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跨過大路後,前麵一點就是自己的家了。 在距離大路邊不到二十米的地方,有一間獨立的小房子。 那是爺爺居住的地方。 天剛亮沒多久,他的房門就開了,門口透射出淡黃色的燈光。 楊辰不由自主地朝著他住的房間走了過去。 “爺爺,你這麼早就起來了啊。” 楊辰朝著他打招呼。 楊辰看到,爺爺一點反應也沒有。 爺爺年紀大了,耳朵有點聾,楊辰是知道的。 平時家裡煮好了飯,叫他過去吃,說話都要走到近處,並且大聲地對著他說話,爺爺才能聽得見。 這時,楊辰再往前走了幾步。 他大聲地對著爺爺喊道:“爺爺,這麼早就開始織網了啊。” 爺爺戴著老花眼鏡在織魚網,看到有人影走近,還大聲呼喚著,他才本能地抬起頭來。 看到是孫子楊辰,他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兒。 “今天怎麼有閑空來看我,不讀書了嗎?” 爺爺抬起頭,看著楊辰問道。 楊辰把嘴巴湊近爺爺的耳朵,大聲說道:“我畢業了,不讀書啦。” “考大學了沒有啊。” 爺爺不懂得說高考這兩個時髦字眼。 楊辰回答說考了。 “那就是有大學來上啦?” 看來爺爺也懂得不少。 “不一定考得上,要很厲害的人才行。” 楊辰不便用“優秀”這兩個字來形容學習成績好的人。 “能讀大學就更好,不能讀也有工作來做。” 爺爺像是自嘲,又像是安慰著楊辰。 “考得上肯定是不一樣,沒考得上的是大多數人。” 楊辰把真實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爺爺。 楊辰看到爺爺一邊織網一邊和他交談,能感覺出很忙碌的樣子。 “爺爺,你是不是一有空就織魚網啊?” “現在年老了,很多事情也做不了啦,隻能在家織一下漁網。有空的時候到淺水坑裡放一下網,得一點魚來吃。” 想到爺爺一大把的年紀了,還在為這個大家庭分擔壓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楊辰在心裡頓時感到一陣莫名的酸楚。 “今天剛好是晴朗的天氣,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網魚啊?” “那好呀,我也跟著你出去玩一下。” 夏天是網魚的大好時節,那些在野外生長的魚歷經春天產下魚卵之後,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到現在已經長大了。 爺爺說道:“出去三、四個小時,抓捕幾斤魚回來不是什麼難事。” “我們吃了午飯,休息一、兩個小時,等到下午太陽小一點,我們就出去網魚吧。” “好的,爺爺,我現在先回去吃早餐,下午準備出去的時候,你再叫上我。” 楊辰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仲夏時節,即便已經到了下午三點多鐘,太陽仍然像一個大火球一樣高懸在天空中,釋放著它那永遠熾熱的氣息。 天空陽光燦爛,仿佛整個世界都被它的熱情所包圍。 在太陽光的輻射下,空氣也被烤得異常的悶熱,地麵上蒸騰起一股股熱浪直撲人的臉龐。 地麵上沒有一點風,樹上的葉子絲紋不動。 隻有為數不多的知了在樹枝上不知疲倦地鳴叫著。 爺爺頭上戴著一頂街上買回來的,用竹篾編製而成的寬大帽子。 這種帽子既可以遮陽,也可以擋雨,很受當地農民的歡迎。 楊辰的頭上則戴著一頂半新不舊的草帽。 草帽戴在頭上很是輕便,主要是能起到防止日頭曬的作用。 爺爺把漁網分開裝進兩個小籃子,籃子裡麵裝有漁網。 楊辰跟在後麵走,身上斜跨著一個裝魚用的魚簍。 這種魚簍也是用竹篾來編織成的,可以裝得下三、四斤小魚。 爺爺帶楊辰去網魚的地方,距離家裡有三、四公裡遠的路程…… 這條路,平時都是牛車和履帶拖拉機去耕作犁地所走的泥巴路。 人行小道的兩側長滿小草,小道地麵也是一坑一哇,高低不平。 腳下的泥土路在太陽的暴曬下,已經變得滾燙。 即使腳上穿著涼鞋,地麵上的熱氣依然通過鞋底傳遞到腳板底上。 行走了四十多分鐘後,爺孫倆來到了網魚目的地。 爺爺放下漁網工具,他就開始著手準備工作了。 楊辰掃了一眼爺爺打算進行網魚的地方。 