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張知縣和劉師爺及縣衙捕頭周鬆林在單縣大街上視察。這周捕頭四十歲,圓臉體稍胖。拳腳功夫了得,為人還算公道。 幾人邊走邊說話,張大人說:“周捕頭這維護社會治安,打擊犯罪是我們的主要責任之一。要主持公平正義,特別是我們自已要以身作則。同時要嚴格要求身邊的人,決不能作奸犯科。“周捕頭回道:“是,大人。我一定按大人的要求去做。決不讓大人失望。“走著走著,幾人來到了城東集市。 前麵好熱鬧,一大群人圍在一起,好象有人在爭吵。張大人說:“前麵怎麼回事,我們也去看看。“幾個人往前走,人們看到縣老爺和公差來,就讓開了一個口子,幾個人來到現場,就見兩個人在爭吵,旁邊還有一頭小牛犢。爭吵的兩人,一個身子稍高,一個稍矮。一個說這小牛犢是他的,另一個說是我的。見縣老爺來了就找大人來評斷。張大人就問個高的那個人:“你叫什麼名字,是做什麼的?“高個回答:“大人,我叫馬龍,是城東馬村人,平時務農,農閑時也販牛補貼家用。這小牛犢我養了兩個多月,今天想到集上賣了。“張大人又問個矮的。個矮的回道:“縣老爺,我是東山村人,叫牛二。今天我把小牛犢牽來集市上,想換頭大的耕牛,這不就要耕田了嗎?可我把牛牽到這裡,這人好不講理,硬說這牛是他的。“張大人問馬龍:“你說這小牛是你的?“他指著牛鼻子問:“你可知牛鼻轉是用什麼木質做的?“馬龍吱唔著:“大人,我養了兩個多月,還…還沒換過牛鼻轉呢。“張大人又問牛二:“牛二你可知道?“牛二回道:“大人這牛是我家老牛生的,牛鼻轉是用桑木做的。“馬龍忙說:“就算是桑木牛轉,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做牛轉的木材不是桑木就是嫩鬆木。因為質地鬆軟,有利養牛鼻子。“張老爺就讓牛二取下牛鼻轉,並把小牛放了。“小牛嗷的一聲就要走。張大人說:“馬龍這牛你養了兩個多月,應該有些感情,你就把小牛的牛轉重新拴上吧。“可小牛就是不聽馬龍招呼,左追右趕就是抓不著小牛,馬龍是累得氣喘籲籲,要不是大家把牛圍著,這小牛早就跑了。張大人淡淡說道:“馬龍還是算了吧,讓牛二來抓。“隻見牛二向小牛招呼一聲,向前用手拍著牛背,小牛站住不動了。牛二用手輕輕抓住了牛鼻。 張老爺笑著問馬龍:“馬龍你是認打還是認罰?“馬龍慌忙跪下向老爺討饒。周捕頭喝道:“認打還是認罰?“馬龍應喏:“還是認打吧!”張大人對周捕頭說:“馬龍既然討打,那就賞他十板子吧!“見馬龍領了板子,便有人議論,今後看誰還敢偷奸耍滑,縣老爺可是明察秋毫。 張大人一行人又向城西走去。也是巧了,隻見前麵客棧門前又有人爭吵,圍了好些人看熱鬧。眾人見縣老爺和公差過來,圍觀的又多了。 原來是店主與店客在吵架。店主說店裡十幾鵝是自己的,可店客講這些鵝是他昨天沒賣完寄養在客店的。兩人是各不相讓,都說要告官。這不正好,縣官自己來了。張大人就問店主:“你好好開店,養什麼鵝呢?“店主答道:“回老爺我父親今年六十大壽,我養這些鵝是為祝壽用的。“張大人又問:“你在店裡養鵝,那鵝吃什麼?“店主回答:“吃的是糧食。”張大人問店客:“你的鵝吃的是什麼?“店客回答:“我的鵝吃的是青草和小蟲子。“張大人笑道:“那好,就讓這些鵝自己來回答吧。“眾人不解,難道這些鵝自己會說話? 張大人就在街邊,讓人把這些鵝圍在篾圍子內。少許有些鵝就拉了鵝糞,張大人就說:“如果這些鵝吃了草,那這些糞便就有草纖維。“周捕頭拾了根小木棒,查看這些鵝糞,見這些糞都有草纖維。便站起身來,怒向店主:“你這奸商,好不知恥!“店主忙跪下認錯,求官府饒過這回。這店主也是活該,挨了十大板子。惹得眾人一陣恥笑。 真是: 無中生有惹身騷,耍滑偷奸欲比高。 明察秋毫難避遁,聲聲責板響哀嚎。 欲知後事,請聽下麵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