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楊辰跟著爺爺走進了生產隊的曬穀場。 這個麵積有一畝多的曬穀場上,曬滿了黃燦燦的稻穀。 曬穀場周邊堆滿了脫了穀粒的稻桿,上麵有七、八隻雞鴨在翻著稻桿裡麵遺漏的稻穀。 新鮮的稻草在高溫天氣裡,依然散發出一陣陣特有的清香。 從曬穀場的旁邊走過,那股帶著稻草清香的氣息直撲鼻孔,讓人感覺到有說不盡的舒服。 在曬穀場後麵一百多米處,就是爺爺今天中午要落腳的地方。 林家的大門敞開著,應該有人在家。 還沒有走近門口,爺爺就亮開嗓子大聲喊道: “亞德,有人在家嗎?” 聽到門外有陌生人的聲音,林亞德的父親林立文趕緊從屋裡跑了出來。 “有啊,是楊阿公呀,亞德今天不在家裡,你們進屋裡坐吧。” 林父看到楊阿公跟著的人問道: “後麵跟著的人,是你的孫子吧?” “是啊,他叫楊辰,是我的大孫子。今年剛畢業,暫時還沒有什麼事情做,我就帶著他到外麵來走一走。” “也好啊,讓小青年見一見世麵。” 林立文也很贊同楊爺爺的想法。 楊辰緊跟爺爺的後麵,走進了林家屋堂。 房子是由五間泥土房組成。 看樣子,房子建成的年代應該是在七十年代中後期。 這種房子的墻體比較厚實,有五十厘米厚。 它是用當地的黃泥土再配上少量的石灰河沙子,用木棒將泥巴沖成一板泥土墻。 也有人叫這種房子為“沖土墻”房子。 這種房子的特點是冬暖夏涼,缺點就是墻體容易有裂紋,抗拉強度較差。 在建造這種房子時,師傅會在兩段墻的連接處放置竹片,以增加拉力。 這種房子,在當地也算是有點錢的家庭,才有能力進行建造。 一棟五間房子,兩邊的四間房子都是住人的,中間是客廳堂。 中間的客廳堂麵積,相比於旁邊的四間房要大一些。同時,它也是初一、十五和逢年過節,從事祭拜和供奉列祖列宗的地方。 廳堂亦擺放有幾張凳子,供自家人或來客就坐。 “你們先坐著休息一下,喝一些涼開水後再去吃粥,我馬上到廚房煮飯。” 爺爺放下擔子,自己和楊辰坐在凳子上歇息一會兒。 沒一會,主人端上了一大臉盆白米粥,還有兩雙碗筷。 接著,女主人又在自家的酸壇裡撈起了藠頭酸。 看到一大碗爽脆可口藠頭酸放到桌子上,還沒動筷子,楊辰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 楊辰在一旁自言自語道: “還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吃了兩次稀粥,又是酸品當菜。雖然開胃口,隻怕是越吃肚子越餓嚕。” 楊辰說的沒錯,吃酸消化很快,再說,一個多小時前,才在章家吃了兩碗粥。 一轉過背,肚子又有饑餓感了。 何況,楊辰正在處於長身體的年齡。 “立文,亞德今天不在家嗎,怎麼沒有看見他?” 爺爺一邊吃粥,一邊打聽林亞德的事情。 爺爺以往來到林家,都是亞德在接待他。 “他現在找到工作了,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他做工的地方是在山梨公社的飯店,也就是街上賣粉的那個地方。” 亞德的父親林立文輕聲說道。 “那也不錯啊,離家又不算遠,隻有幾公裡的路程,來回也很方便。” 爺爺一邊吃粥一邊附和著。 “亞德在飯店做工工資不是很高,一個月也就三十幾塊錢這樣,中午在那裡吃一碗粉。但是也有一點好處,就是我們家裡有多餘的柴火就可以賣給飯店。一個星期賣一擔柴火,一個月也可以多得十幾塊錢。” 說到這裡,林父流露出一臉的自豪感。 “一個月能找得到四十多元,家庭的事情就好安排多了。” 