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並州方麵製定了兩個五年發展規劃,從建設,發展,利用優勢,提升技術,解決溫飽等多個方麵,確定了努力方向。
興平二年十月,劉儉率大軍從並州回返,不過他本人並沒有著急回返冀州。
他本人則是通過河套地區,前往幽州!
他要去見一下荀彧。
很久不見了,幽州如今已經和過去完全不一樣了,如今河北諸州皆定,諸兇頑被滅,整個河北開始一片欣欣向好,劉儉自然要抽時間去看一下荀彧這位知心人。
荀彧本人現在正在遼西郡的肥如縣,也就是當初張純想要遁逃之地。
他在肥如縣不是為了別的,主要是為了督造擴建港口。
劉儉在征伐並州的這段時間,冀州方麵經歷了多年的船業終於有了大成。
河北的船業之所以有了如此跨越式的發展,就是因為劉儉當年設立造船業的時候,給過造船研究署下過指導意見,讓船署知曉應該研究的方向。
例如相比於大漢原先的海船,河北新造的海船的優勢之一,在於隔倉技術的應用,這是海船是船艙的安全結構設計,其位於船體內,是船身內部經水密艙壁所區隔劃出的多間獨立艙室。
以前的船,一個地方漏水,整個船就徹底完蛋,但是隔倉技術卻將船體隔成了不同的倉室,即使有船漏水,也不會流入其他的倉內,修補的時候,船還能靠著其餘艙室的浮力繼續前行。
原理雖然簡單,但是河北的造船師和工匠們,在這些年卻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與成本研究。
畢竟,要使船艙完全能夠密封,讓水不滲透,材料和工藝是關鍵,這些都需要反復的試驗與摸索。
但天幸,一切都不是白做的。
最終,經過河北技術人員們的不斷試驗,對初期的隔倉采用了撚縫技術,用石灰填充縫隙以隔絕滲水的做法,這在無形之中也更加成熟了石灰鍛造的工藝,並增加了效率。
同時,因為大批開采石墨以及其他銅鐵礦物,為了增加產量,風力運作開始被河北工匠們所重視起來。
而出現這種情況也完全是因為漢朝人在風力運用上,本身就有著大量的積累,所謂:冶之子,必學為裘。
從商周以來,都用皮囊鼓風,子繼父業,年輕工匠必須學會縫製皮囊的技巧。
此一點,說明漢代以前的冶鑄匠,非常重視鼓風爐等器具的製做。
而在東漢,鼓風裝置人排發展到用馬排、水排,是冶鐵技術的重大創新!
如今,經過劉儉的推廣,水利不但用於灌溉,在例如冶煉和燒製等方麵,也開始被民間廣泛重視,近些年來,新奇的科技創新,在河北屢屢出新。
現在的漢民,已經會使用風揚機來去糠簸了。
而在此基礎上,河北的技術署開始推廣風磨的使用……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積累,促使劉儉決定,除了武清巷之外,在肥如縣擴大港口的建設,而肥如縣的出海口,則就是後世的秦皇島。
劉儉已經在涿郡建立了武清口岸,如今又在遼西郡建立了肥如口岸,下一步他還打算讓關羽在韓州建立幾個對中原的口岸,同時在遼東郡建立營口、旅順等口岸。
隻要船隻夠硬,海路要比陸路成本要低的多。
而劉儉目前所設立的這些口岸,基本上都是在渤海以內。
中土的內海,都是在他的管轄範圍。
海陸運輸相比於陸運有幾個優勢,其一就是航路是天然的,是大自然“賜給”的,開辟航路不需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也省去了日常維修道路的費用。
且海上航線是水平的,沒有陸地上的高山與窪地,因此,船舶的行駛不必消耗額外的人力和畜力去爬高或行難走的路,且海上航線的通過能力一般不受限製,在主航線上可以有多條航線通行。
最重要的,是海洋是一個連續的水體,中間不必經過轉運,船隻可以直接到達大陸沿海及島嶼。
當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海之上波濤洶湧,一旦出現了問題,那帶來的損失也就是巨大的,所以航海技術,和擅長航海的人,需要時間的磨礪。
不過,劉儉現在開辟自己境內的海陸通道有優勢。
在渤海範圍內,設立諸多口岸,使河北腹地的冀州和幽州的資源與幽州西北部的遼東,韓州等地形成常規的商貿路線,如此不但可以大大節約河北腹地與遼東,韓州等地的商貿互通成本,還可以加快遼東方麵的建設。
畢竟隻是在渤海範圍內運輸,相對外海會好一些,同時沒有外敵襲擾,在自己境內轉運貨物資源的同時,利用渤海鍛煉出一批擅長航海的英傑。
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以劉儉為首的河北政府,對於遼東以及韓州等邊地的掌控力!
海運一旦成型,大漢不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軍事,都將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