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減壓聖地(1 / 1)

自從上次大吵一架之後,李慕白與楊月兒這對蜜裡調油的小情侶,就斷絕來往,打起了曠日持久的冷戰。   心情糟糕透頂的李男神,陷入感情的漩渦,不知該如何選擇,如何取舍,索性硬起心腸,對趁虛而入的卓文君也不予理睬。   阿杜見好兄弟近來鬱鬱寡歡,狀態奇差,便自作主張,帶他到一個神秘的地方放鬆心情。   文藝青年領他散心減壓的地方,既不是頤和園、八達嶺這類人踩人的5A級景區,也不是工體、三裡屯那類“朝酒晚舞”的夜店,而是環境清幽,完全免費的——國家圖書館。   阿杜上大學的時候,經常騎著單車,來這裡博覽群書,蹭涼充電。對館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無比熟悉,以至於有些新來的圖書管理員找不到還書上架的位置,都會向他請教。   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大明星,隨著首席助理稀裡糊塗來到中關村南大街33號。當國家圖書館那棟孔雀藍、琉璃瓦的宏偉建築映入眼簾,不可置信地看呆了。   “這就是你說的什麼藏書樓?這也……太宏偉,太誇張了吧!”   阿杜看他驚喜交加的表情,就知道合他脾胃,選對了地方。   “我又不是潘少那種不靠譜的人,騙你乾嘛,這可是如假包換的國家圖書館。總建築麵積28萬平方米,裡麵的藏書包羅萬象,浩如煙海,館藏文獻3000餘萬冊呢。看你也是愛書之人,真的一次都沒來過?”   慕白微微搖頭,沉浸在對往昔的追憶當中。   詩仙李白雖然不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卻一定懂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他從小就手不釋卷,飽讀詩書。譬如《子虛賦》、《易經》、《左傳》、《春秋》、《山海經》、《神女賦》等文史典籍,不知被他誦讀了多少遍,翻爛了多少卷。   在長安供職的那兩年,李翰林曾多次造訪過集賢殿書院,麵對束之高閣的五萬卷藏書,當時覺得卷帙浩繁,嘆為觀止。和今世的圖書館藏量一比,委實是小巫見大巫。   文人雅士對書的喜愛如同彩虹一樣永不褪色,慕白按奈不住心頭的激動,大步流星往前沖。   阿杜見狀趕忙攔住:“唉唉,你怎麼跟無頭蒼蠅一樣亂走啊,正門在這邊。裡頭跟迷宮一樣,大著呢,待會跟緊我,可別走丟了。”   在書蟲老手的引導下,白龍魚服的大明星低調步入知識的殿堂。兩人嗅著濃濃的書香氣息,信步於窗明幾凈的圖書館內,頓覺心靜如水,燥心盡褪。   國家圖書館的恢弘氣派,舒適環境,海量藏書令李白眼界大開,感受到什麼叫大國氣度,什麼叫文化積澱。然而最讓初見者驚嘆不已的,是搭乘電梯,居高臨下俯視整個閱覽室的場景。   在寬敞軒闊的回形閱覽區域,書盈四壁,錯落有致。各個年齡階層的讀者,全都靜心閱讀,沉醉其間,絕無一人喧嘩吵鬧。   看到今人學而不倦,尚文之風如此濃厚,慕白老懷大慰,露出會心的微笑。   唐人愛詩如癡如狂,而今人的興趣愛好似乎不一而足,更為廣泛駁雜。有人研究宇宙奧秘,有人八卦名人自傳,有人關注養生保健,有人埋首交際英語,甚至連教烹飪茶道的閑書都有人樂滋滋地捧讀。   書非借不能讀也,慕白見這麼多“書蟲”如饑似渴地學習,不免蠢蠢欲動,也想挑幾本好書翻看。   阿杜與之心靈相通,當即將其拉到一旁放有綠植的角落。   “慕白,國家圖書館太大了,這樣漫無目的地瞎逛實在有點浪費時間。你對哪方麵的書籍感興趣,讓我這個‘活地圖’直接幫你精準定位。咱們有的放矢,有所側重的挑兩三本閱讀,我可是好久沒過書癮嘍!”   好兄弟的提議非常中肯,慕白極為認同。隻是他這個重生之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記憶殘缺不全,對今世的文教、體育、科學、軍事等知識比較匱乏,無甚興趣。   青春偶像撓了半天後腦勺,方憋出一句:“我這人比較懷舊,有詩詞歌賦這一類的書嗎?”   杜倫不知小李子追溯傳統文化是假,探詢自己的詩作是否傳於後世才是真,當即沖慕白豎起大拇指:“有品位,有格局,放眼當今的娛樂圈,像你這樣追求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的明星還真不多見。”   大唐才子害怕露餡,尷尬一笑:“咳,我這就是古為今用,想提升個人文化修養,彌補一下這方麵的欠缺。”   在國家圖書館資深人士輕車熟路的指引下,慕白步履從容地穿梭於一排排書架中,很快來到了國學經典區域。   望著這些厚薄不一,整齊排列於層層書架的古代詩詞典籍,慕白心情忐忑,迫不及待從與目光齊平的書架上,抽出一本《唐詩三百首》來。   翻開裝幀精美的書籍,揭過色彩明艷的扉頁,慕白迅速將視線聚焦在目錄那一頁。   緊張的時刻到了,他屏氣凝神,手指順著目錄右側的人名往下查找,赫然發現許多老熟人的名字,比如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   那些詩朋酒友才華橫溢,五言七言、律詩絕句各有所長,對於他們的詩作能夠光榮上榜,自然不足為奇。   由於《唐詩三百首》是按照詩體類型以及作者生活年代綜合排序,李白翻了好幾頁目錄,才如釋重負找到自己的名字。   他粗略數了數,居然有27篇入選,看來後人對自己還是非常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