爺爺在心裡也是很認可亞德的做法,家裡有困難,你自己不去努力解決,沒有哪個會主動地來幫助你。 亞德也是養育有兩男兩女,一共四個孩子,開學報名讀書和家庭的開支的確不小。 林父接著說道:“其實我們家的亞德也是通過熟人介紹才能到飯店裡工作的。我們林姓人以前有人在過公社當過主任,後來調到縣裡。人雖然離開了本地,但是飯店招工時,也還有人願意給他一點麵子,幫著照顧了一下亞德。” 爺爺心裡明白,家裡如果有幾個人讀書,若沒有經濟來源,光是開學的那二十多塊錢的報名費,同樣把父母親壓得喘不過氣來。 像楊辰五兄妹讀書,臨近開學時,也是父母最操心的時候。在籌不夠報名費的時候,楊辰的父親也隻好硬著頭皮找爺爺要。 幾個人正在說話時,林亞德的母親已經從自個的菜園裡割回了韭菜和苦麥菜。 綠油油的蔬菜裝滿了大半個菜籃子,這些鮮嫩欲滴的青菜,都是從自家的菜園裡采摘回來的。 家裡來了客人,也可以說是拐彎親戚。你總不能叫人家隻吃幾碗粥,就簡單的打發走吧。 說到林家與楊家是拐彎親戚,的確沒錯。 因為楊辰的舅娘就是林亞德的姐姐。 也就是說,林家是楊辰舅娘的外家。 林亞德的母親姓李,叫李玲,是楊辰外婆的親家。 憑著這一層遠房親戚關係,李玲自然也不敢懈怠楊辰爺孫倆。 至少,要煮上一鍋飯,讓這爺孫倆飽餐一頓。 今天中午的菜譜,她計劃安排一個雞蛋炒韭菜,炒一碟空心菜,一碟黃豆,再加上一個苦麥菜煮清湯。 沒過多久,這三菜一湯就上到了桌麵。 在經濟環境並不是很好的條件下,有這樣的菜肴來吃,已經算是很豐盛的了。 所有的菜都煮好後,女主人李玲招呼爺孫兩人入席。 走了半天的路程,楊辰的肚子早就有了饑餓感。 在往自己碗裡裝飯時,他把自己的飯碗裝得滿滿當當,生怕肚子填不飽一樣。 李玲看到楊辰碗裡盛的飯,知道他準是餓壞了。 她笑吟吟地對著楊辰說道:“小楊弟,今天中午你盡管放開肚皮來吃。我剛才下米做飯時,特意多煮了一點,吃不完可以喂雞鴨。” “前幾天我們家的幾畝責任田剛收割完,現在吃飯填飽肚子已經不成問題。不像你們在農場外麵,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每個月就定量拿四十斤米,又是做體力活的人,那點口糧哪裡會夠吃啊?” 家主林立文帶著幾分自豪的口氣說道。 “我們農村自從開始進行承包到戶責任製以後,農村人種的田因為管理到位,舍得施肥,產量比以前高了,每家每一戶家裡麵的糧食也多了起來。人吃不完,還可以喂養一些雞鴨鵝,平時也有一些雞鴨蛋來改善生活。” 爺爺經常出門,他也知道,當下農村的生活要比農場的職工過得稍微滋潤一些。 “以前還沒有進行家庭聯產承包,家家戶戶都講糧食不夠吃,每年要吃兩、三個月的雜糧充饑。現在,我們種一季水稻就夠全年吃了。第二季種的糧食就可以拿去市場銷售或自己養一些六畜,增加一些家庭收入。” 女主人李玲說出了家裡的一年產糧情況和養殖計劃。 在不知不覺中,幾個人便把桌上的飯菜一掃而光。 “楊阿公,今天打算帶你的孫子到哪裡去,是不是在這裡住一晚呀?晚上我們再弄一些豐盛的菜譜。” 家主林立文客套地試探了一下。 “我們兩個就不在這裡住夜了,吃了午飯後,還要趕路呢。你們能夠煮一餐中午飯來招待我們爺孫兩人,心裡麵已經很感激了。” 爺爺知道,現在正是“農忙”階段,家主也要幫手做一些農活。 農村人一輩子都是閑不下來的。 人家那樣說,其實是相當於下“逐客令”了。 當然,自己也要識趣一些,不需要讓人家把話說得那麼明白。
第二十四章 走進林家(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