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滅韓之戰(1 / 1)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滅韓國。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滅趙國。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國。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   (唐-×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好霸氣雄渾的詩!   嬴政喜歡,贊道:“彩!”   [李白的粉!]   [李白都出現了,我的杜甫呢?]   杜甫抬頭,啊,喊他?   【短短十年,兼並六國,自然也是有條件的。   “奮六世之餘烈”,秦王政是在秦國先輩留給他的基業上完成統一大業的。   秦國自孝公變法以來的國富兵強和自惠王、昭王以來的開疆辟土,使得由秦國來兼並天下已是大勢所趨。   秦王政即位並親政後,秦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物質條件。】   秦孝公嬴渠梁舉杯大笑:“商君,變法強國,寡人實現了!”   商鞅回敬,同樣哈哈大笑。   變法是他一生的追求,得知未來真的成功,那份喜悅是無法自抑的。   秦惠文王嬴駟拍掌,肆意放笑。   他雖處死商君,但變法的內容依舊在秦國實施,變法好不好,他心裡清楚著呢。   秦昭襄王嬴稷想見到曾孫的心情更迫切了。   【有這樣一種聲音,說始皇帝嬴政之所以能滅六國,是因為時間到了,即便不是他,也有別的秦王成為這個“始皇帝”。   但我們要知道,秦雖然具備兼並六國的物質條件,但要把客觀上的可能變成現實,無疑是需要看決策者的。   所以必須要求秦王政製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並且在實施中付出艱苦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   在這場風卷殘雲的戰爭中,秦軍將士們都曾歷經了若乾次驚心動魄的浴血苦戰。   事實證明,以秦王政為首的領導集團製定並實施的戰略決策,並沒有讓將士們的血白流。】   [這種人不喜歡事實,就喜歡假設。]   [雖然二世而亡,但秦在歷史上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嬴政深呼吸,再聽二世而亡還是覺得很窒息,究竟是哪個兒子葬送了他的大秦?   天幕一刻不揭曉謎底,他就覺得所有兒子都很礙眼。   扶蘇臉色蒼白,看著二世而亡這些字心裡拔涼拔涼的。   【首先是政策方麵。   範雎在秦昭襄王時期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在秦王政時期依舊奉行並有所發展。   頓弱、尉繚以及李斯提出的用重金收買六國權貴的離間六國君臣的計策,就是對範雎“遠交近攻”的發展和補充,為秦滅六國掃除許多障礙。】   嬴稷笑道:“應侯的“遠交近攻”為寡人屢敗列國,沒成想還給政兒幫了大忙。”   範雎既驚又喜,他一直忌憚白起功高,正要做些什麼,沒成想後世還知道他範雎的名字,既已名留青史,現在他更得謹慎行事,萬一再留個惡名就不好了。   【同樣,以重用客卿為其主要特色的布衣將相格局在秦昭襄王後期初步形成,在秦王政時期完全確立。   主要標誌就是是李斯的《諫逐客書》奏效,以及秦王政手下的一大批文臣武將。   從政策方麵為兼並六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證。】   李斯站在秦始皇身側,想起當時情形,更加感激陛下對自己的賞識。   【其次是軍事方麵。   韓國是“天下之咽喉”,秦軍東向兼並天下,韓國是必經之地,同時又是六國中最弱的國家,秦國早有能力滅掉韓國。   但秦國認為,過早滅亡韓國,會讓趙、魏、楚三國聯合對抗秦國,所以要先給實力較強的趙軍、魏軍、楚軍必要打擊。   事實證明“舍韓攻趙”的決策相當正確,秦軍在公元前233年、232年接連被趙國的李牧大敗,但趙軍已被重創。公元前231年,魏國和韓國被迫將部分土地獻給秦國。   至此,滅亡六國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   [戰國四大名將,秦國有白起和王翦,趙國也有廉頗和李牧,但趙國君主可比不上秦國君主,趙國即使有名將,也沒用。]   [白起被疑自恃功高被賜死,廉頗客死他鄉,李牧被誣陷謀反被殺,隻有王翦善終,兒子和孫子都被重用,所以嬴政壓根不怕功高蓋主。]   [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的,但這個黑鍋是我政哥背的(哭泣)]   [秦昭襄王才是戰國時期妥妥的“反派”,大魔王嬴稷不是瞎說的,我政哥給他背了老多鍋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奮六世之餘烈,背七世之黑鍋。]   “大魔王”本人:……啊?寡人未來會殺白起?   一旁的範雎莫名心虛。   還在趕路的白起心裡沉重,臉上表情嚴肅,周身氣息更加駭人。   得知未來的廉頗怒目而視,他都這麼大歲數了,能因為什麼客死他鄉,都不用思考,肯定是趙國上層容不下他了。   悲哀啊。   還在邊關防守匈奴的李牧心裡悲涼,那等危急的局麵他還會被誣陷謀反,看來趙王身邊盡是小人啊。   其實他心裡有句更難聽的話:秦軍都要打到家門口了,趙王他沒腦子嗎?   “背七世之黑鍋”,嬴政心裡有種預感,那個不知名秦二世乾的事不會都扣到他頭上吧?   【自三家分晉以來,韓、趙、魏中韓國的領土最小、實力最弱,地理位置又特殊,所以秦滅六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韓國。   “舍韓攻趙”後,韓國被迫將殘存的一部分南陽土地獻給秦國,韓國南陽郡“假守”內史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   公元前230年,而後內史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   秦軍將士迅速攻入韓都新鄭,韓王安成了俘虜,韓國宣告滅亡。   秦國把攻占的韓國土地建置為潁川郡。】   (晉-×耳:三家分晉?)   晉文公重耳:是他的晉嗎?晉國被三分了?   秦朝時期,一心復國的張良無奈:秦朝之後的朝代似乎是那漢朝,難道我韓國的氣數真的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