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1 / 2)

呂布抵達司州後,牛輔心中是非常不滿意的。

雖然他知道呂布是帶著董卓的軍令來到此處的,但他就是心裡不痛快。

自己明明就是司州的刺史,同時還是董卓的女婿,董卓在司州有什麼事讓自己處理就是了,為什麼非要調呂布前來呢?

這不是擺明了信不著自己嗎?

難道我堂堂牛輔還不如他一個呂布?

但不論現在的牛輔心中有何怨言,呂布既然已經來了,那他也隻能接受。

身為長安派來的京城之將,呂布專門來司州執行要務,那身為刺史的牛輔自然是要接待的。

呂布這一次可是有些揚眉吐氣了,他前番在長安董卓麵前主動請纓的時候,備受董卓的贊許。

董卓誇贊呂布:在麾下諸將之中,隻有奉先一人肯為老夫分憂,實在是股肱之臣,不枉你我父子相稱一場,老夫甚慰。

其實當時的董卓也被太學生的事情搞得有些火大。

新政在他手裡推行的如此不順,讓董卓覺得甚是沒麵子。

他年紀大了,辦起事兒本就有些著急,如今見自己剛剛頒布的科舉製度受到太學生如此的抵製,自覺顏麵無光,可手底下的人,沒有一個可以替他分憂的。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呂布站了出來。

且不管呂布以兵事推進科舉的建議符不符合當下的情況,至少在董卓看來,呂布是真心實意想幫助自己的。

人歲數大了,故而有些時候就很容易感動。

當然,這種感動普遍也就是一時的。

呂布這次做的事,實是讓董卓感動了一把。

於是,呂布破天荒的被董卓授予了專職處理司州科舉之事的大權。

同時,董卓還允許呂布在司州推行科舉之時,可以用兵事為輔,也就是說,他可以動用自己手頭的並州軍,來做一些別人不能做的事。

地方以牛輔為首的刺史以及司州的五郡太守必須要無條件的配合呂布行動。

這下子,呂布的權限可大了。

呂布抵達河南之後,隨即就將董卓的軍令交給了牛輔,讓其驗看。

呂布所帶來的軍令自然不會是假的,他純粹就是有點在牛輔麵前臭顯擺的意思。

正因為不是假的,牛輔看得心中憋氣,深感嫉妒。

畢竟是董卓的嚴令,牛輔哪有膽子違背?

他隻能是強顏歡笑的接待呂布。

“奉先這次替相國分憂,從關中之地返回雒陽,著實是辛苦,有什麼事是牛某能做的?奉先盡管開口就是。”

呂布聞言哈哈大笑。

“那就有勞牛公了,布此番來司州為相國盡力,推行新政,還真有些事需要方伯相助,今後怕是少不得多多煩惱牛方伯。”

看著呂布那副得意的嘴臉,牛輔恨不得一拳錘死他。

怎奈牛輔實在不是呂布的對手。

真若是打了起來,也不知道是誰錘死誰呢?

牛輔隻得強忍的將這口氣咽在了肚子裡,最後,他沖著呂布拱了拱手道:“不知奉先有何事需要我相助?”

呂布大喇喇的往廳堂旁邊一坐,好似這廳堂乃是他的一樣。

“科舉之事,非同小可,此乃國策之本,相國嚴令,一定要推行順利,故而將此事全權委托於我,布今日初到此處,司州目前所發生之事,尚了解不多,還請牛方伯代表本將,將諸位太守全部召集到此,布自有話問他們。”

牛輔一聽呂布如此說話,心中這個氣呀。

真是小人得誌!

不過是得了相國的一次授權任命而已,你看看把他厲害的。

司州之地的五個兩千石,居然都要因為他呂布的一句話,都要這來見他呂布?

他以為他是誰呀?

牛輔忍住氣,對呂布說道:“奉先此言差矣,五位兩千石,皆是一方之長,身係地方軍政要務,事關一方民生安定,豈能輕易擅離職守前往此處?”

呂布卻似乎是跟沒聽著一樣。

他一臉傲然的道:“難道在牛方伯看來,相國的新政以及朝廷的緊急軍令相比於地方太守的那些瑣事,要遠遠不及了,是嗎?”

牛普聞言,頓時急了。

“我何時有此意了?”

呂布冷笑著道:“在布看來,你適才話中之意就是這個意思。”

“不曾!牛某從來無有此意。”

“牛方伯若是不承認,那呂某就將適才與伱所言上稟相國,請丞相定奪如何?”

牛輔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努力壓製住心頭的憤怒。

“好,既然奉先如此說了,我又能說些什麼?你既然要招五位郡守來此,那我即日便親自手書,派人送往五郡之地。”

呂布笑道:“善!”

……

次日,牛輔便寫了書信,分別派使者前往司州五郡之地。

聽說是呂布找各郡太守前往刺史部相見,五郡太守本來都不想搭理他的。

呂布算個屁啊。

但是,牛輔在信中特意點明了——呂布此次前來率兵推行科舉,乃是奉董卓之令。

你們最好都悠著點。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五郡太守之中有三郡太守就不敢不來了。

這五郡太守,除了盧植與王匡之外,剩下的都是董卓的涼州舊部,對於董卓的為人還是非常了解的。

呂布既然是董卓派來推行科舉的,那他們就不能不給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