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心機博弈(1 / 2)

枯水期,顧名思義流域內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補給水源的時期。

一般由秋季開始,延續到次年春季,南方較短,北方較長。

燕城這個地方屬於南方還是北方,一般情況下除了關外的朋友,大家都覺得這裡是北方,所以白溝河的枯水期還是很長。

但趙天麟和趙武在聽到枯水河淺的喜悅之後,立刻進入了猜測狐疑之中。

枯水期意味著機會,也同樣意味著風險。

楚霸王麾下大將龍且(jū)之敗,有一半就輸在了這枯水之上。

昔年楚漢之爭的關鍵之戰,濰水之戰。

淮陰侯襲破臨淄,霸王聞訊遣麾下大將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抵抗淮陰侯,合計二十萬之眾。而當時淮陰侯的精銳兵馬為漢王所奪,戰力嚴重下降。龍且因此輕視淮陰侯,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漢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

作為兵家謀戰派的代表人物,淮陰侯對於雙方的實力估計無比精準,他知道正麵對決不是龍且敵手,便兵行險著,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

完成這一準備工作之後,淮陰侯率一半軍隊渡過濰河,進攻龍且的大營。龍且出兵迎擊,漢軍佯裝敗退,龍且以為漢軍怯弱,率軍渡河進擊。

龍且率軍出擊之後,淮陰侯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砂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在二十萬楚軍混亂不堪的時候,淮陰侯抓緊機會,指揮大軍猛烈沖擊,成功斬殺了龍且。

濰水之戰的勝負在這一刻注定,霸王的滅亡之路從這一刻開始。

……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場出奇製勝的戰役被後世之人奉為經典,被寫入後世兵法之中。

半渡而擊,以水淹敵。

但凡熟讀兵法之將,無人不對此警惕萬分。

故而在趙天麟和趙武聽到枯水期、河水隻淹沒大腿之時,當即想到了這場戰役。

若是趙王效仿當年的淮陰侯,在白溝河的上遊以沙袋壅塞河流,平靖軍不察之下,渡過白溝河,那便落入當年龍且的困境之中。

鐘亞期尚且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隻覺得兩位將軍的神態變化有點快,上一秒還是興高采烈,歡欣鼓舞,現在神情之中又帶著疑惑、凝重之色了。

“小鐘,你這個消息是從何處得到的?!”

趙天麟開始懷疑這是趙王設的一個局。

他們大軍長驅直入,已至冀州腹地,趙王叛軍看似節節敗退,但趙王畢竟在此地經營多年,若是想要這此地設局誤導他們二人,其實並不困難。

這一段淺灘固然是他們的機會,但也有不小的可能是趙王給他們的“機會”。

鐘亞期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正色說道,“末將本是帶著兩百餘遊騎在周圍巡邏,在西北方向時遇到了一個村莊,便想著進去打探下消息。在與一個老叟的談論渡河之法時,聽他提起了這個白溝河的枯水期。….

那老叟原本是白溝河上擺渡的艄公,他言道,白溝河每年深秋初冬之時,白溝河的一些河段水流便會變得很淺,對於擺渡不利,時常擱淺。末將由此想到了借淺灘渡河之法,隨後率領輕騎順流而上,在距離我軍大營約莫五裡的地方,找到了一處淺灘。此地的河水僅僅是摸過戰馬的馬腿的大半,尋常男子可輕鬆蹚水過河。”

這個過程在趙天麟聽來非常的合理。

自古村莊都是依水而建的,這白溝河沿岸的大小村落恐怕有數十個。

趙王不可能提前知道,平靖軍會在哪裡巡查,更不會知道平靖軍會去哪裡問?

這個老叟應該不是趙王的人。

……

白溝河對岸,李遠大營之中。

“王爺,您斷定這趙天麟會從這一段淺灘過河嗎?!”李遠對於趙王的判斷感到難以置信。

想要渡過白溝河,辦法多的是,比如浮橋、造舟,而趙王所指的河段雖然是一段淺灘,但此時已經入冬,河麵雖然沒有被冰封,但河水冰冷刺骨,趙天麟怎麼可能讓將士們蹚水渡河呢?!

“因為這個辦法最快啊!”

“快?!”李遠有些不明所以,趙天麟兵精糧足,後勤保障也是穩固,根據斥候交鋒的消息,平靖軍中的斥候甚至已經開始穿棉衣了,這種情況下,趙天麟根本沒有急的必要啊!?

再觀趙天麟的這一路推進用兵,俱是穩固不已,步步為營,怎麼可能突然會著急呢?

“難道是因為內閣中樞的壓力?!”

對於李遠能從軍事考慮到政治層麵的,趙王對他的天賦表示認可,李遠不但善於輕騎突進,而且該謹慎的時候會比邱福更加謹慎,考慮事情也更加周全,綜合能力當在邱福之上。

但趙王卻並不是很喜歡李遠。天賦高和受主君喜愛之間,並不能畫上等號,除了小部分極其自信的雄主明君外,大部分的人都會喜歡不太聰明的手下。

太過聰明,有政治天賦,就會考慮得全麵;考慮得全麵就意味著權衡,這樣會讓忠誠變得不純粹。

就像漢高帝偏愛樊噲,武帝青睞冠軍,魏武獨寵虎癡,高祖心向開平一般。

這種人都有類似的特點——悍勇無雙,且政治上不成熟。

這樣的人對於主君來說,更加忠誠。

原本的邱福就是這樣的人,可惜他辜負了趙王的期望,隻能當一個猛將,難以獨領一軍。

雖然沒有那般喜愛李遠,但趙王還是解釋道,“李遠,你對朝廷中樞的權力構成還是不夠了解。雖然內閣中樞執掌治政大權,但他們並不能直接對在外的將士形成乾涉,必須經過六軍都督府才能指導用兵。內閣的部分文臣雖然想要盡快催促趙天麟用兵,但是他們的意見都被六軍都督府的吳克明攔下了!”

趙天麟的焦急並不是政治上的。….

隻聽趙王繼續說道,“若是平常之時,趙天麟當然不會心急,他會在做好萬全準備之後,才考慮渡河作戰。可現在有一個比穩妥更重要的東西擺在他們的麵前。”

“是何物?!”

“自然是本王!”趙王的臉上閃過了一絲自傲之色,隻要殺了他,靖難之役就會提前結束。

雖然也不知道趙王在自傲什麼,但他就是很自傲!

“可王爺,您是秘密前來軍中,趙天麟怎麼可能知道呢?!”

朱楷來大營的這段時日,一直深居簡出,基本不見其他人。情報是如何泄露的。

“瞞不住的!你這軍中不知道有多少奸細,怎麼可能瞞得住錦衣衛的情報!”

李遠聞言立時下拜,“王爺,末將治軍不嚴,使得錦衣衛的探子打入軍中,竊取我軍情報,還請王爺恕罪!”

朱楷將想要下拜的李遠攙扶住,隨後開口道,“不必如此,此時不能怪在你身上。別說是你,就算是本王也拿錦衣衛沒有辦法。”

錦衣衛原本為太祖的親軍,在吸收了原大理寺的鎮獄司戰力後,高手如雲,開始監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