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說他有不臣之心呢?那麼咱們仔細摳這話的字眼,你會發現他確實是有點兒不誠之心的。
但你要硬把這話賴在他的頭上,其他這話也可以做別的解讀。
我說的“主”乃是“地方之主”,又不是說一國之主,你憑什麼說我心思不良?
劉儉一邊喝酒,一邊心思急轉。
董昭這話,是不是在試探著自己?
但仔細想,完全沒有必要。
以他的身份,就算是試探出自己有野心,又能如何?
出了這個帳篷自己不承認,難道董昭還有本事抹黑自己不成?
說實話,他若真想抹黑自己,也根本不需要在這裡試驗自己,這年頭要抹黑一個人,還需要非要去試探他是否真有野心嗎?
歷史上的董昭就是個投機的人,例如張楊奉迎劉協的時候,董昭就借機入了朝。
後來,他又借著給曹操建言遷都許昌的事而成為了大魏重臣。
但是他要做這些事有個前提——那就是他覺得這個朝廷,也就是大漢朝目前的最高權利都沒有希望了。
很多人目前都對長安朝廷失去了耐心。
即使現在的朝廷比歷史上要穩固,但是大漢朝的世人以及望族,在這個大爭之世都逐漸生出了異心。
人心真的是變了呀。
人心為什麼會變呢?
也許是因為連綿不斷的戰爭。
也許是因為天補均平而致使地方豪強受損巨大。
也許是因為科舉製度,讓頂級閥閱失去了壟斷仕途的資源。
也許是因為朝廷現在被董卓掌控在手裡。
也許是因為滿朝公卿看不慣董卓,與天子何太後捆綁在了一起……
有太多的理由了。
這些理由導致最高權力所在地長安,失去了人心。
當然,這並不能說長安的政治群體做的不好。
相反,或許還是因為朝廷做的太好了,因而讓類似董昭這樣天生的反骨仔決定另謀出路。
當然了,這樣的反骨仔也可用的。
劉儉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終於緩緩開口。
“若是能為大漢天下,為大漢萬千黎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儉情願為常人所不能為之事。”
劉儉這話也說的極為隱晦。
你說他這話是胸有大誌,他這話就算是胸有大誌。
你若是覺得這話是有不臣之心,那其實也是八九不離十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董昭聽了劉儉的話,心中有數了。
他向著劉儉,長長的施了一禮。
“將軍胸懷大誌,心係萬千黎民,昭雖不才,願傾力相助,助將軍成就大事也。”
劉儉急忙站起身,來到董昭的身邊,虛扶起他,並親自引他來到座位前,又讓其坐下。
“公仁,你我皆心係國家,為國為民,無需如此,隻是依公仁之見,大漢天下如今亂成這個樣子,不論是天下諸侯,還是各地魁首,如今還有太學生……行事皆不遵法度!似乎此若要匡正天下,使一切步入正軌,劉某人應當如何?”
董昭言道:“將軍興義兵以誅暴亂,輔佐天子,振奮王室,此五伯之功也。天下諸將,人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天子於關中,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鄴耳,方為上策也。”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