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離任博山0人送 初赴單縣懲詐騙(1 / 1)

這天傍晚,劉知事請張聯奎大人到家作客,張大人來到劉府,菜已上桌,作陪的隻有劉知事父子。酒過三巡,三人有說有笑,氣氛融洽。   張大人說:“今年辛未科鄉試開考,瑾泉你當應試。'劉知事說道:“我也想謹兒去試試,若能得中舉人,也算我劉家後繼有人。“劉謹泉應道:“好吧,我盡力而為!“張大人說:“好,衙內的事,我盡量不安排,或少安排。你就全力備考,倘若得中,你就先跟著我做師爺。無論是候任還是參加來年的會試都由你父子決定。“劉知事聞言大喜,激動的說道:“承蒙大人關懷,我父子無以為報。“他端起酒杯:“以酒為敬。“便一飲而盡。劉瑾泉舉舉端起酒杯,站起來敬張大人,也是一飲而盡。張大人說聲好,端起酒杯喝乾。這頓酒喝了一個時辰,盡興而散。   到了這年秋天,劉瑾泉到濟南府參加鄉試,喜中舉人。   入冬,衙門接到公函。張聯奎調任山東單縣任知縣。張聯奎向濟南府青州府發公文,推薦劉瑾泉為縣衙師爺隨自己一同到單縣赴任。得到了批準。   於是,擇了吉日,帶上家眷。張大人和劉師爺一同向單縣進發。博山縣的鄉民聽說張大人要調走,就自發的從四麵八方趕來,他們舍不得張大人走啊!想起這幾年張大人做了多少好事,有不少人竟哭了。但朝廷的調令誰敢違呢?十裡長街擠滿了人,隻好戀戀不舍的含淚送走張大人。   張大人也舍不得大家也是揮淚告別。   再說單縣在山東的西南部,這裡是黃河的沖積平原。因舜帝之師單卷居此而得名,也是大漢英後呂雉故裡,道教之祖老子曾在此隱居悟道。這裡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是糧棉油生產基地。   張聯奎一行人,是車馬勞頓,晝行夜宿不日來到了單縣。   來到縣衙,安頓好一切。不兩日,縣衙師爺劉瑾泉告訴張大人:“大人您還記得在博山分店做古董生意的劉老板嗎?“張大人答道:“怎麼不記得,那還是你父親介紹認識的呀。劉老板人不錯善經營。“劉師爺又說:“聽說他的總店在單縣,就在前門街。可又聽說這幾日病了。“張大人說:“我們在單縣隻怕隻有這一個舊交,他現在病了,那更應該去看看。“   張知縣和劉師爺買了些補品,一路打聽就來到了劉老板家。劉老板聽到張大人來府上拜訪,急忙起床來迎。張大人忙說:“劉老板你身體有恙,怎麼就起來了?“嗯,劉老板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也沒什麼大病,主要是氣的。“又對劉師爺說道:“賢侄,你和張大人快坐下,你父親劉知事身體可好?“劉老板又吩咐下人送茶送點心。   三人坐下,邊喝茶邊聊。張大人說:“劉知事身體好著呢,我們分開不久。劉老板你到底為何事生氣?“劉老板說:“被騙了八百兩銀子事小,主要在業內丟了麵子。前些天來了兩個人,拿著一對青花瓷瓶來店裡典當。說是隻當不賣,家裡急需要錢,開價要當一千兩銀子。我拿起瓶子仔細端祥,樣式、花色、質地、確屬上乘,心中大喜,便以八百兩銀子收下,還以為拾到了寶。可前兩日我一個也做古玩生意的朋友來我家拜訪,我得意的拿給他看。他看了又看,仔細端祥了一番,嘆了口氣。對我說,老兄你看走眼了,這是做舊的贗品。我心裡一驚,按朋友的指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再看還真是贗品。心裡生氣就病了。“   聽罷,張大人哈哈一笑:“這有什麼,你就再騙回來就是了。“劉老板愕然,張大人就對劉老板一陣耳語,如此這般就成了。劉老板大喜,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又過了幾日,一切準備就緒。劉老板大宴業內人員,當日來了五六十人,劉老板擺了六桌。席間劉老板告訴各位老板,最近收了一對青花瓷瓶,看走了眼是贗品,還望各位老板小心,看仔細了,不要象自己一樣上當受騙。又叫夥計把這對瓷瓶拿來讓大夥過眼,夥計拿來青花瓷瓶放在桌子上,大夥圍過來看,確是好東西,可惜是贗品。劉老板過來,當著大夥的麵,砸碎了這對瓷瓶,說是已免再害人。   又過兩日,原先來當青花瓷瓶的那兩個人,果然來劉老板的典當鋪,說是來贖當。見劉老板十分為難的樣子,那兩個人心中大喜,又可大敲一筆了。其中一個來到櫃臺前,拿出一包銀子放在櫃臺上說道:“這是一千兩銀子其中兩百兩當著寄存費,贖當!“劉老板微笑,收了銀子。對後臺喊道:“贖當。“隻見夥計捧出一個木匣子出來,那兩人傻眼了,他們認得這正是他們的東西,隻得自認倒黴。   出得店門,他們賭氣砸了瓶子。這時幾名捕快把這兩人抓了。來到縣衙,張大人以詐騙罪,每人領了十大板。以示懲戒,今後如若再犯決不輕撓。這才一腐一拐出了衙門。   真是:   害人終害已,禍自心中起。   小懲喚良知,莫從貪上死。   欲知後事,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