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彭湖島的過程,比朱怡炅想象中的要簡單,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而拿下了彭湖群島這個苔塰門戶,朱大王並沒在此久留。 在駐留了兩個團的兵力,合計一千八百軍,外帶四十艘水師戰船於彭湖廳。 負責留守的部將,為黃殿李勇二人。 沒辦法,朱大王麾下目前文臣一個沒有,武將就那麼大貓小貓兩三隻,還都用的不放心。 駐留彭湖這般重要,也就隻能從當初的把兄弟裡挑了。 四人中,吳外接了情報機構組建的任務,走不開。餘下三人,黃殿為人心思縝密,腦子活泛知進退,駐留彭湖還算合適。 李勇雖頭腦簡單,但勝在這廝是真敢拚命。且,還是四人中,與吳外一樣,真拿他朱大王當大哥的。 拿來作為黃殿身邊的一根牽繩,卻是正合適。 安排好了駐澎事宜,朱大王沒再耽擱,旋即率領艦隊大部,裹挾著彭湖島上那些逃官連帶其家眷,回返抬彎府。 值此,這場由清廷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發動,歷時一個多月的平臺之戰,就算是結束了。 雖然實際的戰鬥,也就打了四天,但影響卻是極其嚴重的。 經此一役,不僅僅是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還有南澳鎮總兵藍廷珍的戰死。 整個福建水師和南澳鎮,不說全軍覆沒,但也基本上算是廢了。 要知道,施瑯時期的福建水師,滿打滿算也就一萬多人。到了如今,三十年過去,就算有些擴編,也不會太多。 旁邊的南澳鎮亦是如此。 此戰,兩方聯軍兩萬人,加上主力艦隊四百餘艘,一股腦全折在了抬彎。 就算還剩一些殘兵戰船,光是守住廈門和南澳島都夠嗆了。 哪怕朱大王麾下沒有懂海戰的,但四百艘戰船壓上去,狼群戰術堆都能堆死那幫人。 整個苔塰範圍,北至閩浙,南至粵東,對朱大王而言,已成無人之境。 …… 大戰結束。 朱怡炅雖大獲全勝,甚至一戰而滅清廷福建水師和南澳鎮。 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的同時,還順帶肅清了清廷苔塰地區絕大部分海防力量。 但是,這戰後要如何善後,乃至於消化戰果,卻是個問題。首先,朱大王先前為了迎戰清軍,基本上整日都是泡在軍營裡。 府城及其下轄鳳山縣安平鎮等地的行政,稅收什麼的,那是想都不要想。練兵所花費的錢糧,也都是吃的府城老本。 也就隻有土地這一塊,朱怡炅稍稍上了點心。畢竟,這可是用於控製軍隊,收買人心的籌碼本錢。 而現在,福建水師和南澳鎮全軍覆沒。按照最壞的情況來推,從清廷得知消息,到後麵不顧一切,搶造新船,再度征臺,也需要起碼一年時間。 這一年裡,清廷將對身處抬彎的自己毫無辦法。 這就是他的機會了,必須要在這一年時間內,完全控製抬彎。 並且大肆擴充軍力,主動出擊,打開局麵。 抬彎雖然戰略地位重要,在後世甚至還有天然杭畝的稱號。 但其孤懸海外,根本就不能當做後方和根基來發展。 不論是戰略縱深還是耕地麵積,不能說聊勝於無,隻能說完全沒有。 朱怡炅自認為自己是不比當年國姓爺一家優秀的,人家三代人發展,別說反攻清廷了,連廈門這個據點都被迫放棄。 他隻有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 這段時間若是無法打開局麵,那就會成困龍之局,被滅也隻是時間問題。 回到府城的朱怡炅,經過一番思量,決定先對軍製進行改革。 好吧!與其說是改革,倒不如說,是讓軍隊正式正規化。 原來的軍製雖然好用,但整體還是太過粗糙。 隻是為了讓麾下義軍快速形成戰鬥力,弄得權宜之計。 現在,朱怡炅不僅要重新整編,還要進一步擴充正規軍的數量。 首先,朱怡炅麾下軍隊采取的基層建製,這一點不用改。 不僅如此,後麵招募的新兵,還要全麵推廣下去。 然後,朱怡炅在原來的基礎上,則再次增加編製,團總之上,設鎮。 行吧,還是照搬後世那一套。 區別就在於,新的鎮級不再像之前那樣,是三個團為一鎮。而是五個團,且增設一個營,合計四千八百人。 增設的那個營,暫定為天雷營,專門負責投擲糖火藥製成的手榴罐。 該營後期的軍事訓練,也會偏向於體能和臂力訓練,力求能扔的更遠,扔的更多。 朱怡炅麾下直轄的兩個團,加多出來的一營,配上鄭定瑞的一個團。再從福建水師中吸納兩個團的降兵,合編為大明新軍第一鎮。 自己這個大明中興王則擔任第一鎮指揮使。 這些福建水師的降兵都是親眼見識過明軍兇悍的,再加之明軍之前的十抽一行為,在哪兒當兵不是當兵呢? 反正大不了回頭打輸了繼續投就是了,他們大多本就是沿海漁民,窮困潦倒才來當兵。 標營還好,底層水師軍兵對施世驃這位名將也還湊和,但對清廷,那是真沒啥歸屬感。 說句不好聽的,臨陣朝天放幾槍,就算對得起皇上了。 而且明軍開出的條件也足夠優越,投軍就分田分地分銀子。在大棒加甜棗雙重保險下,這些福建水師降兵投的毫無心理負擔。 而新軍第二鎮,主體為楊恭麾下由清軍和鄭家軍合並的舊式軍隊。同樣吸納福建水師餘下的兩千餘人,但不設立天雷營。 其內部軍製,亦不做變動,隻是給予正式番號。算是給楊恭投效自己,全力辦事討好自己的回報。 至於先前十抽一招降的那九百多南澳鎮標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則劃歸徐進管轄,編為新軍第三鎮。徐進為第三鎮指揮使,並從雜兵營抽調三千人組成第三鎮,林亮亦劃歸其麾下統轄。 至於剩下的雜兵營,則再次裁汰怯懦無力者,精編為新軍第五鎮,指揮使暫時也由朱大王兼任。 如此,這軍隊差不多就算分完了。 朱怡炅麾下的正規軍直接突破至兩萬大關,雖然其中有半數以上,不是降兵就是雜兵,戰力堪憂。 但至少,這個基本的框架算是搭起來了。 搞定了軍隊的基本框架,後續就是大舉練兵了。 這次,朱大王倒是不用再像之前,事事親力親為,還要同吃同住了。 無非就是大米飯管飽,時常有肉吃。 剩下的事情,則交給各級軍官就行。 對了,張阿山的軍法隊被升為了禦營督戰隊。依舊暫兼軍法隊職責,負責協助練兵。 而他朱大王,隻需每日帶著親衛,來看一看,慰問一番受訓的雜兵和福建水師降兵。 再許以一些利益承諾,比如練兵結束,就可轉為朱大王麾下的正兵,還能分田分地分銀子。 如此,那些原本還滿腹怨氣的雜兵和福建水師降兵,頓時歸心。 銀子和田地,向來都是收攏底層士兵軍心最好用的手段,沒有之一。 而楊恭和徐進這兩個大明新晉的高級將領,見到朱大王都在勤奮練兵。自然也是不敢懈怠,各自有樣學樣的也親自練兵。 好在朱大王麵前好好表現,順帶刷刷存在感。 如此,有條不紊,日子過的倒也清閑。
第21章 大擴軍(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