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軍火(1 / 1)

轉機很快就到,朱存楓的聖旨送入漢城、開城與全羅道,表示朝鮮國王還是朝鮮自己的事,由朝鮮自己說了算,但必須得到大明認可。   這道聖旨似乎說了什麼,又似乎什麼都沒說。   西人黨認為這是朱存楓表態不會放李琿回國,要重新選國王,而北人黨則認為李琿近水樓臺先得月,或許後麵李琿繼位的聖旨很快就會下達,雙方都自信滿滿。   後續聖旨沒有任何音訊,倒是一些大明商人找到北人黨,暗中表示可以支持他們。   北人黨剛開始以為是一群走私商人,沒什麼大不了。當他們得知商人願意將鳥銃、黑火藥和鎧甲賣給他們之後,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彎。   鳥銃和鎧甲可不是什麼商人可以染指,敢染指的東西,這些商人販賣的數量不設頂,要多少有多少,可見絕對是出於大明內部權貴示意,甚至有可能就是朱存楓的授意。   為什麼不公開發聖旨支持,北人黨當即腦補出答案。或許被朝廷內的大臣勸阻,一方麵宗主國不好直接乾涉藩屬國內政,另一方麵李琿在位時到底宣稱了對後金中立,這是政治不正確。   北人黨適時改變輿論宣傳,表態李琿確實在中立問題上出錯了,等李琿回國,他們這群忠義之士會正義執言,改正錯誤。同時再度宣稱,朝鮮應該唯大明馬首是瞻,做大明最忠誠的狗。乾聖皇帝得太祖庇佑與認可,是大明皇帝的不二人選,容不得半點非議。   北人黨一麵宣稱自己的政治立場,一麵與朱存楓派去的商人談判,協商購買軍火的價格與數量,以及什麼付款方式。   商人告訴北人黨,考慮到朝鮮疲困,糧食不足,百姓正忍受饑荒,流離失所,作為宗主國的大明不能坐視不理,願意盡綿薄之力。   鳥銃(火繩槍)每桿40兩,鎧甲每副150兩,北人黨可以用人來支付。一個閹割好的男性壯勞力5兩,年輕女子3兩,貌美的能加到5兩。這樣不但朝鮮可以減輕人口負擔,賣出去的人還能在大明吃飽肚子,功德一件。   對於朝鮮士人來說,人是什麼,人是牲口,不過是他們的奴隸。用一群不值錢的奴隸就能換來大明優質武器,換來朱存楓滿意,換來強大軍備,換來軍權乃至王權,何樂而不為。   北人黨都沒有怎麼還價就同意了,鳥銃在大明國內造價4兩(崇禎年的價格,萬歷年1兩),鎧甲10兩,翻了十倍。鳥銃、鎧甲還不是大頭,火藥才是。   朝鮮一直不知道黑火藥配方,本身也沒有原材料產地,全靠從大明進口(大明欺騙朝鮮,火藥從大海裡提煉)。都不用賣其他,大明光賣火藥都能發。   賺取利益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用低廉的價格購買奴隸。朱存楓打算進行全國基礎建設,需要無數人手,在當下這個基礎條件薄弱的年代,有許多工作非常危險,就如米國西進鐵路每一段都有華人血淚一樣,此時建造鐵路好不到哪裡去,即便有平臺的支持。讓本國人冒險太不值得了,還是留給外國奴隸去乾吧。   收割奴隸也不是本質,推行大明紙幣,進行全方麵的經濟滲透才是。與朝鮮奴隸貿易的結算都會以大明紙幣進行,剛開始商人們會讓朝鮮人用賣奴隸的錢正常兌換紙幣。等紙幣在朝鮮形成信用和使用規模,商人就會卡住紙幣兌換渠道,讓朝鮮人不得不花更多代價。   一旦大明紙幣成為朝鮮通用貨幣,大明就可以用低廉的代價收割朝鮮財富,人為製造動蕩,也能更方便掌控朝鮮四黨,使四方戰爭不會那麼快結束。   同時,商人們還會給朝鮮士人帶去許多奢侈品、日用品、工業品,讓他們過上以前朝鮮國王都沒有的享樂日子,榨乾他們的財富與人口。   這些商品都需要用紙幣購買,而紙幣相當於鹽引,不是你有白銀就能換的,因為紙幣可以無限量購買糧食,由此體現出紙幣的重要。   有了糧食才能養更多兵,有了兵戰爭才會更激烈,激烈的戰爭才能更快消耗朝鮮人口。將地清理乾凈,才能更方便大明後續動作。   至於大量糧食可以刺激朝鮮人口增長則不足為慮,這點增長在戰爭麵前完全可以忽略,朱存楓也相信朝鮮士人不會讓平民大量購買糧食,動搖其統治根基。   朝鮮四黨都得到了錦衣衛假扮的隱秘商人暗中支持,區別隻是北人黨、南人黨認為自己得到乾聖朝廷支持,西人黨則認為自己得到了弘文朝廷支持。   四方徹底走向對立麵,四方也隻能一條道走到黑。南北西人黨不得不堅決抵抗大明,為將來大明出兵提供理由。東人黨最後也會如此,大概率主動請求大明出兵。   這都是最後收割階段的事了,當下四黨都認為自己可以短時間內解決朝鮮分裂問題,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   依然是南人黨率先發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畢竟其他三黨都有自己的地盤,就他沒有,於是南人黨轉戰東南,以釜山為政治中心,攻略了朝鮮東部的江原道和慶尚道。   南人黨先動手,其他三黨也不再藏著掖著,紛紛大規模征兵。南西人黨北上攻略了一半忠清道,北人黨則全麵接管朝鮮北部地區,勢力最大的北西人黨最慘,隻有大半京畿道和一半忠清道。   朝鮮正式進入分裂戰亂時代,得知此事的朱存楓很滿意。   布局完朝鮮,朱存楓將目光重新拉回國內。經過半年的適應,北方將士不再水土不服,可以適應江南氣候。新年開春天氣轉暖,均田隊伍也逐漸壯大,足夠江南使用,是時候解決弘文朝廷了。   朱存楓率先對弘文朝廷在江北最後的據點揚州府發起進攻,這裡的抵抗十分微弱,洪承疇意識到北軍即將發起進攻,再度逃跑,渡江回到了金陵,對此東林黨非常不滿,拒絕將新招募的軍隊拉入金陵防守。   東林黨非但不支持守城,還要求洪承疇命令鄭芝龍主動發起進攻,打去江北,襲擊京師,讓朱存楓回援。東林黨說,這樣就不必再守城了。   洪承疇差點被東林黨氣死,這段時間被權利刺激生長的野心急速消散,心中再次升起投降的念頭。   想想也是,之前他表現得對崇禎一副忠貞不二的樣子,本來就不是要為崇禎殉國,是抬升自己的價碼,提高統戰價值。   眼看局勢越來越壞,統戰價值也升到最高,是時候“反正”了。   洪承疇秘密派人過江拜見朱存楓,協商投誠事宜,被朱存楓一口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