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1 / 2)

李傕很是不理解。

自己都把話說到這種程度了,劉儉還在此思量個什麼?

這還有什麼可思量的?

要麼你入京和董司空聯手,咱們邊郡中人在雒陽一起共成大事。

要麼你現在就撤走,帶兵回冀州,董司空許諾你左將軍之位,並擢升縣候,再加上你南冀州牧使和假節鉞的權力,稱雄一方完全不成問題。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兩個事,想明白了就答應一聲,墨跡個什麼勁!

李傕皺起了眉,剛想說點什麼,卻聽一旁的賈詡突然再次清了清喉嚨。

這是在提醒他,不要做多餘的事。

李傕麵露不甘之色。

如此返還雒陽麵見董卓,尺寸之功未成,實在是大大的折損顏麵。

但無奈李傕並不能違背賈詡的意思,因為在離開雒陽之前,董卓就曾經叮囑過李傕,務必以賈詡為重。

雖然隻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李傕可不能當聽不著。

對於董卓,李傕這個人還是比較了解的。

董卓外表上看著是個大咧咧的人,性格慷慨豪邁,但統治欲極強。

你平日裡嬉笑怒罵,哪怕當著他的麵說幾句臟話,發幾句牢騷,他都不會當事,反倒會說你真誠直率,不虛偽不做作。

可一旦真碰到了事情,特別是在董卓吩咐過的事情上……你稍稍敢有違背之意,試試?

那真是說變臉就變臉,兇如猛虎,狠如豺狼。

李傕記得,在征討邊章和北宮伯玉的戰事中,當時叛賊在隴右的一處據點堪危,董卓分六路兵,圍定縣城,要求寅時末六路齊攻。

當時那處縣城已經堪危,董卓的手下們打下來完全是不費什麼力氣的。

所以,當時在六路兵中,有一路是董卓的嫡係將領,領兵者是董卓的在族中的子侄輩,為了立功,先行出兵了一刻鐘。

真的隻是一刻而已。

而且最後,縣城確實被攻下了,而且那位董氏一族的子侄輩確實立下了很大的功勛。

但是等待他的,並不是軍功獎賞,而是一道軍法。

立斬!

毫無半分猶豫,甚至連眉頭都沒皺一下。

這就是董卓在表明他自己的態度。

對待違背自己意識的人,哪怕隻是一小句話,董卓也是絕不手軟,他就是這樣的性格。

無奈之下,李傕隻能向著劉儉告辭,帶著他離開了劉儉的軍營。

出了冀州軍的大營,再回返的路上,李傕不滿地詢問賈詡:“文和,適才為何不讓我向劉儉提出異議?他這麼拖來拖去,豈非令咱們無功而返?”

賈詡麵色很是平和:“李公精通戰陣,卻少於外交,如今雒陽生變,劉儉屯紮於此,斷不可能輕易撤退,這不是我們一次前來與彼談判就能定下之事,依末吏來看,劉儉還會屯紮在雒陽很長一段時間。”

李傕很是不明:“他到底想要做什麼?”

賈詡淡然的看向李傕:“李公覺得,劉儉為何要扣下陳留王?”

………

冀州軍帥帳內,劉儉正在和田豐和沮授,共論天下大勢。

此時此刻,沮授終於展露出了他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