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儒道仁義、浩然正氣(1 / 1)

撩魔 太卡. 4295 字 2024-03-16

顧尊第一次這麼囂張。   但不囂張不行,祝君寒明擺著是想找茬,要是慫了,一切就功虧一簣。   這個時候就是要反擊,不能露怯。安寧絕不是靠一時忍讓能得到的。隻有一拳打出,才能免得百拳。   好在這段日子裡,從嶺南到朔州的布局,顧尊積累了大量的香火。他直接用堪稱海量凝聚成了一道烏雲虛影。   顧尊沒有顯露真身,因為他未來不會真的走香火信仰之道,顧大佛爺隻是一時的身份,還是隱瞞住比較安全。   此時香火凝聚的虛影如同烏雲,凡人是看不到香火之軀的,隻有祝君寒、林牧弈二人看著頭上的烏雲,麵色凝重。   “祝兄,這位顧大佛爺是何方神聖?”林牧弈想不通,這樣凝聚的信仰到底是哪來的?難道朔州崛起了什麼恢弘大教?既然是佛爺,那和佛家是什麼關係?   祝君寒搖搖頭:“我也不清楚,因為他並不是教派創始人。隻是研究了一個什麼海螺,我本以為是什麼牛鬼蛇神,沒想到居然是龐然大物。”   “我來助你。”林牧弈摸了摸腰間寶刀。   “不必,我先試探一二。”   祝君寒飛身到了房頂,輕輕落在了屋脊上,抬頭看著天上烏雲凝聚的虛影說道:“在下玄衣官捕,祝君寒。我早知顧大佛爺會來拜訪,卻不曾想居然擺下如此陣仗,是想給本官一個下馬威嗎?”   顧大佛爺說道:“難道不是祝大人給了本尊一個下馬威嗎?放了我的崽子,一切相安無事。我無害人之心,隻不過是收斂信仰罷了。”   “佛爺當本官是傻子嗎?不管是薩滿一係,還是香火封神一係,古往今來哪有如此聚集信仰的能力?”祝君寒冷聲道:“佛爺,空口無憑的話我是不會信的,除非你表達出自己的誠意。”   顧大佛爺輕笑:“怎麼?難道你想奪我的法門?”   “佛爺說笑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我若是為了聚集信仰的法門,那大可不必。”祝君寒話落,一身威壓爆發。   浩然正氣如下擊暴流,又似狂風暴雨一般從祝君寒身上往四周翻湧而去,竟然壓了顧大佛爺的烏雲一頭。   隱匿在烏雲背後的顧尊微微皺眉。   浩然正氣!   全天下能修出浩然正氣的隻有儒家,這是讀書人的標誌。   而且浩然正氣同時也證明了其實力的強大。因為一般的讀書人都是修行文氣,以文氣禦正法,口誅天下。   隻有文氣修煉到一定程度,並且已經有了自己的天地至理感悟之後,才能凝聚出浩然正氣。   儒家的浩然正氣,對香火信仰、蠻巫薩滿這些體係,其實都有天生克製的效果。   因為儒家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說,還有“敬鬼神而遠之”的至理。   這裡的“遠之”不是遠離鬼神的意思,也不是迷信的意思。而是說以君子正道為標準,不能崇拜鬼神,否則就會受到鬼神的製約。   因為鬼神離人們太遠了。人神各有各的道,鬼神是天,但人間隻談人心向背。因此“天道遠,人性近。”   鬼神的天道離眾生很遠,而仁義無雙的人道離眾生很近。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道之中,每個人所經歷的一切,比如做生意、從政、上學、結婚、社交......都是人道的一部分。   以人道為重,敬鬼神就是敬祖先,隻有如此才興盛人道,天下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祝君寒此時氣勢正盛,說道:“君子不言,自養浩然正氣。仁義持節,天地雖有百邪,亦難侵也!”   這是儒家真理之道!   天上的烏雲被浩然正氣所照,頓時開始變得萎靡起來,顧尊頓感壓力變大。   倒不是說顧尊的實力不及祝君寒,因為香火之力靠的是量。再虔誠的信仰,少了也沒用。而顧尊的香火之力堪稱朔州無出其右者。   但浩然正氣對香火之力的天性克製,這就有些難辦了。   