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何太後的問話,劉辯急忙回道:“回母親,朕已經與三公計較過了,朝中諸臣對此事都不是太同意,他們的意見是,若要整治北地異族,劉皇叔現在就已經做的非常好了,針對北方鮮卑諸族,以大漢現在的國力,著實沒有必要多添事端,而且增設多餘的將軍職位,這對於我朝的官職機構而言,也是一個負擔。”
何太後很是滿意的看著她的這個兒子,麵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劉辯一天天的長大了,他的能力也在一點一點的增長。
自家的這個兒子,終於也越來越像個皇帝樣子了。
劉辯繼續道:“淳於司空也特意跟朕討論了這件事,他覺得撫遠大將軍雖然是一個新增設的將軍,表麵上看似隻是虛名,但是卻有兩個關鍵容易被人忽視。”
“首先,就在這個‘大將軍’的字眼兒上麵!”
“為什麼不是‘撫遠將軍’,而偏偏要叫做撫遠‘大將軍’?”
“大將軍這三個字,豈能隨意予之?”
“其二,以後對北地異族諸事都落在了皇叔一人身上,那皇叔對異族之所言,是不是就能代表了朝廷的之所言?”
“時間一長,在異族心中,或者說在北方人心中,皇叔是不是就是朝廷,有皇叔在,是不是就等同於有朝廷在?”
“這事兒,群臣都建議朕要三思而後行。”
“不知母親的意思是要如何對待?”
往日對於劉儉還算是比較看重的何太後,聽了這話頓時就炸了。
她現在可不管劉儉昔日對她們母子的態度到底好還是不好,膽敢威脅他們母子地位的人,統統都是大奸大惡之徒!
還敢代表朝廷?
“兒啊,這件事依母親看,朝臣公卿們說的是對的!”
“那劉德然這些年的勢力也確實太過強盛了!”
“這個撫遠大將軍的名號倒在其次,可若是讓他代表大漢朝廷全權負責境,那這今後在黃河以北,你這個皇帝的聲名還往哪裡擺?”
說到這的時候,何太後甚至氣的臉色發紅,胸脯起伏劇烈,也不知道這女人哪裡來的這麼大的氣性。
不過也不怪何太後震怒。
朝臣們的諫言確實有道理。
相比董卓而言,朝中的這些大佬看的還是比較深遠的。
論起打仗,董卓甩朝中這些公卿們三條街。
但論及在政治上的思緒之深遠,這些朝中的老油條足以給董卓甩到大海的盡頭去。
這個撫遠大將軍表麵上或許沒什麼,但是一旦確立,後續的影響之深遠,朝中有一些老滑頭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現在的朝堂之內,四世三公之中袁家已經撤出了朝堂,在剩下的這些老東西之中,目前呈現百家爭鳴之勢,當然,弘農楊氏的話語權相對比較重。
楊賜死後,楊彪聯合一眾今文係閥閱,占據了很多袁隗集團留下的空位,雖然現在朝堂被以董卓為首的西涼係武人軍團壓製,但是因為大漢帝國依舊需要士人來運轉,所以在朝中的政治權柄沒有完全集中,這些士人還是掌握一定的話語權的。
在沒有特定利益逼迫下的事情上,董卓對於他們的意見也不是想駁斥,就能隨意駁斥的。
其實劉儉在北方怎麼折騰,他都是大漢朝的臣子,就算是朝臣們看出了弊端,依他們的立場而言也不會輕易乾涉。
但是朝臣們這一次很都在極力抵製這個事兒。
主要還是因為,王允上一次把杜美人送到了河北,希望能夠借著美人的東風,跟劉儉達成政治聯盟。
但是美人送過去了,劉儉也破美人瓜了,但政治聯盟這事兒卻一點兒譜都沒有。
可以說是石沉大海。
劉儉根本就不尿他們這一壺。
劉儉不搭理他們,但這些朝臣自然咽不下這口氣,都在等著機會呢。
直到今天,他們好不容易抓到了這次機會。
好小子,你也有今天!
且不管你為什麼要讓董卓諫你為撫遠大將軍,也不管你到不到底是不是心機叵測,我等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讓你如願。
想當北疆之王?休想!
於是,楊彪便開始攛掇朝中眾臣。對劉辯進行洗腦式灌輸。
劉辯現在逐漸長大,他的心性越老越像他的父親,同時也有點像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