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部被稱作“赤眉軍”,是因為先前與廉丹部作戰時把眉毛塗成紅色,用以區別新朝軍隊。赤眉軍剛打敗了朝廷的正規軍,如今士氣大振,來投奔的人更多了,人數已達到了十萬之眾。赤眉軍並沒有趁著大勝廉丹部四處攻城略地,而是在成昌縣休整。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樊崇隻是個農民,來投奔他的多是盜匪,他們從沒想過要造反,更沒想過會拉起這麼大一支隊伍。 青州之地自古富有,並不是如今這般慘狀。而現在,農民樊崇一年到頭辛苦勞作,也僅能維持溫飽。再後來,連起碼的溫飽也不能維持了,朝廷征收的賦稅越來越高,一年的收成倒有九成交了稅。沉重的徭役和賦稅使得像樊崇一樣的農民常年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樊崇的父母就是這樣死於饑餓和疾病。種地活不下去,樊崇便來到莒州某生活。然而,莒州的情形比鄉下好不了多少,朝廷新令之苛刻,商人都無法生存。朝廷頻繁更換流通貨幣——大泉、小泉、五銖錢、錯刀、契刀等等,商人交易不易,買賣自然無法做,商業極為蕭條。沒有收入,樊崇差一點就餓死在莒州。 走投無路的樊崇,和一群同樣走投無路的年輕人一起舉旗造反,起初他們隻有一百多人,靠打家劫舍為生,但樊崇為人勇敢講義氣,兄弟們都拜他為大哥。不久之後,青徐一帶鬧大饑荒,流民盜賊越來越多,他們聽說樊崇慷慨仗義,都紛紛來投奔他,一時間竟聚集了一萬多人。不久之後,盜匪首領徐宣、謝祿等也率部來投,人數驟然達到數萬人。 數萬人要吃要喝,這就不是打家劫舍能解決的了,至少得是一個縣府衙的糧倉才能解決。為了解決部下們的口糧,青徐二州各縣幾乎被搶了個遍。 流民苦,百姓更苦。 身為北海郡太守的田況看到百姓被盜賊侵擾得苦不堪言,決定不再坐視不管,朝廷不給軍隊,他便自行招募士兵,得二萬餘人。這點兵力,要清除匪患是不可能的,但守護一個郡縣倒也足夠。因此,在青徐二州被盜賊踐踏殘破不堪之時,唯有北海郡得保一方平安。 樊崇軍的壯大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先是派了景尚、王黨二人率兩萬人協助田況剿滅樊崇軍。然而景王二人狂妄自大,自恃是皇帝親自委任,並不把田況放在眼裡,不與田況配合,其大軍所過之處更甚於盜匪,簡直寸草不生。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樊崇瞅準機會一舉將景、王部殲滅,景王二人也死在亂軍中。二人死訊傳到長安,朝廷震動,皇帝大為震怒!為了剿滅樊崇軍,皇帝決定派遣一支更有實力的軍隊,勢必要將樊崇消滅而後快。於是,更始將軍廉丹和太師王匡率十萬大軍殺氣騰騰而來。 經過上次景尚、王黨軍的失敗,田況覺得朝廷軍隊並不可靠,於是他上書皇上,言:朝廷軍隊一出,必沿途劫掠,郡縣均受其苦,不如堅壁清野,再以地方軍殲之。皇帝一看,對田況的膽小、至朝廷顏麵於不顧而大為震怒,他罵道:幾個流民還需堅壁清野,朝廷的臉麵何在? 廉丹率軍出了長安,果然劫掠州縣。樊崇軍劫掠,仍知道給百姓留條活路,朝廷軍隊卻不管百姓死活。百姓均罵道:朝廷還不如盜匪! 田況之計未被采用,於是被調離了青徐二州。廉丹王匡接管二州,也用起了“堅壁清野”之策,可惜皇帝要“顏麵”,勒令廉丹主動出擊。廉丹雖不願出戰,卻不敢違抗聖命,結果戰敗。廉丹戰死。 樊崇應該慶幸,兩次麵對朝廷大軍,對手都不是田況。 勝利來得太突然、太意外。 樊崇和他的部下還不知道該怎樣去消化這份成果。 徐宣說:“青徐二州已是我們的地盤,不如就在這裡占山為王,一輩子逍遙快活。” 謝祿說:“這裡雖好,卻無險可守,朝廷再派兵來,我們也難守住。南陽郡離此不遠,糧食充足,雖是綠林軍的地盤,但綠林軍剛遭到重創,短期內無法再作戰,我們不如西進奪取南陽郡。” 徐宣說:“綠林軍雖重創,仍有數萬之眾,要奪取南陽並非易事,何況還有荊州牧的軍隊,朝廷也不會輕易放棄南陽郡,我看還是留在青徐穩妥些。” 兩人各持己見,爭論不下,最後都看向樊崇。 樊崇捋須思索,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抉擇。