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餐,爺爺在院子前的一棵龍眼果樹下整理漁網。 楊辰昨天走的路程太遠,昨晚一覺睡到大天光。 直到太陽升得老高了,他才懶洋洋地起床。 楊辰洗漱完畢,就開始吃早餐。 早餐吃的是白米粥,餐桌上炒有一盤空心菜梗酸。 吃了兩碗粥後,他感覺到精神和體力都恢復了不少。 “爺爺,今天計劃去哪裡?” “等我把漁網整理好了,就帶你去奶奶的老家走一趟。” 上憑嶺村是奶奶的家,也就是爺爺的“外家”。 奶奶姓魏,她的老家所在的村莊叫上憑嶺村。在楊辰還沒有出生前,奶奶就已經去世了。 奶奶家裡有四姐妹,她們全部出嫁了以後,魏家基本上就沒有人了。 從粟家村到上憑嶺村的距離不算遠,走路過去也就半個多小時的路程。 一個多小時後,爺爺就把漁網整理好了。 爺孫倆向表姐夫一家道別後,就前往上憑嶺村。 去上憑嶺村,也沒有大路可走,都是一些很窄的田間小道。 上憑嶺村不算是很大,也就幾十戶人家。 奶奶的家,在解放前也算是大戶人家,解放後被劃為地主成分。 爺爺在娶奶奶過門時,她家裡的父親是極力反對這門婚事的。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嫌棄爺爺家裡太窮,怕奶奶嫁過去後會跟著受窮受累一輩子。 奶奶前麵的三個姐姐嫁的都是有錢人。 她們嫁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戶人家。親家一般都是地主或富農家庭,家境相對來說較為殷實。 這也就是奶奶她父親所說的“門當戶對”。 她父親唯獨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這個最小的女兒嫁給了貧農家庭。 這也是她父親時常說的“窮鬼家庭”! 奶奶的母親說,這可能是她的緣分。或許,這就是她的命運,由著她去吧。 楊辰的爺爺說,以前他每次回“外家”,他的嶽父和連襟對他都很不待見。 他基本上每次回外家,都要遭遇魏家人的冷眼。 即便受到委屈,爺爺都要強忍內心的不滿,不敢亂發脾氣。 太爺爺對他說:“人窮肯定是要受氣的,你就忍著點吧!” 剛結婚沒多久,魏家的人為了拆散爺爺和奶奶,就找了一個借口把爺爺騙回去,說是有要事商量! 結果,爺爺一腳剛踏進魏家的門,他的嶽父和幾個連襟就馬上關上大門。 當時,爺爺看見這些人的神色,心裡就感到有點不對勁! 明明是說叫自己回來商量事情的,為什麼人一進門,就立刻把大門關上呢? 看這情形,這些人一定是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原來,他們早就已預謀好了——就是要修理這位他們看不順眼的姑爺…… 還沒等爺爺反應過來,這四個身強力壯的男人就從門角落拿出了繩子和早已準備好的木棍,對著爺爺的頭上和身上就是一陣猛打! 爺爺不明白自己的嶽父和連襟為什麼要把他往死裡打! 在這種危急的時刻,爺爺隻能雙手抱頭,避免被他們打傷頭部。 在這些人的猛烈打擊之下,爺爺全身多個地方受傷。 待他們打得差不多時,這才停下了手。 爺爺嶽父說,如果你不和他的小女兒離婚的話,就繼續再往死裡打。 麵對魏家四個壯漢的暴打,爺爺並沒有屈服,也沒有答應魏家提出的離婚要求。 因為,他知道一旦答應離婚,自己可能一輩子再也娶不上老婆了。 魏家的四名男子看到爺爺被打得奄奄一息,他疼得連話也說不出來。 直到他們也都打累了,這才暫時停住了毆打爺爺。 他們在等待著爺爺開口同意離婚。 此刻,爺爺強忍著身上的傷痛,一言不發。 如果爺爺不同意離婚,三個連襟就會用繩子綁住他。再繼續打,直到答應嶽父提出的條件為止…… 看到他們四人的警惕性有所放鬆時,爺爺瞅準了機會,決定尋找逃脫,他趕快離開這個人間地獄。 要不然,等下被他們用繩子綁住,再這樣打下去,自己準得被他們打死! 說時遲,那時快。 隻見爺爺忍著傷痛,趁著這幾個人不注意,他快速地從地上一躍而起。 隻見他快速地拉開門栓,飛也似的跑出了魏家…… 魏家的幾個打手們,本來也想跟著追出來,但是他們轉眼一想,如果到門口外麵痛打自己的女婿和連襟,肯定會遭到村裡人的譴責。 所以,他們自知理虧,再也不敢追出大門外。 