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軍的推進速度太快了,快到弘文朝廷諸公都沒來得及安排後續工作,不說擊敗北軍,將戰線推回徐州,至少必須讓北軍停下來。 洪承疇以兵敗為由自貶,以退為進讓出了總督師的職位。麵對當下這個燙手山芋的局麵,東林黨還真就不敢接,更怕洪黨借刀殺人。之前的戰役擺明了東林軍被洪黨賣了,再賣幾次沒什麼不可能。 考慮到自身兵力損失慘重,短期內無法補充完整,需要洪承疇擋在前麵。東林黨難得服了軟,主動停下了圖謀不軌的造謠(對朱棣的造謠沒有停止,還變本加厲了,東林黨此時也發現招兵困難,需要輿論鼓吹),並向洪承疇講述唇亡齒寒的道理。 洪承疇也不是想魚死網破,東林黨給了臺階,他立刻就下,表示可以牽製住北軍,給東林黨重新籌措軍隊爭取時間。 洪承疇找到鄭芝龍,希望鄭芝龍加大對北方的襲擾力度,特別是當下北軍運輸線拉長,有更好的襲擾時機(洪承疇不相信太祖庇佑的說法,認為這是朱存楓故弄玄虛)。 鄭芝龍則早就找好了說辭,北軍補給線拉長,從海上襲擊後方路線更遠,他每次出擊都要跨越上千裡,耗費無數錢糧不說,兵士也疲憊不堪,不可能長時間襲擾,除非北方有穩定的補給基地和前進基地。 鄭芝龍本以為拋出一個完全不可能的條件可以阻退洪承疇,沒想到洪承疇還真就給他找到了這樣的基地——朝鮮。 大明256年(1623年),朝鮮發生了一場武裝政變(這或許就是南韓武裝政變傳統的由來),當時的朝鮮國王李琿重用大北派勢力,導致西人黨為首的勢力極度不滿。 西人黨以李琿在大明和後金之間中立,沒有盡到大明藩屬之首的職責,發動武裝政變,擁立李琿的侄子李倧繼位,將李琿幽禁在江華島。 大明的黨爭厲害,朝鮮的更兇狠。萬歷朝鮮戰爭之前,朝鮮國內士人和外戚鬥,士人贏了之後立刻分裂成東西兩黨,萬歷戰爭結束後,東人黨因為一個官位又分裂成南人黨和北人黨,還是因為利益問題,北人黨分裂成大北人黨和小北人黨。 大北人黨擁立李琿成功,獲得了最大的成功,令其他士人眼紅。這次輪到西人黨這樣操作了,李倧上位,西人黨大獲全勝,瓜分朝鮮利益。 關鍵李倧上位是上位了,並未得到宗主國大明的認可,大明雖然在朝鮮的一再請求下,考慮“聯鮮製奴”給了李倧國王印信,但大明朝廷從上至下都不把李倧當正統,仍然以叛亂看待。 這就讓朝鮮朝廷很難受了,西人黨以遵從宗主國,反對李琿在大明與後金之間中立起兵,可大明不承認李倧政權,就給了其他黨派出兵的理由,他們非常危險。 所以朝鮮朝廷多次派出使者,希望大明能夠承認李倧,消滅隱患。 誰知道大明連出變故,朱存楓登基為帝,南北分裂。朝鮮朝廷也摸不準最後到底誰勝利,隻能兩頭下注,兩麵都派人。 朝鮮政變發生後,最先主導這件事的是鷹派的袁可立,他認為朝鮮不通知大明就行廢立之事,是挑戰大明權威,主張強硬對待,堅決不認可李倧,要不是有後金為患,大明應該出兵匡扶正義。後金沒有剿滅之前,可以先暫緩出兵,但堅決不能承認李倧。 朝廷內鴿派的孫承宗主張因勢利導,讓李倧戴罪立功,出兵後金,建立功業後,大明才考慮認可李倧,為安撫李倧,可以先給李倧國王印信。 結果朝鮮自然是不敢出兵後金的,而大明篡逆的定性就一直沒有改變,這讓西人黨如鯁在喉。 如今後金覆滅,西人黨連連派出使者,表示自己不是沒有出兵後金,而是後金先入侵朝鮮,朝鮮頑強抵抗,物資消耗嚴重,等再度籌集物資想進攻後金,後金已滅。 一句話,不是朝鮮不努力,隻不過錯失良機,不能怪朝鮮。 對此,朱存楓不置可否,而乾聖內閣則堅決反對,並且要求拿回李倧的印信。哪怕大明黨爭最厲害的年月,朝廷上下都一致認可李倧是篡逆,當下就更不用說了。畢自嚴建閣,他本身就與袁可立關係好,也主張強硬對待,以前條件不允許,如今自然不會給朝鮮好臉色。 況且以朱存楓那麼注重民族國家之分,傻子都知道該強硬對待這類問題,所以乾聖朝廷統一口徑,李倧就是篡逆,必須嚴懲。之前態度較為柔和的孫承宗也一改往日和善,比袁可立都優先主張出兵。 孫承宗到底是官僚,是政治生物,沒有了後金這個大敵,他也變得開始為自身利益團體謀利。 大明黨爭這麼多年,不是朱存楓一句不得黨爭就能改變的。朱存楓用強硬手段打擊黨爭,乾聖朝廷的官吏摸清朱存楓秉性,改變了黨爭的模式。以前是比爛,凡是敵對提出來的提議一概否決,為了反對而反對,如今是爭先,看誰立的功績多、功績大。 爭先形式的黨爭就不是黨爭了,是良性競爭,朱存楓很滿意。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完全杜絕黨爭是不可能的,朱存楓要做的就是將黨爭引導到競爭上來,不要比爛要比好。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無法在北方朝廷得到滿意的答復,朝鮮就找到了弘文朝廷。剛開始弘文朝廷一樣堅決反對李倧,特別是朱存楓“篡逆”在前,弘文朝廷感同身受,將朝鮮使者嚴厲斥責了一番。 隨著戰局的變化,弘文朝廷改變了態度,又拿出了因勢利導這一招。向朝鮮使者表態,隻要朝鮮為大明提供糧草和軍事基地支持,弘文朝廷可以更改篡逆的定性。 朝鮮使者大喜拜謝,將一切匯報回國。朝鮮人不是傻子,弘文朝廷為什麼改變,大明當下什麼局麵一清二楚。 看來又一次靖難之役即將發生,乾聖朝廷大概率會獲勝,如果此時幫助弘文朝廷,將來一定會被拉清單。 朝鮮表麵答應弘文朝廷,以需要準備為由拖延時間,一麵派人拜見朱存楓,希望用這個情報換取朱存楓改變心態,承認朝鮮。 被返聘,時任內閣幕僚長(朱存楓組建了新衙門內閣幕僚司,裡麵的幕僚由內閣群臣自行任命,專為內閣出謀劃策,但與內閣任期相同,內閣下臺,幕僚全部下臺)的袁可立跟著朝鮮使者一起來見朱存楓,堅決反對承認李倧,朱存楓安撫袁可立這個老臣,讓他不要太過激動。 朱存楓當然不會承認,承認了將來還怎麼出兵,現成的出兵理由沒理由放棄。 被朱存楓當麵駁斥,朝鮮使者很是難堪,回國後就一通添油加醋,令西人黨明白,別想輕鬆解決這件事,必須讓朱存楓明白朝鮮的統戰價值。 鄭芝龍做夢也沒想到,他設想的永遠也不可能發生的條件,朝鮮恭敬送到了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