:“朱將軍想讓我們封口?”   “我們上麵沒人,乾得苦差事,再得罪人……”盧劍星沒有說完,三人都明白什麼意思。   “大哥莫急,隻要活著就有機會,你遲早能當上百戶。”   “就是大哥,大不了不乾錦衣衛,投奔朱將軍。”   盧劍星怒目而視,他要當百戶不為升官,隻為完成母親期盼,彰顯父親功績。   靳一川打了個哈哈,拿出朱存楓給的左輪手槍,說道:“沒想到朱將軍手裡有這麼好的火器,要是能人手一把,什麼妖魔鬼怪不在話下。”   沈煉說道:“回京後別拿出來用,到底是朱將軍私自找工匠打造,隻能等危急時刻使用。”   即便是軍中將領,私造火器仍然是大罪,朱存楓不在乎,沈煉三人倒覺得朱風對他們交心,非常實在非常好,所以沈煉認為更不應該難為朱風。   三人不知道,朱存楓之所以拿出左輪,主要害怕三人發現軍中其他緊要武器,這裡麵就包括被命名為虎蹲炮的迫擊炮,並拉著三人練習左輪,避開虎蹲炮炮擊柴家堡城墻。   迫擊炮結構和製造都很簡單,炮彈還是鑄鐵,加上它本身的低重量、高機動性、適宜的威力和彈道,無不表明這種武器最適合當前隊伍。   子彈能用黑火藥發射,迫擊炮同樣可以,加上迫擊炮整個炮管和炮彈殼都能在平臺上購買,硝酸銨產量的上限就是迫擊炮產量的上限。   這種虎蹲炮最遠射程可以達到500米,能夠做得更遠,隻要增加壁厚就行,嘗試過最遠可以達到1200米,考量過後覺得沒必要。最遠射程重量太高,需要馬車轉運,太不方便。   從作戰方麵考量,1200米和500米沒有多大區別,因為朱存楓短期內的敵人都沒有500米的攻擊距離,等到將來造反,1200米的距離反而不夠用,明軍的火炮可以打到好幾裡遠,固定的重炮不如快速移動的輕炮合適。   如今的虎蹲炮一個人就能扛著跑,什麼地方都能去,非常適合陜北高原地形。   這個選擇還在丁修身上得到了驗證,適合與滿清作戰。沒錯,就是靳一川的師兄丁修。   靳一川原名丁顯,戚家軍後代,戚家軍餘部鬧響被自己人殲滅後,活著的人都成了流寇。有天丁顯殺了一名錦衣衛靳一川,化身為靳一川成為錦衣衛。丁修與靳一川出身相同,靳一川“背叛”後,一直說要大義滅親殺了靳一川,實則暗中保護靳一川,想要靳一川回心轉意。   與靳一川的天真不同,丁修明白官場的黑暗,不想摻和其中,更怕靳一川被這個黑暗吞沒,怎奈不善溝通,隻能用自己的方法逼迫靳一川——以流寇的真實身份敲詐勒索。其實丁修敲詐來的錢都給靳一川存著,隻要靳一川離開官場丁修就會把錢還給他。   朱存楓帶著三兄弟來到宜君後,有天晚上王滿倉所部抓到一個細作,審問過後什麼都不說,朱存楓一看就很熟悉,稍微一套話就明白是丁修。   丁修是跟著靳一川來到陜西的,他說不想離開靳一川這個長期飯票,實則還是為了保護靳一川。   “看在你沒有傷人的份上,我可以放了你。”說著朱存楓拿出一千兩,“還給你一筆好生意。”   丁修快速搶過銀兩,表現出一副貪財的樣子:“朱將軍請說。”   “我要你保護那三個人。”   “啥!將軍不知道我跟靳一川有仇嗎?”丁修換上傲嬌的表情,“得加錢!”   又拿出兩千兩,朱存楓說道:“加錢可以,我有個條件。”   “嘿嘿,將軍請吩咐。”   “我知道你出身遼東邊軍,跟我說說後金的情況。”   “將軍想乾什麼?”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火槍。”朱存楓說道,“身為軍人保家衛國,總有一天會遇到。”   定定看著朱存楓,又回頭看了看紀律嚴明的隊伍,丁修說道:“朱將軍是乾大事的人,我願助一臂之力。”   整理一下思緒,丁修說道:“後金強在騎兵、騎射……”   “等等,後金不是靠重步兵打天下嗎?”   “誰誤導將軍的,該殺!”   通過丁修的講述,朱存楓才明白後世許多網絡上的言論完全不能信,一個字都不能信。   滿清的部隊清一色全部是騎兵,隻有輜重部隊是步兵,這些步兵隻負責運輸糧草,還不一定每次都出動,隻有確保後路安全,並且需要長時間作戰後才會出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滿清每次出征都一人三馬、四馬,初期作戰所需放在馬上一並跟著部隊機動。   作戰時滿清士兵騎上健馬,依靠騎射貼臉作戰(想想也是,箭矢離弦的那一刻動能最大,遠距離拋射的動能無法破開明軍鎧甲)。按丁修的說法,滿清士兵騎射準度很高,一則距離夠近,二則已經形成肌肉記憶,就相當於FPS遊戲中的盲狙、甩狙,故而明軍許多人死於麵部中箭。   由於騎兵的機動優勢,滿清總能找到以強淩弱的時候,每次與明軍作戰基本數倍於明軍,長時間上萬人圍攻幾百、一千明軍。   別以為滿清能輕鬆取勝,就這種十倍兵力的圍攻,大部分時候還是以1比1戰損比結束戰鬥。因為滿清士兵的貼身肉搏能力極其低下,明軍相距1、2米近乎貼身,他們都寧願射箭不會抽刀近戰。明軍則知道滿清的底細,所以拚命找機會近戰。   滿清士兵騎射不僅僅精準,基本上所有士兵都會連珠箭,一次抽三根箭在手,射完再拿三根,幾秒鐘就能射出六箭。與之對比,明軍的火槍、弩則最多攻擊一到兩次,如此就有了差距。   所以遼東前期的戰鬥都是一個模式,明軍出兵追擊滿清,滿清利用騎兵優勢拉長明軍戰線,繞後攻擊後勤部隊,促使明軍分兵。一旦明軍分兵,滿清就會重兵合圍。   即便如此,哪怕明軍被滿清圍殲,明軍依然可以大量殺傷滿清士兵,隻是滿清不會把戰損記載下來(隻記錄軍官死傷),而明軍這邊有明確的記載,如此看起來滿清死傷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