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神童友德仙逝要到龍口投胎。龍口位於富河南岸,橫山之東,因其地處九壟十三岔總出水口,故名壟口莊。何又謂龍口莊?皆因龍口莊發脈於橫山,牛頭山麓,眾多主脈分東西兩冊向東北而行,連綿起伏,宛若遊龍,脈麓常現外凸丘崗,宛若龍之鱗爪。而數之主脈,波瀾壯闊,奔騰而下。至龍口岔後坑塘結脈收勢,形同群龍會聚,暢飲碧波之勢,龍口莊恰在東西脈麓之間,乃龍之口也。故因地而形勝,復名龍口莊。 明朝孝宗弘治年間(公元1496年)張寧公三十二世孫,用實公長子,友鬆公從下橋原山老屋遷居龍口,其時,漫山荊棘,遍地荒蕪,友鬆公詳察此地,地勢寬宏,藏風聚氣。一脈從祖腦山疾躍而來,至三界牛(龍口莊上首)過峽。如蜂腰緊來。一束一放必有大地來呈,友鬆公心中暗喜,此乃象鼻卷草之吉地也,南有白馬山,金雞山為風雨屏障,北接六灘湖水陸通衢。鬥笠山緊鎖出水口,實在是安家立業,興隆發達之聖地,友鬆公遂披荊斬棘,竹宅而居,居有年,友鬆育有四子,其時四子具已弱冠,遂構建太屋宗堂。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宗堂左側建有一棟磚木結構上下兩重的堂屋,主房廂房共有八間,共有四戶人家居住,下重靠左的一家,主人名叫張克孝(張克孝乃進士張聯奎之父) 要說張克孝夫婦,就要先講張克孝的大伯張貞江,時稱張老爺,張老爺國學名榮,字勢雲,號海旋,秀才出生,又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大師,家底殷實。家中養有一匹白馬,白馬是膘肥體壯,好不威風。有事無事張老爺就愛騎著大白馬,遊山觀水,順勢勘察地形。 與龍口莊相鄰的胡家莊有位胡老爺,胡老爺名添盛。胡老爺與張老爺相知,常常一同出遊,訪友遊學,吟詩作畫好不快哉,胡老爺也有一匹黑馬,人們老遠看到黑白二馬並駕齊驅,便知是張胡二位老爺來訪。 今木港鎮排港村,村裡有位成老爺,與張胡二位老爺相好,加之成老爺又與張老爺同庚,於是經常相聚,飲酒咵天。 陽春三月,桃紅李白,百花爭艷,張胡二位老爺相約,一同前往排港。這天,天氣晴朗,處處鳥語花香。他們騎馬並排緩行,邊說邊笑,行至白馬下,山下有兩戶人家,家裡養著一對大白鵝,隻見有位商人欲買一隻白鵝,又見兩隻白鵝長吻而別。見此情景,張老爺隨口而吟: “依依相偎兩年多,本是凡間菜一鍋。 臨了情深長吻別,相邀來世變天鵝。” 稍一沉思,胡老爺答道: “變了天鵝不下鍋,藍天碧水任穿梭。 冬南夏北隨君意,自在逍遙放嗓歌。” 一路閑逛,時近中午,來到排港成老爺家。 吃罷午飯,張胡成三位老爺,相邀爬山踏青,三位老爺出了門,就近來到了東沖山,登上山頂隻見此地形成高椅,坐山來勢波伏綿長,結脈奇秀,左右有嶺環護。前是棉花壟,視野開闊,流水潺潺,春蕩禾綠,秋泛稻香,張公貞江老爺,心中暗嘆,此乃風吹玉帶之大地也。他又細察龍穴。見有一墳塋葬於此地,但並未插入正穴,料想此墳後人並無發跡。張公貞江老爺心中暗思,我既尋得寶地,何不想盡辦法收而納之。張老爺有了心事,再也無心遊玩,日已偏西張胡二位老爺拜別成老爺策馬而歸。 又過三月,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六月天,成老爺一早出門,來龍口同庚張老爺府上拜訪,張老爺又邀了胡添盛老爺一同作陪,有好酒好菜招待,席間可謂其樂融融。吃罷午飯,又飲名茶,三位老爺談天說地。老爺家門口有棵大李樹,枝繁葉茂,樹下陰涼清爽,三位老爺來到樹下,繼續飲茶咵天,成老爺見宗堂對麵下首,有兩株白蠟樹,兩顆樹相依相偎,葉繁根深,就對張老爺說道: “這兩棵樹好生奇怪,枝條相互交織,微風一吹沙沙作響,恰似一對情人竊竊私語。” 