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到十一點鐘,楊辰就跟著爺爺來到了燈影村的姨媽家裡。 進到姨媽剛建好不久的房子,楊辰能明顯地感覺到比以前的老房子寬敞了不少。 爺爺放下擔子,他拿起從不離手的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他看了一眼楊辰的姨媽說道: “這夏季的天氣真是熱啊,剛才走在路上一點風都沒有,熱得我身上的衣服都濕了一大片。” 姨媽看到爺孫兩人這身行頭,估計他們今天還會到別的什麼地方去。 “阿公,今天你要帶楊辰到哪裡去玩呀?” 姨媽想知道爺爺下午的行動計劃後,自己則盡快安排好今天的午飯,不耽誤兩人的行程。 “我孫子楊辰今年讀書已經畢業了,趁著現在我還能走得動,就想帶著他回一趟平桂縣樂慕公社弦鑼村的故居。今天吃了午飯之後就打算出發了,先到智金公社時仁村他姑姑家那裡住一個晚上。” 爺爺把自己和楊辰的此行的目的,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姨媽。 “你們要走的這條山路很險峻,上山和下山要走五個多小時,不知道楊辰這個小青年能不能吃得消?” 姨媽對這段路程可謂爛熟於心。 這條路有多少個彎,多少個坳,她都能夠數得出來。 “我雖然已經是一把老骨頭了,但這二十多斤行李從頭到尾都是由我來挑的。這十五公裡的山路,確實是有一段是比較險峻的山路。楊辰他隻是空著手跟著在我後麵走而已,我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爺爺對著姨媽說完,扭頭看了一眼楊辰。 楊辰會意地點了點頭。 上午走了十二多公裡的路程,下午又是十五多公裡的山路,一共是二十七多公裡。 “我的天啊,我從小到大,還沒有走那麼遠的山路。這次不累得個半死,骨頭也會被弄得散架!” 看到爺爺的決心已定,楊辰的心裡頓時感到忐忑不安起來。 說句不好聽的話,自己也是硬著頭皮答應爺爺的。 爺爺都75歲高齡了,自己一個十幾歲的小青年,若是說害怕困難打退堂鼓,說出來那不被人當作笑話嗎! “那現在你們就先歇一下子,坐下來吃一碗粥,先解決口渴的問題,讓體力恢復一下。我馬上就快一些去落實好中午的飯菜,不會耽誤你們太多的時間。” 姨媽到臨近的菜園去摘菜。 楊辰吃了一碗粥以後,感覺到身上的疲憊減輕不少。 趁著還沒得吃午飯的空檔,楊辰要到新建不久的房子四處溜溜。 表哥一邊做事,一邊說著自家裡的情況。 姨丈有兩兄弟,他們是同時搬到這裡,並共同建造這棟房子。 主房一排共有五間,中間是大廳,兩邊各有兩間。 正房的左右兩邊各有兩間矮小一點的房子。 一間是廚房,一間是吃飯和放置農具的地方。 哥哥的房子在左邊,弟弟的則在右邊。 每間房子裡麵建有閣樓層,主要是放置和儲存一些糧食,也可以睡人。但是,閣樓層的空間和通風采光方麵要比下麵層稍微差一點。 姨丈名字叫鄧成,他的弟弟叫鄧壽。 兩兄弟從小在一起玩到大,一直到成家,彼此都不曾分開過。 以前在舊房子時,他們鄧家的兩兄弟共十餘口人,也都是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底下。 在新建這幾間房子的時候,準備構築地基和墻壁所有的石塊,全都是這兩個男人從六百多米外的小河裡把石頭一塊塊的撿起來。 然後,他們像愚公移山那樣,把堆在河灘的石塊用肩膀一擔又一擔地挑到新建房的地點。 遇到一百多斤一塊的石頭,姨丈兩兄弟就用繩子綁著石頭,兩個人用肩膀抬著沉重的石塊,艱難地行走幾百米的路程,直至運送到建房的地方。 為了完成石塊的運送,他們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用斷了幾條拇指粗的繩子和好幾對籮筐…… 可見,姨丈和自己的弟弟,他們做事不僅配合默契,而且兄弟情誼也是那樣的深厚。 人生就短短幾十年,兄弟倆能夠互相攙扶,互相幫助地走過一輩子。說起來,確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平時,如果哪邊家裡煮有飯,桌子上要是還沒有煮好菜的話。