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1 / 2)

最新網址: 聽了眼前人的名字,劉儉遂重視起來。

他急忙命人擺上酒食,親自招待這位雒陽太守坐下的治中。

如果劉儉沒有記錯,歷史上的董昭應該是先輔佐袁紹,後來不知為何又離開了袁紹,去往了並州的張楊那裡。

後來張楊奉迎天子的時候,董昭也順著這次事件攬了一波聲望,成為朝中天子的近臣。

隻是沒有想到,現在的董昭居然會是在盧植的手下任職。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這個時期的袁紹並沒有在北方待著,而是去了南麵。

想來董昭就是再敬仰袁紹也不可能遠離家族跑到南方去投他的。

而堂堂海內名儒盧植,在身份上似乎也較合董昭的胃口。

故而董昭被盧植征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劉儉擺下宴席,請董昭一起吃飯,並著人拿來了他從冀州帶來的美酒,與董昭共飲。

對於劉儉的慷慨大方,董昭似乎早就在意料之中,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

董昭表現的如此淡定,讓劉儉很有興趣。

他一邊與董昭吃飯,一邊問道。

“我與公仁,原先並不相識,但今番在軍中卻以豪宴相待,換成別人,不是大驚或是大喜就是心中猜忌,可我看公仁,卻是鎮定自若,又不是裝出來的,難道我劉儉的豪宴,在先生的眼中就如此不值一提嗎?”

董昭聞言放下酒爵,急忙站起身來。

他向著劉儉長長施了一禮,道:“君侯之名,天下皆聞,昭早就有所耳聞了,聽聞君侯從少年之時就為大漢立下大功,數年來功勛卓著,不論是軍政皆有所長,如今已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董昭不過區區小吏,受君侯如此厚待,又豈能不喜呢?”

劉儉笑道:“可是我絲毫看不出你有任何驚訝的表現。”

董昭很是鄭重的說道:“昭適才所言,乃是受君侯厚待而喜,卻並不驚奇。”

劉儉道:“為何?你原先又不曾見過我。”

董昭道:“昭適才已經說了,將軍自少年之時,白身之際,就為大漢建立諸多功勛,特別是最近這些年經營河北,手段之高聞所未聞,誠可謂有天人之資,故將軍這樣的雄主做出什麼樣的事,都不足以令人驚訝。”

“因為將軍本就不是常人,又豈能用常人之行而度之?”

董昭這一番話,不論是拍馬屁,還是真心實意,能夠反映出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個人不是一般人,他的心思極為沉穩而且睿智,應對任何情況也能夠做到隨機應變。

有些話他可以不經思考,張口就來。

“公仁才思之敏,實在是令人敬佩,我敬君一爵!”

“謝將軍。”

董昭隨即與劉儉共飲。

放下酒爵之後,就聽董昭說道:“不瞞將軍,其實昭早就想見見將軍了。”

劉儉又給自己的酒爵斟滿了酒。

他舉起酒爵:“能與公仁相識,實乃是劉儉之幸,你我共飲一爵。”

董昭與劉儉再度喝了一杯。然後就聽他感慨道:“董昭之所以想與將軍見上一麵,隻是在董昭看來,天下英雄雖多,但能夠還世間清平,拯救蒼生的隻有將軍一人。”

劉儉搖頭道:“公仁對我誇贊太甚了。”

董昭道:“董昭並非是諂媚之徒,而是真心實意,今天下群雄並起,諸侯作亂,社稷有累卵之危,蒼生有倒懸之苦,觀天下諸牧守之所行,皆是為了一己之私,無人顧及朝廷,無人顧及百姓。”

“唯有左將軍自到河北之後,先立協會,再興屯田,采掘礦產,百業昌榮。”

“河北治下,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庶黔首,皆因左將軍而豐衣足食,生活安定,見左將軍才是能興大漢之主!”

董昭的最後一句話說的比較含蓄,同時多多少少也有試探的意思。

劉儉是聰明人,自然能夠聽明白董昭的話中之意。

董昭適才說的是能“興漢之主”,而非“興漢之人”。

其實這話就看你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