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滅趙之戰(1 / 1)

[之前也有一次秦攻韓,韓王安派韓非出使秦國,勸秦王伐趙,但這次秦王嬴政攻韓,直接目的就是得到韓非。]   [這可是讓嬴政說出“若能見到此人,死也甘心”的男人]   [愛,怎麼能不愛呢,這可是白月光啊。]   [李斯:陛下,在你心裡,到底是師兄重要,還是斯重要呢?]   [……額……額……前麵的,有點點惡心心了。]   好有歧義的一段話,李斯麵色都變了,是有點惡心。   嬴政惡寒,他說這話,是向往韓非子的學說,可沒有別的意思。   劉徹葷素不忌,一點即懂,知道是後世人玩笑,但想了想始皇李斯等人看到這話的場景,禁不住樂了。   始皇可不是他,怕不是如今臉色都變了。   有點遺憾不能親自見到這場景呢。   【秦滅六國的第二個目標是趙國。   一代名將李牧之死預示著趙國的破亡。   秦王政在滅韓之後,派大將王翦率軍攻井阱,派楊端和進攻邯鄲。   趙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抗,雙方相持一年之久。   這時,秦行離間之計,賄賂趙王寵臣郭開,向趙王誣告李牧謀反。   趙王聽信讒言,派人替代李牧的職務。   國難當頭,從戰局考慮,李牧認為來人沒有能力抵禦秦軍,以“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不讓兵權。   趙王派人逮捕並處死李牧,同時殺死司馬尚。   李牧一死,趙國無人能抵抗強大的秦軍。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   [李牧死了,誰有能力接替他?趙王都不動腦子的。]   [郭開也是厲害的,廉頗和李牧都算栽倒在他手裡。]   [郭開秦滅趙頭號功臣(狗頭)]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仗肯定要看戰局,宋朝那個實在太離譜了,將從中禦,皇帝用陣圖指揮戰爭,你不輸誰輸?]   [不能提宋朝,一提一肚子火,尤其是南宋,趙構換成劉禪,劉禪都得成明君。]   廉頗怒到單手劈裂幾案,“郭開小人!”   蜀漢等人詫異:阿鬥都能成明君?這話似乎在說阿鬥未來不太行,不然為什麼要用阿鬥來舉例?   趙匡胤看著天幕上的字,驚了,離了大譜了,他本身就是武將,當了皇帝後雖然防備武將,但也不可能會弄什麼將從中禦的東西,隻可能是後繼者。   此時看著兩個兒子的眼神像是要噴火,不是他們,也肯定是他們的後人。   【趙國與韓國不同,三家分晉時,趙國勢力最強。   在趙武靈王時期進行胡服騎射,扭轉在對外關係中被動的局麵。   胡服騎射後,趙國解決掉心腹之患中山國和胡人侵掠之苦。   後繼者趙惠文王以樂毅為相、藺相如為上卿,以廉頗、趙奢為將,使趙國成為實力雄厚的強國。   戰國後期,趙國是秦國對外兼並戰爭中唯一的強敵。】   [這時候的趙國還是很厲害的,之後就不行了。]   [秦國用的反間計,趙國是次次都中。]   [郭開某種程度也很厲害,四大名將兩個栽他手裡。]   【公元前262年,昭襄王嬴稷派白起率大軍進擊趙國長平,廉頗率趙軍固守長平,秦趙相持三年多。   之後,趙孝成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致使趙軍40餘萬人被俘後又被活埋,趙國慘敗,元氣大傷。   公元前236年,趙國與燕國發生戰爭,秦王政以救燕之名,命王翦等人攻趙,趙國境內的漳水流域以及河間各城被秦軍占有。   趙國攻燕以趙國損失慘重告終,趙悼襄王憂憤而死。   公元前233年和232年,趙將李牧兩次大敗秦軍,使趙國暫時度過危機。】   李牧嘆息,終歸隻是暫時度過。   他雙眸帶著難掩的悲傷,以趙國上層貴族的昏庸,即便天幕透露再多,他們在驚慌過後也隻會茍安或者祈和,是不會有那個覺悟去抵抗的。   趙奢氣極,趙括是他兒子,能力肯定是比不上廉頗的,白白葬送我趙國將士。   【如果說韓國亡於弱小,那趙國就是亡於內政腐敗。   此時在位的是趙王遷,他的母親是邯鄲娼女,趙悼襄王因貌美而娶之,史稱趙悼後。   趙悼襄王廢嫡子嘉,改立幼子遷。   趙王遷時期,朝政操縱在寵臣郭開手中。】   [廢長立幼,好熟悉的操作,難不成這是趙國的傳統?]   [趙武靈王就是廢長立幼,然後被兒子餓死了。]   趙武靈王趙雍:餓死???   好多黔首也驚訝了,原來還有餓死的皇帝啊?   【郭開嫉賢妒能,排斥賢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長平之戰時,範雎行反間計,廉頗無奈出走魏國,有歸趙之心,趙王也有起用之意。   廉頗在趙王使者麵前“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郭開卻賄賂使者,向趙王謊報:廉頗雖能吃飯,但坐不一會兒的工夫就出外大便三次。   趙王聽後認為廉頗年老而不可用,沒有召回。   秦王政攻趙時,秦國用重金賄賂郭開以及趙悼後,令其陷害李牧,李牧被殺。】   [郭開一己之力連滅兩個名將,堪稱趙國活閻王。]   [嘖,趙國有兩個名將卻被秦國滅掉,果然內部不穩,外麵也就別想穩。]   [李牧和嶽飛有點像啊,不過一個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另一個是“抗旨不遵不是臣子所為”,不一樣的選擇,卻是一樣的下場。]   [嶽飛不回朝,沒人能把他怎麼樣,但他還是回朝了,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南宋的臣子,可惜南宋負他。]   [連發十二道金牌,嶽飛不聽就是謀反了。]   [嶽飛忠的是南宋,南宋軍民沒負他,是南宋皇帝趙構負他。]   [大宋,大送,大慫,忠個啥,反了他!完顏構不配!]   [提起宋就憋屈,文化經濟再繁榮又如何,軍事拉胯,連頭都抬不起來。]   完顏構?居然還被後人改了姓,這皇帝做得恐怕不是一般的昏庸。   看到這些,趙匡胤就一直在生氣,也就身體底子好,才沒被氣昏過去。   大送,大慫,不用天幕解釋,他大概就能猜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