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2 / 2)

現在的呂布,很有可能被董卓授予了臨機專斷之權。

……

數日之後,雒陽太守盧植以及另外三郡太守分別抵達了司州刺史部,來聽從呂布的調遣。

至於河內太守王匡,本身就屬於董卓的對立麵,他與朱儁屯兵在河內,對於朝廷的命令是聽調不聽宣。

董卓的軍令對他們來說都是扯淡。

他們能來才怪了。

所以這次來到刺史部的兩千石,隻有包括盧植在內的四個人,但即使如此,這也是非常了不得的了事情。

呂布當著四個太守的麵,仔細的詢問了關於司州方麵新政的推進情況,以及雒陽的太學生鬧事的情況。

這四個太守之中,三個都是涼州人,在執政方麵完全就是小白人,問他們這些事情他們就像是聽天書一樣,根本回答不出來。

也隻有盧植文武雙全,既通軍事,又通文政,呂布也就能從他嘴裡聽到一些有用的事情。

對於這次太學生的鬧事,以及新政推行不下去的具體原因,也隻有盧植心中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他慢條斯理的將雒陽城中諸事挨個給呂布講述了一遍。

同時,他也將自己最近針對太學生鬧事所做出的一些努力以及應對政策向呂布大概做了一些解釋。

聽完了盧植的話,呂布的臉色顯得有些難看。

隻見呂布一伸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案。

“一群腐儒而已,麵對朝廷的新政,安敢如此抗拒?端的是活的不耐煩了!盧府君受陛下與相國重托,豈能讓這些腐儒成了氣候?為何不將為首鬧事的人抓起來?送往朝廷進行處置。”

盧植聽了呂布的話,暗暗搖頭。

這並州莽夫當真是一個政治小白。

這事兒一看就是背後有人攛掇的,怎麼可能簡簡單單靠著抓幾個為首的就能處置得了?

盧植拱手道:“呂都尉常年行走於軍旅之中,對於政事並不是非常精通,太學生之事,表麵上看似隻是針對新政,但實則形成的內因極為復雜,絕非隻是靠抓一兩個為首之人就能平定的。”

呂布冷笑道:“抓一兩個不能平定,那就抓三四個,三四個不能定,那就抓十個,二十個,一百個。”

盧植聽了這話,差點沒被氣笑了。

“呂都尉,你就是抓一千個人也不濟事,須知太學生可是有兩萬餘眾。”

呂布聽了這話,不由哈哈大笑。

“兩萬餘眾又能如何?這些腐儒,難道能嚇倒本都尉嗎?憑我手中的方天畫戟,還有我胯下的赤兔馬,莫說兩萬餘的腐儒,便是五萬十萬,我也屠之如宰羔羊一般。”

看著呂布一臉的自信與神氣的樣子,盧植真是沒有心情再與他講下去了。

對牛彈琴而已。

但可惜,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跟他講明白還真不行。

不然,呂布一旦乾出什麼荒唐事,那影響怕是更為深遠。

盧植不怕呂布的行為會影響動作,畢竟他對董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好感。

但問題,董卓背後的人可是當今天子,呂布的行為一旦過激,很有可能對當今天子的聲望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

這是盧植絕對不想看到的。

於是他隻能耐著性子對呂布講解:“呂都尉切莫要被表麵之事所影響,與太學生切磋,可不等於在戰場上對戰士兵,豈能枉殺?”

“再說太學生背後,一定是有人暗中使計,故意以此來破壞朝廷的聲望,同時影響新政的頒布,都尉若是對太學生妄動乾戈,那就是中了背後之人的詭計了。”

呂布立功心切,他可不吃盧植這一套。

他麵露兇狠的瞪視著盧植。

“布聞先生海內人望,乃是士族之中的領袖人物,今番如此說話,莫不是太學生之事背後也有先生幫襯。”

盧植聽了呂布的話,並不動怒。

“都尉此言沒有憑證,還請慎言,不然,盧某告上朝廷,都尉就是有相國做後盾,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你……”

呂布聽了這話,頓時有些著惱,偏偏又拿盧植沒有辦法。

“哼!某奉相國與天子之命而來推行新政,這事迫在眉睫,必須要推行,太學生之事也必須要解決,不是汝三言兩語的阻撓就能擋得住的。”

盧植說道:“這裡沒有人想阻撓都尉推行新政,隻是很多事情並不似都尉想的那般簡單,還需抽絲剝繭,徐徐圖之,若是急於一時,恐遭大難。”

“啪!”

呂布重重的一拍桌案:“汝幾番危言,擋我大事,難道覺得本都沒有你便辦不成事嗎?”

盧植緩緩地站起身,道:“我隻是據實而論,並無針對都尉之意,都尉若是覺得自己厲害,那便自行處置就是了。”

呂布冷道:“盧子乾,你莫非覺得呂某不敢拿你?”

盧植嗤笑一聲:“老夫乃天子所任兩千石,並不受都尉節製,就算是將老夫拿下,也輪不到都尉。”

說吧,就轉身向著廳堂外走去。

“給我攔住他!”

呂布勃然大怒,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沖著手下怒吼一聲。

隨後就見跟隨他身邊的魏越起身攔住了盧植。

盧植很是自然的站住了腳步。

他的嘴角卻微微上挑,似乎是有什麼事得逞的樣子。

一旁的河東太守淩鯤急忙起身,拱手道:“都尉息怒,萬萬不可對盧子乾不敬,盧公海內人忘,天下皆聞,就算是董公,對他也是禮遇有加,頗為推崇。”

牛輔在一旁小聲道:“奉先,盧府君所言雖然有些直率,但也不失為國為民之計,更何況,他乃劉儉之師……”

一說劉儉,呂布的火氣似乎更大了。

“我豈懼劉德然乎?且將他帶下去,暫居此處,不要讓他回雒陽,新政和太學生之事,我自去雒陽處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