這時兩張麵積各三、四畝的野外池塘,它的四周長滿了雜草和刺蓬。 “這個地方會有魚嗎?” 楊辰帶著疑問,看著爺爺問道。 “怎麼會沒有,我在這裡不知道網了多少魚回家了。” “爺爺,你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吧!” “你不相信是吧?等下我把漁網放進水裡你就知道有沒有魚了。” 聽到爺爺這樣說,楊辰也不敢出聲了。 “可是,爺爺你說,這種旱塘,前不通溝,後不連渠的,怎麼就會有魚呢?我實在是想不通啊?” 楊辰還是忍不住的開口問道。 “你可能還真是後生,你沒聽過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嗎?叫做:‘千年種籽,萬年魚籽’。” “是真的沒聽說過。” “也就是說,一塊新開出來的荒地,不管你有沒有人把樹苗種上去,久而久之,那塊地一樣會長出樹苗。天長日久,它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這個好理解,是鳥類銜來的種子。” “那你隻是說對了一半。” 爺爺說道。 “此話怎講?” “其實,高山上的魚苗也是鳥類的功勞。它們在平地的水邊啄食魚蛋時,它的嘴上也會粘上魚籽。當它們飛到高山湖泊上飲水時,魚卵就會在水裡孵化成小魚苗。” “這麼神奇,爺爺你懂得真多。” 這時,楊辰見爺爺說得頭頭是道。 現在,他已經深信不疑。 爺爺身上隻穿著短褲就下水了。 這樣做,主要是有利於人在水中移動位置,減少阻力。 “爺爺,不好啦,水麵上怎麼會有紅色?” “沒事,是我的腳被螞蟥叮住了,咬得人皮膚癢癢的。剛才我用手把它扯斷了。它吃得滿肚子都是血,我隻好將它滅了。” “那你有什麼好辦法對付它嗎?” “暫時還沒有,隻能用最原始的辦法消滅它了。” 對付螞蟥,爺爺顯得很無奈。 沒辦法,至少,螞蟥也算是這張池塘的小主人呢。 隻不過,它的天性就是吸血…… 為了讓全家人能吃上一餐魚,爺爺也算是拚了。 而且,還是用自己的鮮血去做交換的。 說起來,這個代價有點大! 爺爺先是用鐮刀把長在池塘中的水草割除。 這樣做,是為了使放下的漁網在墜子的作用下能夠沉到水底。 另一個方麵,割除水草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水草不容易纏住漁網。 池塘的水不算是很深,中間會深一些,周圍相對較淺,把漁網放在周圍也是可以的。 因為爺爺自己帶有一條兩米多長的竹篙,就是用於拍打池塘深處的水麵。 當魚兒受到驚嚇時,它就會四處逃竄,往水淺的地方跑。 它們在驚慌中就會撞到網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束手就擒。 “原來網魚也講究技巧啊?” 楊辰問道。 “那還用說!無論做什麼都要慢慢摸索經驗,時間長了就會工多藝熟。” 爺爺一板一眼的解釋道。 “網裡有沒有魚,在岸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魚一旦被網住了,它會拚命的想逃竄,水麵上的浮漂就會不停的擺動。這說明,那個浮漂下麵網到魚了。” 果然,爺爺放完帶來的幾床漁網後,他再拿著竹篙往有水草的地方用力拍打起來! 他還沒有上岸,放下去的漁網就全都有了“動靜”。 看來,今天的收獲不會小。 隻是,收網的時候,網到的都是兩隻手指大小的魚,也有幾條三、四兩重的。 “爺爺,乾嘛我們網到的都是小魚居多呀?大一點的就那麼幾條?” 楊辰問起緣由。 “這是由你的網眼尺寸來決定的,網眼大,得到的魚就大。反之,就小。” 楊辰聽了之後點了點頭。 “那你乾嘛不用大一些的網來網魚啊,網到幾條就夠一餐了。” “你的想法固然好,可是這種野池塘的水體瘦,幾個月的時間魚也長不了多大。如果大魚多了,魚也不一定輪到我們來吃了。附近身強力壯的村民半夜三更都會拿茶麩或石灰去藥魚,水裡哪裡還會有魚啊?” 忙乎了兩、三個小時,爺爺也網到了四、五斤魚。 回來的路上,楊辰問起爺爺:“對於這樣的收獲,你認為怎樣?” 爺爺說,今天的運氣算是挺不錯的了。
第一十一章 跟著爺爺去網魚(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