如果顧尊不懼暴露身份,直接動用心花之力,勝負未可知。但暴露真身帶來的麻煩反而更多,得不償失。   顧尊凝視祝君寒,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這是他第一次麵對儒道釋三大體係之一的儒家,以前總聽聞這三大體係橫壓當世,其餘各大體係都不能與之抗衡。現在親身麵對,終於知道是為什麼了。   因為真理!   儒家修的是至理之道。此道上承天地,下應眾生,仁義天下。   所以浩然正氣並不是一股力量,而是一種規則,一種至理。這就是儒家讀書人的大道,也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的正氣。   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正氣力量,就能麵對外界的一切安之若素。   巨大的誘惑也好,致命的威脅也罷,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如山”的程度。這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因此“浩然”放在顧尊前世是一種哲學概念,而放在此間天下便是儒家的大道。   在這樣浩蕩的真理大道麵前,所謂信仰、薩滿、蠻神之類的道,就隻能淪為小道,自然是矮上一頭。   此時祝君寒浩然正氣鎮壓河陽,引來無數人窺探。   那些和顧尊不對付的邪祟們紛紛彈冠相慶,拍手叫好。   虎牙津津有味的看著雙生銅鏡,想著小顧顧要是打不過,自己要不要幫忙。   柳芷彌坐在庭院裡煮茶,感覺到這一股浩然正氣,隻是淺淺露出微笑,不過注意力也放到了顧尊身上。   有躲在破廟裡的乞丐咧著大嘴,恍然失神。也有算命的瞎子大驚失色,兩股戰戰。   城南街頭變戲法的父子忽然收攤走人,消失不見。躲藏在陰影裡的眼睛從黑夜望向天明。   林牧弈放下刀,感嘆道:“沒想到祝兄的浩然正氣已經到了這一步。這邪祟竟然敢自稱佛爺,現在遇見祝兄,就算再強也要淪為階下囚了,嗬嗬。”   祝君寒則是看向萎靡不振的烏雲,冷聲道:“念你修行不易,也未曾傷人。若是束手就擒,本官可以饒你一命,隻不過要為本官效力。”   顧大佛爺不語。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祝君寒怒道:“你還執迷不悟,孽障!”   “嗬嗬......”烏雲中的顧尊卻忽然笑了,因為他在這個時候竟然頓悟了。   其實所謂的“各大體係”的“大道”到底是什麼,在此之前顧尊一直很迷糊。因為他接觸的這些體係,自己對自己的道也有些迷糊,都陷入了未知的神秘學。   直到此時,顧尊遇見了儒家的大道。   這世界恐怕沒有任何一道,比儒家還會教書育人。所以儒道展現出來的,就是非常中正宏大、清晰標準的“道”。甚至在這方麵,道佛兩家也有所不如。   儒道的核心就是以“聖人言”為延伸的真理、至理,這就是道。   其實說到底,還是柳芷彌最開始和顧尊講的那些。修行最重要的是,是樹立正確的修行觀。   所以“大道”的本質,是哲學理論,是思想體係。   隻不過在這一方天地之中,原本隻是思維上的哲學,變成了可以修行的道路。所以儒家才可以僅憑聖人的四書五經,就能修煉文氣,唇槍舌劍。   所以每一個體係,都是走自己的道,道路的道。類似於神話小說中的鴻蒙紫氣,自由度和上限極高。   隻要你走的是至理,那麼就算想搞一個懶氣體係、吃飯體係都是沒問題的。   不得不說,這一方世界對修行者真的是太厚愛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顧尊露出了笑容。   此時的他已經想到了如何破解眼前的局。   畢竟儒家哲學也不是完美,也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