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劉儉自然是要來了他撫遠大將軍的名位,請朝廷名正言順的允許他根據北境邊塞的實際情況,設立以撫遠大將軍府為中樞的任免官職的權力。
同時,劉儉還要來了一個“北境守護”的頭銜,用來向全國人民明確自己的地位和責任。
也就是說,這名代替漢朝總領一切北境諸事以及對外國諸事的撫遠大將軍,可以根據對外的需要,臨時設立各種各樣的官位與崗位,並由他撫遠大將軍府直屬。
雖然有“臨時”兩個字,但對劉儉來說,這兩個字兒形同虛設,根本沒有意義。
設立了就是設立了,什麼算臨時?
五年是臨時,十年是臨時,三十年也是臨時。
而作為回報,劉儉則需要給董卓河北商貿協會總收入近三年來的總額的三成營收。
這個數額非常巨大。
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商賈的錢都是流通性的,商人不會將錢攢在庫裡。
這三年營收的錢,其實在中間有些已經被花出去了,甚至是被劉儉用來置辦新的產業以及擴軍。
現金劉儉可能還湊不出這麼多,不過好在他可以用物資來沖抵。
物資就物資吧,給董卓就是了。
對河北而言,目下各種物資非常充足,真就是不缺。
或許在某些人看來,劉儉的行為是冤大頭,花這麼多錢隻是為了買朝廷的一份敕封和一份任命。
但是,這在劉儉看來,意義非常巨大。
因為這份任命代表著他從現在開始就可以訓練一支類似“朝廷百官”的隊伍。
從今往後,隻要是不出河北這個圈兒,他就是名正言順的“北疆皇帝”。
而他手下的人,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隻要不出河北這個圈兒,那就是跟朝中的文武百官沒有兩樣。
他手下的人,從此以後,目光將會變得更加長遠,看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高。
無論是治國還是治軍,也都會從國家級的角度去做了。
而且這些人的政治利益也將會因此和自己深刻綁定。
就算是河北今後為了新政而清丈全境的田畝,這些人也不會對劉儉產生過大的反對。
當然,清丈田畝要是徹底清除反對聲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把反對和反叛。利用這種利益捆綁的方式控製到最低。
隨後,劉儉又與董卓商討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為了打消董卓對他爭取撫遠大將軍這件事的疑慮,劉儉將主要的目標放在了對並州治理權的渴望上。
對於劉儉來說,並州這件事是障眼法,撫遠大將軍是他的真實目的。
但是,為了瞞騙董卓,劉儉現在的表現是讓董卓覺得撫遠大將軍是自己的障眼法,而並州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其實以董卓的角度而言,並州作為劉儉的第一目地確實沒有錯,至於什麼勞神子撫遠大將軍,還有那撫遠大將軍能夠臨時設立什麼官職,在董卓看來通通都是扯淡。
不是朝廷正式敕封的官職,終歸不會長久的。
劉德然這次可是虧損大了。
在答應了劉儉撫遠大將軍的事情之後,劉儉借機提出,希望董卓能夠將並州交給自己整治。
但董卓自以為聰明,他就是不上當。
不論劉儉對董卓說什麼,董卓對於這件事暫時就是不鬆口。
按道理來說,董卓適才已經答應了劉儉,並州讓他主持……為什麼突然之間又變卦了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看到了從劉儉身上有更多的利益可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先把這個撫遠大將軍以及大將軍設立官吏的權利給劉儉,讓他嘗到一點甜頭。
並州的管理權,回頭可讓劉儉拿出更多的利益來換。
這就是董卓打的小九九。
但是董卓如此表現,也在劉儉的計劃之中。
隻要董卓還願意拿並州吊著自己,那就說明撫遠大將軍的事兒絕對黃不了,隻要這件事董卓不出爾反爾,那劉儉就無所謂了。
總之,劉儉需要在麵上保持住他對並州無限的熱忱。
兩個人,心中各自藏了八百個心眼。
且他們都各自以為自勝一籌。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