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知徒莫若師(1 / 2)

最新網址: 經過了劉儉的一頓攪局,雒陽的太學生群體被分化了。

原本是一致對新政提出異議的太學生們現在可謂是針鋒相對。

冀州和幽州針對的是三河以及關中的學生,而三河的學生覺的汝潁一係的學生拿了朝廷太多的好處,汝潁出身的太學生覺的中原和徐州的太學生聽風就是雨,故意找他們茬子,而中原和徐州的太學主則覺的其他地方的太學生把他們當傻/逼。

總之就是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我覺得你借著這事搶資源,我覺得你借著這事占便宜。

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還有河北田豐不斷安排人在雒陽散布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你說這事還能有個好麼?

很快,雒陽的太學生們彼此之間就發生了一場口舌大戰。

沒有人再去關心新政的事了,太學生彼此之間依照地域分成了多個派係,你看不上我我瞧不上你,唇槍舌劍,互相抹黑,太學生群體中烏煙瘴氣。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雒陽太學生的整體勢力被分化了。

消息傳到了前線的呂布軍中,令呂布大為驚訝!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情況,但呂布還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在這種情況下,他不用擔心後方起亂子了。

但事實上,科舉方麵的事雖然不起禍亂了,但是太學生彼此之間的的爭端在雒陽城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就算是太學生眼下不再攻擊官署,但為了保持時局的穩定,還是要讓這些太學生老實下來。

隻不過以官屬的角度而言。他們已經從事件的參與者,而變成了事件的調節者。

但是,呂布眼下正在全力應付袁紹與曹操,根本沒有閑工夫來處置雒陽城內太學生的事件。

就算是他有閑功夫,隻怕他也處理不明白的。

呂布思來想去,覺得也隻能用一個人回雒陽擺平這些事了。

這個人就是盧植。

既然眼下雒陽的事件已經與科舉無關,那以盧植的身份地位,以及他在士林中的威望來說,回去處理太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則完全沒有問題。

於是,呂布緊急派遣魏越代表他自己回返滎陽,請盧植回返雒陽主持大局。

魏越星夜前往滎陽,去見了牛輔,向他轉達了呂布的意思。

在征得了牛輔的同意之後,魏越便去館驛請盧植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本來以為會挺容易的事情,碰到了難處。

這難處就是盧植賴在驛館,不願意走了。

任憑魏越好話說盡,盧植也是堅持呆在館驛一動不動。

魏越說了一通好話,見盧植不肯響應他,心頭不由火起。

他跟隨呂布多年,平日裡欺負人欺負習慣了,特別是這些年呂布跟了董卓之後,他的手下們做事更是肆無忌憚。

魏越本來想跟盧植翻臉,但後來一想到呂布派他來時那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魏越就硬生生的將這口氣咽下去了。

以並州軍人如今在大漢朝的地位,或許能欺負的了別人,但在海內名儒盧植的麵前,多少還是有些直不起腰板來。

別看你們這些軍閥手裡有兵,但有些事情以你們的角度就是解決不了。

不過盧植倒也不是那種瞧不起邊郡武人之人,雖說他是士人中的翹楚,但他本身也是邊郡出身,最能夠理解那些武人想要往上攀爬,卻被中原士人瞧不起的心情。

所以,盧植本身是不會對呂布有什麼成見的。

但問題是,我對你沒成見,你也不能隨便羞辱我呀。

上一次呂布當眾駁斥盧植倒也罷了,問題是他說話夾槍帶棒,暗含譏諷,最後甚至還把盧植給軟禁了。

你別說是盧植這樣的海內名儒了,你換成誰也受不了啊。

這不等於騎在別人頭頂上拉屎嗎?

如今你有事兒想起我來了,讓我替你處理,你姓呂的把我當成什麼人了?

你要弄清楚,我可是天下人皆尊敬的海內名儒,我還是先帝在世時的一朝名將。

豈是任憑你拿捏的?

眼見盧植就是待在館驛不走,魏越無可奈何,求爺爺告奶奶的,請盧植能夠給他們家騎都尉一個麵子。

盧植這個人還是有涵養的,他告訴魏越……

想要麵子,也可以讓他自己來拿。

這話的意思倒是說的明白。

這就是間接的告訴魏越,要請我出山,你還不夠資格。

誰惹的我?讓誰來勸我?

其實呂布現在要是沒有別的事兒,讓他來給盧植道歉也不是什麼難事。

問題是呂布現在忙著呀。

前線那邊,袁紹和曹操都跟呂布對峙著,而且他們的兵力要比呂布強得多。

呂布上次雖然勝了一陣,但袁紹和曹操並未傷筋動骨。

呂布現在若是返回滎陽給盧植道歉,派學生那邊的騷亂倒是解決了問題,是司州也丟了,解決騷亂還有什麼意義呀?

而且據前線的探報說,河內的東方還有劉儉的數萬精銳屯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