爺爺逃出家門後,一口氣直接跑回到七、八裡外的家中。 從那時起,爺爺就發誓,一輩子不再回魏家了。 太爺爺看到自己的兒子被打成重傷,也隻能忍氣吞聲,把苦水咽到了肚子裡。 他知道,窮人是鬥不過富人的。 解放後,魏家的田產全部被充公。從此,家道也開始破落了…… 幾十年過去了,這個世界的早已變得物是人非了。 盡管爺爺的外家以前毆打過他,可是,他為什麼還要去看望自己外家的後人呢? 這也許是人到暮年的一種情結吧。 或許,爺爺心裡想的是,這次來到魏家看望遠方表親,也許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來這裡了。 半個小時後,爺孫兩人來到了上憑嶺村。 此時,楊辰也不知道爺爺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也許,時間早就已經沖淡他內心的仇恨!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富貴輪流轉。” 從前的榮華富貴早就化作雲煙。 爺爺進到從前的外家,房子因為長時間沒有人居住,已經顯得破爛不堪。 幾經周折,爺爺還是找到一個遠房表親。 他中等個子,穿著一件褪了色的哢嘰布料一副,下身穿著一條褐色的褲子。 看樣子,他的年紀應該在三十多歲的模樣。 他稱呼楊辰的爺爺為“姑公”。 從他對爺爺的稱呼來看,他與楊辰是平輩分的。 算起來,他應該是族上的遠親,他的太爺和爺爺的嶽父是叔伯兄弟。 他也許並不知道老一輩嫡親在過去曾經積下的恩怨。 作為這裡的“主人”,他還是禮貌性地招呼,叫爺爺和楊辰進到家裡吃一碗粥。 盡管和楊辰早上在粟家村吃過了早餐,但是人家誠心誠意的叫你吃碗粥,還是要給一下麵子的。 爺爺和楊辰每人吃了一碗粥後,說了幾句話以後就離開了。 爺爺挑著他的擔子走在前麵,楊辰緊跟其後。 走出了三、四裡地,爺爺帶著楊辰來到了一個叫做石牙村的村莊。 這個村莊也就二、三十戶人家,是清一色潘姓人家。 爺爺告訴楊辰,這裡是他的外婆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即爺爺母親的家。 爺爺小時候跟著外婆回來過,但是次數不多。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潘家嫌棄楊家窮。 這個村人數不多,但是都是做一些小生意的,有的是教書匠。 按照解放後的成分劃分,這個村的成分以中農和富農居多。 爺爺七十多歲了,外公外婆早就不在人世間了。 現在還健在的都是爺爺表弟輩的人。 老話都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不理了。” 當爺爺和他的表弟打招呼時,這個表弟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根本上就沒有念及表親這層關係。 這個表弟甚至連門口也不讓爺爺進去,更別說能喝上他家的一口白開水了。 看著他一副狗眼看人低的樣子,爺爺明顯地感覺到眼前這個表弟,和他的爺爺與父母一樣,骨子裡根本看不起窮親戚。 就連涉世不深的楊辰也明顯的感覺到,對方內心對他們的藐視。 看見表弟對自己冷若冰霜的樣子,爺爺挑起他的擔子扭頭就走。 也許,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時日不多,本想隻想看一看曾經的外婆家一眼。 沒想到,自己卻吃了閉門羹…… 楊辰看了爺爺一眼,他臉上並沒有顯出惱怒的樣子,他或許也知道外婆家人的秉性,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很勢利的人。 要想改變這些所謂有錢人的看法,很難! 除非,你比他飛黃騰達! 不管別人如何對待自己。 爺爺覺得,自己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得了。
第二十七章 人情似紙(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