吃飯的人隻需端著自己的飯碗,到隔壁的桌上去夾菜就可以把飯吃飽了。 這兩兄弟以及堂兄弟姐妹們,從小到大都不分彼此,各種關係也都很融洽且隨和。 進入到八十年代初期,農村進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生產隊再也沒有出現過大集體出工的現象了。 時下,無論做什麼農活,再也沒有人來為你計劃和安排了,一切全都靠自己。 而兩兄弟的心想在一起,遇到一些問題,就可以得到順利解決。 姨丈比弟弟鄧壽的年紀要大上7-8歲左右,遇到重體力的農活,如犁田,挑肥料等重體力的工作,都是由弟弟去做。 像撒穀種,看田水,放牛等各種各樣雜活,這些相對較輕的體力工,則由哥哥來做。 自從分田到戶以後,家裡還買不起耕田犁地用的手扶拖拉機。承包地的耕種,還是兩家人共同喂養一頭水牛,用於應付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 姨媽聽到爺爺的計劃後,知道他和楊辰隻是在自己家裡吃個午飯。 下午,他們還有十五公裡的山路要走…… 姨媽和大表哥也來不及準備肉菜招待這爺孫兩人。 姨媽隻好叫表哥做一些簡單點的家常菜,能勉強應付客人填飽肚子就得了。 山裡人一般都熱情好客。 盡管自家的物質條件也不算很好,但是,主人家也是竭盡所能,毫不吝嗇地招待好自己的客人。 這裡距離街上比較遠,來不及購買肉菜類的東西。 沒辦法,隻好因地製宜,家裡有什麼就煮什麼來吃了。 姨媽和大表哥兩母子忙乎了將近一個小時,四菜一湯終於擺到了餐桌上。 一眼看上去,菜肴擺滿了大半張圓桌子。 看上去,還是挺豐盛的…… 一盤煎荷包蛋,一盤韭菜炒鴨蛋,一盤黃豆燜魚仔,一盤油淋空心菜,一盆苦麥菜雞蛋湯。 這幾個看似普通的菜肴,也算是鄉下人家平時接待客人的最高規格了。 姨媽和表哥在桌上客套了幾句後,主客雙方便邊吃邊交流。 姨媽是楊辰母親的姐姐,她下麵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楊辰的母親排在最後。 姨媽一麵客套地叫楊辰夾菜來吃,一麵向她了解自己妹妹的工作情況: “楊辰,你媽那裡的工作做得還順利吧?” “這個我也不大清楚多少,平時我們隻管讀書,對於大人們的工作了解真不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我聽說你媽和爸這幾年承包了生產隊的養豬場,不知道能不能賺到錢?” “這個事情我是真的一點都不知道,我隻曉得生產隊原來是集體的,後來也像你們農村一樣進行了聯產承包。現在是由我父母親承包豬舍北麵的十間豬舍,南麵的豬舍是由一個姓史的兩夫妻承包的。至於生產隊裡的具體事情,我們都是在學校讀書的學生,當然是不知道了。” “我們農村每年也習慣養有一兩條豬,算起來我也養了十幾、二十年。養豬有一個特性,就是夏天的時候長膘快,一旦到了冬天,它長膘的速度就放慢了好多。有時是隻見它吃飼料不見它長膘,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要說養豬,對於姨媽來講,她有一定的經驗,也有發言權。 她隻是怕自己的妹妹缺乏經驗,擔心她吃虧。 這麼大的一個養豬場,幾百條豬,若是弄不好的話,風險很大,甚至會遭遇慘重的損失。 她的擔心不無道理。 種養,種養,有時候真的是講“運氣”的! 若是“運氣”好的話,這些豬就是一臺臺“印鈔機”。 看到自己養的豬一天天長大,它們簡直就像是“印鈔機”一樣,源源不斷地印出“鈔票”來…… 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兩麵性的。 可謂是“風險大,利潤高”。 這個最大的“風險”就是傳染病的防治問題,搞不好的話,甚至也有可能會導致所有的豬染病而“全軍覆滅”! 若是出現這種情況,那才是最讓人擔憂的。
第二十九章 夏季走親(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