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的屍身被扔到了附近的河流荒郊。
待浸泡之後再行火燒掩埋。
屍體的鮮血將漳河侵染的血紅。
冀州境內的高門士族無不驚懼。
但偏偏這一次,沒有一個人敢再說“反”字。
興平元年二月,也就是萬人被斬首的第五日,劉儉開始在冀州境內推行科舉新政。
本以為會受到層層阻撓的科舉新政,不想在冀州推廣的卻極為順利。
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發出異聲。
一切都進展的極為順利。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北方的荀彧派人給劉儉送來的消息。
烏桓的踏頓與難樓,蘇仆延廝殺的難解難分,整個烏桓陷入一片腥風血雨,烏桓諸落苦不堪言,已經有烏桓貴族書信給荀彧,希望漢軍能夠插手烏桓的戰事,盡快結束烏桓的內戰。
根據荀彧給劉儉的奏報來說,烏桓的內戰已經將他們族中的青壯戰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荀彧個人認為出兵將烏桓徹底掌控的時機已到,懇請留言授權讓他參與到烏桓內戰之中,並對這些烏桓異族進行收編。
趁亂將烏桓人徹底收編,並將他們分散遷入內地同化,乃是劉儉的最終目的。
現在他們元氣大傷,正是一個天賜良機。
於是,劉儉全權授權荀彧操辦此事。
興平二年三月,幽州刺史荀彧親自主持戰事,並由關羽、張飛、黃忠、麴義……四名地方太守郡丞級大將率領四部,直奔遼西與遼東屬國邊陲,乾預烏桓內政!
這一次,荀彧出動如此大的陣仗,就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烏桓人都納入到漢朝的統治中來。
烏桓之民今後將要如同漢民一樣,給大漢朝廷納稅捐丁。
對於荀彧、關羽、張飛、黃忠等人,劉儉心中報以極高的期待。
其實現在對邊境異族進行整頓收繳,看似是耗費國力,實則卻是一種吸取外族資源人口血液補充內地的戰略。
歷史上東漢末年三國紛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漢朝內部,卻忽略了外族,任憑他們壯大。
大多數的諸侯都覺得攘外必先安內,但劉儉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大漢朝內部既然已經亂了,那你們這些外國的也都別閑著。
你們也得跟著大漢朝一起亂。
隻有大漢朝亂,而你們不亂,那以後你們不反了天才怪。
正好用你們的人口和資源,還有你們這些外族的血液,來補充漢朝內部的損失。
戰爭是有損耗的,就看這個損耗是由誰來接盤而已。
劉儉覺得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這種漢朝內部的危急存亡之秋,更應該將周邊諸族和周邊諸國一起包容進來,大家同心協力,一起來接大漢朝的這個盤,這才是真正的王者風範。
吸取烏桓的人口作為補充隻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吸取夫餘國,高句麗,三韓的各種資源來充實河北,日後再由河北作為中轉站,為中原以及南方地區輸血。
劉儉並不覺得這是掠奪。
因為夫餘國還有高句麗等國占據的地域本來就是後世的東三省地區。
遼闊的東北平原的物資,本來就是屬於中華兒女的。
早取和晚取一些時間而已。
至於三韓……大漢朝到你們那個破地方去吸血,委實都有點兒給你們臉了。
按道理來說,你們那地方其實都不配!
……
劉儉在河北的動作很快傳到了長安。
以楊彪,淳於嘉為首的公卿知道這件事後,一顆心不由又落到了穀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儉如此大力在河北推行科舉新政,一旦河北成勢,勢必會影響中原以及南方。
到時候大漢朝的官員人事權利就真的變了。
他們這些士族中的最高階層所擁有的權益,真的就會全部喪失了。
“不能在坐以待斃!”
楊彪重重的一拍桌子,呲牙咧嘴的道:“那劉德然一直都是在欺騙我們,他根本與我等就不是一條心的,枉我們當初還想用他來擁立陳留王,如今看來,簡直可笑至極。”
一旁的王允捋著須子:“事到如今,也隻有一個方法了。”
“什麼方法?”
“殺董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