赤眉軍都是些流民盜匪,徐宣、謝祿等人都不識字,更沒有遠見卓識,他們能想到最遠的事就是搶更多的糧食、搶更多的地盤,讓自己不再挨餓。 正躊躇間,軍士來報:薛簡求見。 樊崇一聽,頓時喜上眉梢,連忙說道:“快請她進來。” 他和薛簡自小重山一別,已有十餘載。前年他在莒州謀生時與人發生口角,險些被人打死,幸得薛簡路過,出手相救才得脫險。那時樊崇才知道她武功竟是如此高強。此後樊崇便召集同是落難的兄弟揭竿而起,他們無以為生,起初隻是劫掠富人。隨著人數越來越多,糧食不夠吃,有時也會到村莊上偷糧食,對於村莊上的糧食,他們通常都會給農戶留下一半,不趕盡殺絕。隻是,劫掠的次數多了,慢慢就引起官府的注意。後官府圍剿,樊崇不得不帶著隊伍一邊東躲西藏,一邊尋找糧食。要養活幾萬人,還要躲避朝廷軍隊,樊崇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每當這個時候,薛簡總能及時出現,給他帶來糧食、教他如何對抗官兵。因此,對這位義妹,樊崇是又敬又愛。 在樊崇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薛簡再一次如及時雨般出現。隻見她行色匆匆地走來,樊崇連忙上前迎接。 “阿妹,你來啦。” 樊崇說著,拉著薛簡的手上前就坐。薛簡與徐謝二人見過多次,彼此熟悉,也就不客氣,上前在樊崇身旁坐下。對於薛簡,徐謝二人也是深感佩服。他們赤眉軍的首領都是不識字的人,他們都一次見到能文能武的人,因此,對她的計策無不聽從。 四人落座後,徐宣說道:“軍師來得正好,我們正在商議下一步計劃,軍師正好給我們指點一二。” 薛簡道:“不瞞徐將軍,我這次正是為了此事而來。不知大哥和二位將軍有何想法?” 樊崇道:“徐將軍想據守青徐二州,謝將軍想西進奪取南陽,阿妹認為如何?” 薛簡沉吟一會,說道:“二者皆不妥。” 三人同時問道:“為什麼?” 薛簡緩緩說道:“青徐二州無險可守,南陽雖好,但綠林軍實力猶存,我們與他們硬碰硬並非上策,即便僥幸得勝,也會兩敗俱傷,到時候隻會讓旁人漁翁得利。” 三人麵麵相覷,沒想到她一來就能說中要害。他們雖想到利弊,卻想不了那麼深。於是三人一口同聲地問道:“那我們該怎麼辦?” 薛簡拿出地圖,指了指徐州與豫州的交界處,說道:“從這裡繞過南陽郡,然後西進,直取長安!” 三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他們再傻也不會聽不出來“直取長安”的意思,隻是,這事太大了,是他們想也不敢想的事。他們雖然造反,那也不過是為了有口飯吃,從來沒想過要奪取天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薛簡的這個計劃大膽得讓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 樊崇小心翼翼地問道:“阿妹,你是認真的嗎?不是在開玩笑?” 薛簡道:“十數萬人的性命,豈能兒戲!當然是認真的!” “你們或許沒想過要爭天下”,薛簡又說:“但是,朝廷兩次出兵都被你們打敗,你們已然成了朝廷的眼中釘,即便你們不想對抗朝廷,朝廷也不會放過你們。據我所知,就在你們打敗廉丹部時,朝廷已偷偷派人前往北方調兵,想將王焦部調往南方鎮壓起義,目標自然是你們赤眉軍。” 說著將從杜信處截獲的聖旨拿給樊崇看。樊崇不識字,不知道上麵寫了些什麼,但看到那朱紅的大印,再看看薛簡的神情,心想這事應該假不了。忙問薛簡道:“我們雖打敗了廉丹部,未必還經得起朝廷軍隊的再一次打擊,我們該怎麼辦?” 薛簡道:“大哥放心,此事我已幫你處理妥當,王焦暫時不會出兵。” “此話怎講?”樊崇問道。 薛簡道:“王焦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皇帝派他鎮守朔方,北方又無戰事,他便在朔方經營自己的王國,如今朔方隻認王焦不認皇帝。他在朔方做土皇帝逍遙自在,何必來趟這趟渾水?所以他根本不想出兵。如今聖旨既已被我截下,他更沒有理由出兵了。不過這隻是暫時的,朝廷兵力捉襟見肘,必定會再想辦法讓王焦出兵。現在,在所有的起義軍中,赤眉軍的實力最強,你們當趁著這個空隙,出兵長安才是最佳選擇。” 薛簡說得很有道理,樊崇等三人不禁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