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乾軍大營(1 / 2)

趙敏雖然學到了楊清源的落霞流渚劍和回風舞柳劍。

但是楊清源卻沒有教她心法和輕功。

楊清源當時之所以收趙敏為徒,就是因為衡山之上的異動。

那陵光之血,差點讓楊清源懷疑這是個仙俠側的世界,想要從趙敏身上找到答案,可無論怎麼檢查都沒有發現。

楊清源便隻能將事情歸咎於高武,畢竟風雲裡還有麟鳳龜龍呢!

這個世界有陵光血也很合理吧!

之後楊清源也確實把趙敏當徒弟了,將自創的落霞流渚劍和回風舞柳劍都教給了她,可惜來不及教別的,趙敏就跳反了。

所以趙敏沒有學到楊清源的最得意的絕技,輕功!

所以在趙敏被楊過的上撩之槍震飛之時,便露出了破綻。

老力已盡,而新力未生。

雖然輕功很神妙,但稍微有點江湖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在比武之時千萬要小心,在騰空之時是最容易露出破綻的。

畢竟像楊清源那般淩空變向的輕功還是極為少見的。

就連傳承悠遠的八大門派都是每家都有。

麵對不會淩空變向的趙敏郡主,楊過自然也就不需要預判了。

就在伏龍翔天的槍勁要擊中趙敏之時,原本應該在帳中的楊清源,身影一閃而過救下了趙敏。

兩人的動手早就引起了楊清源,楊寧,秦頤巖的注意。

雖然趙敏心機深沉,是個不好對付的對手,但是在周營之中不能出事。

之前商議之時,梁王和趙敏就曾提出要求。

每隔一段時間,趙敏就要送一封書信到乾軍大營之中,來表明自己的處境安全。

一旦書信斷絕,就說明趙敏已經遇害。

梁王便會立即撕毀合約,進攻天策軍和雲中都護府。

“師父!”

楊過看到了楊清源,還是不敢放肆的。

楊清源對於楊過來說,如師如父,還有救命再造之大恩。

“過兒,此人現在不能動!”

不僅不能動,楊清源和天策軍還得保護趙敏的安全。

一旦她出了什麼事情,那就都是大周的責任。

“這幾日,就由你保護她的安全!”

“什麼?!”

楊過從來不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楊清源的這個命令,他可不樂意接受。

“趙敏,我要帶在身邊,你要不願意保護她,那你就留守雲中都護府。”

楊清源話裡的意思很明顯了。

保護趙敏,就可以跟著楊清源率軍南下。

否則就留守雲中都護府,那楊過還有的選嗎?!

看似有的選,實則沒得選。

南下的天策軍要去打一場更勝北境的大戰,這是天策軍將士都不願錯過的機會,楊過自然也不願意錯過了。

“師父,你放心,郡主的安全就交給我了!”

楊過一秒變臉,立刻拍著胸甲和楊清源保證道。

楊清源點了點頭,其實這一戰,楊清源本就打算帶上楊過。

雖然和梁王達成了協議,但是北境卻不能不防。

天策軍原本合計兵力三十三萬,上次大戰之後,尚未得到及時的補充,此刻的人數在三十萬左右。

北境原本的壓力就不小,北境之戰打下的雲中都護府太大了,要保證安穩,必須留下十八萬以上的兵馬。

楊清源所能調動的兵馬就隻剩下十二萬了。

而且,天策軍最重要的核心——李承恩還不能隨軍南下,他必須留在北境震懾梁王,也隻有他有能力用十八萬人和三倍於己兵力的梁王對峙。

能夠跟著楊清源南下的隻有朱劍秋和秦頤巖。

連楊寧都得在北境留守。

二楊是這十餘年來,大乾心中最深的忌憚,隻要他們兩人還在北境,就能最大的程度的保證北境最大程度的穩定。

楊清源先鋒大將的人選便隻剩下曹雪陽和楊過。

秦頤巖要作為楊清源的副手,朱劍秋雖然足智多謀,但是從未獨立領兵。

曹雪陽是天策軍中少有的有資格、有能力獨立帶領數萬大軍的人,若是由曹雪陽為先鋒,那楊清源想要分兵就會很麻煩。

所以先鋒大將的人選就隻剩下的楊過了。

不在意楊清源師徒之間的互動,趙敏朝著楊清源眨了眨眼睛。

“師父,可不要忘了你答應我的事情!”

楊清源臉色一凝,但還是點了點頭。

“什麼事啊!?”

楊過好奇地問道,師父該不會……

就在楊過瞎想之際,楊清源一個腦瓜崩彈在了楊過的頭上,“不該問的別問!”

在楊清源和梁王締結盟約的同時,楊清源還答應了為趙敏做兩件事情。

此次結盟的關鍵並不在梁王,而在趙敏。

雖然王保保才是世子,但是這個兒子,就像是梁王垃圾堆撿來的一樣。

在這件事情上,趙敏的話語權甚至比王保保還大。

在正式的盟約之外,趙敏還要求楊清源替自己做三件事。

當然這三件事情,不違背俠義道德、於武當和楊清源的名譽無損、不礙於大周朝廷局勢。

這個劇情,楊清源感覺莫名眼熟,但是本著不能被人牽製鼻子走,談判必須掌握主動權,必須討價還價等原則。

雙方最後約定,楊清源必須為趙敏做兩件事!

-----

次日,梁王如約先退兵三十裡,以示誠意。

天策軍見狀也開始拔營後退。

此後兩天的時間,雙方各自退了九十裡。

兩軍之間徹底拉開了距離。

天策軍便開始了分兵計劃,南下救援,楊清源還從蒼雲關渠帥燕忘情處借的蒼雲玄甲軍一萬人,再加上天策軍的十二萬人,合計十三萬人。

就在楊清源整合兵馬的時候,梁王軍中卻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梁王大軍剛剛退回到了望南城下,乾帝派來的監軍便來到了軍陣責問。

經過七王爺的事情之後,乾帝也明白了,對自己的忠心但是愚蠢的人是代替不了軍事主官的。

於是這次派的監軍就靠譜多了!

首先對於乾帝是絕對忠心,其次又不能像七王爺一樣搶奪兵權,但又能讓梁王顧忌。

這樣的人選,那隻有乾帝身邊忠心的宦官了。

宦官的權力來自乾帝,即便是掌握了部分兵權,也沒有用。

縱觀史書,能夠脫離皇帝掌控的太監,隻有前唐後期的權閹。

但那也是就有原因的,唐朝的太監掌軍,執掌樞密。

起初太監是不掌軍權,隻為監軍的。

但德宗年間,平定淮西李希烈叛軍的涇原兵,因為不滿朝廷賞賜的飯菜及物品,發生了嘩變。

兵變中文臣一個個拋棄德宗而去,投降叛軍;各地將軍統領的軍隊也都心懷鬼胎,不來勤王。

隻有宦官還忠心耿耿地守衛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