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趙王親征(2)(1 / 2)

第976章 趙王親征

“捷報!捷報!”一匹快馬沖入了神都的兵部。

能在神都馳道上毫無顧忌奔馬的沒有多少人,而八百裡加急的驛卒就是其中之一。

“報,龍武軍副都督趙天麟於雁門關外與趙王軍血戰數日,以八萬人馬大敗趙王軍十八萬精兵,陣斬趙王軍大將邱福。”

驛卒中氣十足地說完這一番話,將背上裝情報的竹筒交給了兵部之人,隨後臉色精神肉眼可見的變差,臉色也變得蒼白。

剛剛是有信念支撐,雖然滿眼血絲,但精氣神還能如此飽滿。

現在他作為斥候的驛卒的使命完成了,心中那口氣也就散了,立時就支撐不住了,為了傳遞情報,他已經快一天一夜沒合眼了。雖然平日曾習武強身,但如此高強度的任務還是讓他身心俱疲,身子一軟,隨後癱倒在地。

兵部之人完全沒有感到奇怪,這種情況他們雖然不是天天見,但一年見個七八十回還是有的。

兵部的八百裡加急可不僅僅是他們一部獨用的。

江南的颶風,黃河的泛濫,北地的雪災,西南的民變,凡是緊要的大事,走的都是他們兵部的八百裡加急。

對於驛卒疲勞過度,兵部早就有了成熟的應對方式。

幾個兵部的護衛輕車熟路地將驛卒抬起,將他安置在了兵部專設的急救室內。

其中一個熟練年長的大夫,他看著幾人將驛卒抬進來不由搖頭道,“這是這個月第五個了!你們就不能心疼下這些驛卒,每次都折騰這些年輕人。”

急救室內早就準備好了參湯,這玩意最擅長補氣,灌一口下去,驛卒就能緩過勁來。

原本以這些驛卒的身份是沒有資格喝參湯的。但是在楊清源引導,王華主持的改革之下,大周軍人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

這些驛卒都是精通騎術之人,是作為大周的後備騎兵的存在,類似於藍星上,藍翔挖掘機學院和裝甲兵學院的關係。有些驛卒還是已經退役的老卒。

所以朝廷對他們也開始優待了。

別小看這些驛卒,藍星上的大明王朝最後就是亡於驛卒之手。

而且人參名頭雖大,但也算不上什麼名貴的藥材。

見微知著,大周的製度改革其實已經開始向各部滲透了。

……

拋開細節不談,此刻的武英殿中氣氛正是熱烈。

大捷的氣氛讓原本應該是莊嚴肅穆的武英殿都多了幾分輕鬆。

“劉大人,我聽說今晚,明月樓有上新菜,我做東,叫上李大人去喝兩杯。”

“明月樓的菜可不便宜啊!”

“前往如此大捷,我等雖無力殺敵,但心中高興,當浮一大白。”

……

這樣的對話在武英殿內屢見不鮮。

正在眾人高興之時,麟德天子和中極殿大學士王華走了進來。

原本武英殿的眾臣一看,紛紛行禮道,“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眾卿免禮!”

年輕的麟德天子臉上也洋溢著笑容。

這位天子雖然年輕,但向來是喜形不露於色,就算是當日聽聞趙王起兵謀逆之時,麟德天子的臉上也沒有過多的表情。

“龍武軍大捷的消息,諸君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陛下,剛剛兵部上呈捷報,言趙老將軍在雁門關外大敗趙王叛軍,這是兵部呈上的詳細戰報。”

對於這個消息,麟德天子其實早就知道了。

雖然他很少過問具體的政務,但是朝廷暗六部依舊是效忠於天子的。

暗六部的迅雷鴿的速度比八百裡加急還快,不過若不是十萬火急萬不得已,軍情是不會用迅雷鴿傳遞的。

一是因為迅雷鴿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容易被攔截丟失。

二是則是因為……貴,迅雷鴿這玩意雖然飛行速度天下無雙,但是真的很費錢。而且不是有錢能培養出來的。千隻靈風鴿中才會出一隻迅雷鴿。其珍貴可見一斑。

不管如何,反正麟德天子比兵部先一步知道了雁門關的勝績。

“趙老將軍年雖然年邁,但寶刀不老。這邱福乃是逆王朱楷的大將,以悍勇著稱,在朱楷與女真的作戰中,邱福向來是身先士卒,立下戰功赫赫,在趙王叛軍之中威望不低,趙老將軍以弱旅將其陣斬,極大程度地打擊了趙王叛軍的囂張氣焰,動搖了他們繼續進攻的決心。”

聽著麟德天子的話,眾臣連連點頭。

隨後一個大臣出列問道,“陛下,既然此刻龍武軍大勝,何不令龍武軍乘勝追擊,一舉平定逆王朱楷之亂。”

此人的話語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認可。

五萬龍武軍加上三萬地方守備部隊就能打的趙王麾下的大將大敗,連性命都留下了,可見趙王這個“最能打的塞王”,“李承恩之下第一人”的稱號,多半也是吹噓出來的。

現在禦林軍整編的十萬精兵已經開赴前線,由趙天麟統一指揮,想來要對付趙王,不過是易如反掌。

就在眾人以為天子會順水推舟答應之時,十三的話卻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戰略謀劃者乃六軍都督府之職責,臨機變通者所賴者前線將士之判斷,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我等身在神都,不可妄令!”

十三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的老師,是卻是戰術和戰略上的高手。

楊清源在教導十三的時候,對於具體的為政手段,基本沒有傳授多少。

因為十三非嫡非長,從小就沒有被當成繼承人培養。

楊清源隻能選擇在最短的時間內教十三最有用的東西。

太宗文皇帝給十三留下了一個殷實的底子,十三不需要當景帝,他要當武帝,當宣帝,要對外開拓!

這樣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知兵。

知兵並不是想要十三能和劉宋武帝劉寄奴、光武帝劉秀、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二鳳那樣,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知兵的天子,要能看懂戰術,有戰略眼光,不會隨意指手畫腳。

藍星上就有三個假裝知兵的天子,和上述三條截然相反。 其中一個就是趙宋太宗,又稱“宋車宗”,這位大佬具有獨特的指揮風格——畫圖式指揮。他極度倚賴預先製定的陣圖去指導和乾預前線將領的行動。

太平興國四年,在宋軍第一次幽州潰敗後,遼軍大舉南犯,當崔彥進、崔翰等人領軍迎敵前,太宗宋太宗不但預先安排了“會兵、設伏、夾擊”的戰略部署,還親自授予諸將陣圖,“分為八陣,俾以從事”

宋軍按照宋太宗趙光義的八陣圖,宋軍將八萬主力分成八個陣,各個陣相距一裡左右,正麵迎擊遼軍。宋軍將士一看宋太宗趙光義這位“軍事天才”安排的陣型,感覺這場仗沒法打,因為這個陣型很容易被遼軍的鐵騎分割包圍,宋軍將士在開戰之前毫無鬥誌。

右龍武將軍趙延進發現遼軍是一字長蛇擺開,第一個提出了合並一處的建議,其他將領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在雙方開始布陣之時,宋軍將領卻忙於爭論是否聽從宋太宗趙光義的安排。這樣的局麵下一次將是出現在校長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