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搶功(1 / 1)

南方軍十分狂妄,又或者本身是地主、士紳集團的東林黨自己就是散裝的,內部利益很分散。加之洪承疇製定的地主填充漢軍八旗製度,使得南方東林黨軍隊各自為戰,誰都無法統管。   洪承疇在的時候還好說,不論名義還是事實,他都可以居中調節,一定程度指揮整個東林軍。   東林軍自己北上進攻,脫離了洪承疇視線後立刻成為脫韁的野馬,還沒有確定山東境內有沒有北軍,有多少北軍,他們就主動分兵。   與其說是分兵,還不如說是全麵散開占地,就好像山東境內的敵人已被他們一掃而空一樣。   眼見東林軍如此猖狂,李過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知道該怎樣才能獲得最大的戰果,深怕這些新手村出身的烏合之眾隨便一打就四散而逃,自身實際戰果並不多。   好在東林軍不比朱存楓,沒有隨時隨地變出後勤物資的能力,找不到東林軍的主力不要緊,抓住主線就行。所有軍隊的主線都是後勤,隻要打掉後勤補給點和中轉站,不怕東林軍不自己送上門來。   東林軍北伐與正常軍隊一樣,以運河運輸後勤物資。兗州府滕縣(棗莊)、嶧縣(臺兒莊),這裡是山東邊境,靠近運河,是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東林軍北伐就將這裡設為最大的後勤中轉站。   隻要打掉兩縣保護後勤的守軍,就可以切斷東林軍補給,那時不戰而勝都有可能。   李過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乾的。因作戰地隸屬山東,又是防守作戰,李過可以直接指揮大軍出動,不需要事事得到朱存楓允許,手下將士也躍躍欲試。   不會違抗朱存楓歸不違抗,軍功依然是所有將士共同訴求,送上門的軍功沒人不要。   進攻兩縣的行動非常順利,得知南方軍有異動,李過本來就帶隊駐守在濟寧,一個沖鋒就到了兩縣。   兩縣守軍並不少,有七八千人,李過作為機動防守部隊,兵力也才五千多。可見東林黨還是知道一些基本軍事基礎的,並非完全小白。   可惜不知彼不知己,失敗是注定的。加上東林軍到達山東後馬上要收繳朱存楓剛剛分下去的田產,引起各地農民極大的抵觸情緒,所有人都幫著李過,以致於兩縣守兵的所有情報都被百姓送到李過軍中。   突襲輕鬆拿下兩縣,東林軍果然有了混亂,一部分軍隊回頭想要奪回兩縣,還有的軍隊果斷向徐州撤退,更多的則無視這一切,繼續向山東境內推進。   這反而令李過大驚,搞不清楚那些東林軍為什麼如此肆無忌憚。   還是均田的效果,田產分給普通百姓,東林軍知道這一點,也知道同階層的山東地主、士紳被朱存楓消滅,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放開手腳,不必有所顧慮。   東林軍進入山東後立刻開始劫掠,初期非常成功,所以東林軍才會四分五裂,各自為戰才符合各自的利益,搶到多少全看自身運氣。   然而等東林軍深入山東境內,一切就變了。有了一定的緩沖時間,老百姓將物資拉走,藏在山中、城裡,東林軍變得入不敷出,抱有僥幸心理的他們沒有進攻縣城,而是繼續深入,希望從山東腹地搶到更多物資。搶不到也無所謂,反正有後方物資補給。   口號中的為孔家報仇,光復京師,比起看得見摸得著的錢糧財物,不值一提。東林黨要的是軍權,並非真的要奪回京師。哪怕最後果然成功,也要在東林黨的全麵領導之下,才可以成功。   故而東林黨計劃,前幾次的北伐就是積攢軍功,利用軍功搶奪軍權,同時最大限度謀取利益。   就比如一個公司內的兩個小組,怎樣才能吸收公司有限的資金,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隻有做項目。一旦確定我的小組製定的項目成為公司的首要項目,那麼我的小組就能最大限度吸取更多資金,與我競爭的另一個小組隻能在我的車後麵吃灰。   山東百姓能如此快速堅壁清野,還要多虧後金軍的劫掠,有過一次實戰演練,東林軍來的時候百姓不再慌亂,行動更迅捷。   兩縣被李過奪回(實際上縣城沒有丟失,隻是被東林軍圍困),東林軍斷糧,沒有及時返回的部隊越往北去越心驚,不但搶不到任何物資,還遭遇了當地守軍的兇猛進攻。   弘文朝廷官吏知道軍權的重要,乾聖朝廷一樣如此。朱存楓革新內閣製度後,軍隊不再受兵部管轄,這令乾聖內閣完全沒有安全感,好在朱存楓給留了口子,讓他們可以用衙役填充兵部,也就是填充軍權。   對此乾聖朝十分重視,正好有朱存楓的物資供應,乾聖朝不再拮據。有錢許多事情就不再難辦,有錢行政效率就能提高好幾倍,效率提高了就能節省出更多時間,有了時間,乾聖內閣就將其全部投入兵部整頓上麵。   北方並沒有太多可以使用的兵力,九邊都加入兩軍都督府了,兵部拉不到大規模兵員。孫元化的加入給乾聖內閣注入強心針,他訓練的山東新軍雖然經歷了孔有德叛逃、朱存楓拆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依然留下近五千精銳,加上山東本身就有的衛所士兵,湊個一萬不成問題。   這五千精銳士兵本來的訴求是回家種田,朱存楓已經給了遣散費,田也分好了,然後被衙門告知可以返聘,如果願意,可以擔任各地官府衙役,一應俸祿全部由朝廷支付。   以前衙役不是什麼好工作,算下九流賤籍,光子孫不得科舉這一條就讓無數人不能接受。朱存楓改製後,一切都變了。衙役成為鐵飯碗,還能一視同仁,最重要的是手裡有權力,這下反而成為香餑餑。   兵部以孫元化這個侍郎為首的返聘工作很成功,得知老長官相招,還以鐵飯碗相待,五千精銳基本都加入了兵部。   這群人暫時還不願意離開家鄉,所以孫元化接了乾聖第一任內閣首輔畢自嚴的調令(內閣首輔是家鄉淄博人,他的承諾可以相信,也是五千精銳願意返聘的原因之一),又重新回到山東督軍,一並操練從北方各省招募來的衙役。   東林軍如此狂妄自大,讓孫元化看到了機會,他分別向朱存楓和內閣上奏,請求出兵作戰。內閣很快答應他的請求,朱存楓則允許他可以在當地受到威脅的時候協助作戰。   有了皇帝和內閣的首肯,孫元化果斷出擊,連戰連捷,要不是東林軍其他人反應快,差點橫掃這次北伐的東林軍,把李過氣得夠嗆。   額滴,額滴,都是額滴!   額滴軍功!   所以當朱存楓到達山東,李過才那麼急切想要率軍南下。本該到手的軍功飛走了,心痛到無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