張老爺答道:“那可不是一般樹,你看樹旁有間小屋,那就是龍口堡,這兩棵樹是神樹,就是乾枝落葉,也沒有人敢動,你說你能長不好嗎?” 胡老爺說: “張老兄,人說張兄有才,才高八鬥,何不以此樹為題吟詩一首。” 張老爺應道:“哪裡哪裡,胡兄過獎了。” 成老爺附和道:“老庚,你就來一首,就當助興吧!” 貞江老爺無奈隻得答應:“兩位仁兄,那就獻醜了。” 略作沉思,緩緩吟道: “相依相戀不知年,傲雪淩霜誌益堅。 葉茂枝繁沖碧宇,根深蒂固聚靈仙。 護鄉保土忠神職,納福消災佑舜天。 龍口村民居吉地,子孫萬代樂無邊。” 胡成兩位老爺聽了齊聲說道:“不錯,好,好啊。” 隨即成老爺起身向張老爺告辭:“老庚,時候不早,我得回去了。” 張老爺說道:“老庚,此去排港將近兩十裡,天氣又熱,那裡就騎著我的白馬回去吧。” 成老爺大喜,張老爺就牽著白馬,交於成老爺,成胡二位各自回去了,暫且不表。 成老爺愛騎馬,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天成老爺每天騎馬遛馬,今日到排市,明日到木港,一晃十多天過去了,張老爺也不去騎回,成老爺也不送歸,到了七月中旬,不想那白馬熱死了。 成老爺,心中懊悔不已。第二天一早就來到龍口張老爺府上。見到了張老爺就說道: “老庚我把你的大白馬熱死了,你看要多少錢,我賠你吧。” 張老爺笑著說道:“老庚,你說哪裡的話,不就一匹馬嗎?俗話說相好不如兩同年,莫說是一匹馬,就是再貼些銀兩給你再買一匹,就我兩的兄弟感情也是應當的。”說罷,就留成老爺好酒好菜招待,又請胡老爺作賠。 這年冬天張老爺來到排港成老爺家拜訪,成老爺甚是熱情。席間邊喝邊聊,說到興致處,成老爺說開口道: “老庚,我兩的感情沒話說,你也幫了我不少忙。不知老庚我能幫你點忙嗎?” 張老爺開口道:“我還真沒有事需要老哥幫忙,要說有,也就是龍口現在人丁多,就是缺點柴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指著一家人在烤火的爐堂又說道: “你看大冷天,烤著爐堂多愜意。”成老爺沉思一會就開口了: “老庚,我看這樣,我家對麵的東沖山就送給你作柴火山如何?”張老爺心中大喜,但不露聲色道: “那怎麼行?要給我,我得買下來。”成老爺道: “不行,不行,我怎麼能要你的錢呢?” 張老爺正色道:“不收錢,我就不要了。”成老爺無奈道:“好吧,好吧,不過你隨意給。” 張老爺道:“不行,該多少錢一分不能少。不過有一點,上次我們上山的時候,看有好幾家墳得遷走,當然遷墳的費用我出,不然過了些年就不好說了。”成老爺知道張老爺說得在理,也就答應了。 又過了兩年,張公貞江自己就是風水師,他擇了個吉日,將自己過逝幾年的父親張公利譽大人的墳遷到了排港東沖山風吹玉帶寶地安葬了。自從安葬後是順風順水,出了好幾位貴人,當然這是後話。 話說這張克孝夫婦,家裡很窮,張克孝已過而立之年,膝下無一兒半女,本來在七年前已生有一子,取名張孝熾,隻是未滿周歲就夭折了,到了乾隆三十年,妻子懷著身孕,可這孩子與一般孩子不同,自從懷孕就無日不吐,到了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子時夫婦二人做了同一個夢,隻見一道紫光飛入屋內,頓覺滿屋皆香,紫氣繚繞。夫妻二人醒來,好覺奇怪。到了這日酉時順利產下一男嬰,因夢見紫光,便取字寶光,取名聯奎譜名張孝炬。 欲知後事,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