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戰前會議(1 / 1)

桓熙並不知道是自己的言語打動了權翼,還是他的家世背景吸引了對方,或許,兩者都有吧。   自己本身就是一方諸侯,又是臨賀郡公世子,桓氏基業未來的接班人,哪怕才智平庸,光憑著身份都能招攬豪傑投效。   桓熙並沒有懷疑權翼的誠意,他上前扶起對方,笑道:   “有子良相助,某又何愁大事不成!”   說著,他將權翼帶到王猛麵前,為權翼引見道:   “這位先生姓王,名猛,字景略,為幕府主薄,有經天緯地之才。”   權翼知道桓熙這是在提點自己,趕忙向王猛見禮。   王猛起身笑道:   “回府之前,主公也曾向我誇贊權兄,王某仰慕久矣。   “今後你我同府為臣,自當齊心協力,輔佐主公蕩平天下。”   ......   既然桓熙已經決定了要出兵關中,那麼出兵多少,究竟該走哪條道就需要他與心腹蹉商。   梁州與雍州,有秦嶺隔絕,但並非不通人煙。   二者之間,有五條道路,自西向東分別為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由於此戰的目標是奪取關中,因而,通向天水的祁山道最先被放棄。   誠然,祁山道的路途較為平坦,易於行軍。   可桓熙麾下戰兵僅有萬人,若是沿著祁山道打去天水,而後東出,再調轉兵鋒,向東進逼雍州,一路攻堅,隻怕麾下這支精兵也將死傷殆盡。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如今祁山道被仇池國所控製,想來對方也不敢借道,唯恐桓熙假虞滅虢。   另外四條道路中,陳倉道是韓信北上進攻關中的路線,正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若走陳倉道,過略陽、武都可至陳倉(今陜西寶雞),由陳倉東出,兵鋒可直指長安。   陳倉道原本也在仇池手中,六年前,石虎遣大將奪取武都,不復為仇池所有。   此道沿著河穀行軍,相較於其它三條道路而言,通行較為便利。   軍中將佐大多支持由陳倉道進軍。   權翼初來乍到,心中所想又與朱序、鄧遐等舊部相左,因而並不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偷偷瞟向王猛,這位被桓熙稱贊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文士,至今同樣一言不發。   桓熙可不願麾下兩大謀士置身事外,他首先看向王猛,問道:   “先生以為,我軍該走哪一道出秦嶺?”   王猛早有定策,他起身侃侃而談道:   “諸君欲走陳倉,此道固然易行,但終究是繞了遠路,能使石苞有所防備。   “依王猛之見,不如在苞中(陳倉道南側入口)故布疑陣,使石苞以為我等將由此道進兵。   “就連諸君都以為當由陳倉道出兵,石苞必然不疑,定會派遣重兵守衛陳倉(今陜西寶雞,陳倉道北側出口)。   “主公可引精兵晝伏夜行,藏於西鄉(今陜西漢中西鄉縣),待長安之兵西進,可由子午道北上,大事可定!”   沈勁聞言,嘟囔道:   “這不就是魏延的子午穀之謀麼,武侯尚且不用,主公沿用此策,安能成事。”   王猛正欲解釋,權翼起身,慷慨陳詞道:   “沈參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若非天水太守馬遵猜忌,薑維尚且不能歸漢,可見曹氏在關隴頗得人心。   “魏延以五千將士出子午穀,並無內應,又怎能攻克堅城,故而武侯不用其謀。   “如今石苞在雍州屠戮將佐,壓榨百姓,關中軍民盼念主公,猶如久旱望甘霖。   “主公兵出子午穀,逼近長安,而趙國軍隊已被調去陳倉,城中兵少,人心大亂,雍州百姓必當簞食壺漿,以迎主公,長安唾手可得。   “陳倉之軍得知長安失陷,家人皆在主公之手,哪還有心為石苞效力,必然潰不成軍。”   王猛聞言,看向權翼的眼神也發生了變化,生出知己之感,這正是他進言在陳倉道虛張聲勢,而由子午穀進兵長安的原因。   朱序、沈勁等人恍然大悟,對王猛、權翼之智欽佩不已。   當然,最開心的還得是桓熙。   王猛是被他請出山,而權翼是主動來投,有兩位智謀之士輔佐,他也能省不少的心。   雖然他心懷遠誌,但好不容易穿越一趟,可也不願意為此夙興夜寐,殫精竭慮。   有些時候,也應該享受享受。   隻是目前正值進取關中的關鍵時刻,還不能讓他有所鬆懈。   桓熙見眾人對於子午穀之謀並無異議,當即拍板定奪:   “既如此,傳我將令,梁州八郡,每郡征召州郡兵五千,往苞中聽用,我自領戰兵一萬,西行屯駐苞中,沿途務必大張旗鼓!”   桓熙初來漢中時,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漢中僅有三萬將士,又分出五千精銳編入戰兵,州郡兵隻剩兩萬五千人。   但此後,隨著桓熙推行均田令,為流民、隱戶落籍分田。   在籍人口多了,相應的,兵役人口也就多了。   桓熙總計征召四萬州郡兵,也是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並不是一拍腦袋,信口胡來。   州郡兵的操訓不多,隻在農閑時偶爾集訓。   養兵沒什麼成本,當然也指望不上他們能有什麼戰鬥力。   可桓熙本就不是要讓他們北伐,而是用以虛張聲勢,吸引石苞大軍守衛陳倉。   有四萬州郡兵在苞中作為掩護,戰兵們也能找到機會脫身。   畢竟他桓熙不是高歡,石苞也沒有達奚武作斥候,莫非後趙探子還能堂而皇之的走進晉軍大營,逐一清點數量。   此戰,桓熙毫無保留,不僅自己的一萬嫡係戰兵,還有沈勁的一千部曲,都將用於北伐。   要麼不出兵,一旦出兵,就得一戰而定關中,哪有連年北伐的道理。   再怎麼以收復山河,復興晉室為口號,替人打雞血。   可別說老百姓不堪重負,就連軍中將士也得叫苦連天。   桓熙如今所麵對的,是後趙國內紛亂的局勢。   而鎮守關中之人,又是他口中的奴仆下才,這些都是諸葛武侯、薑維等人所不曾擁有的便利條件。   桓熙麾下,又有王猛、權翼、朱序、鄧遐、桓伊、沈勁等人輔佐。   若是不能戰勝石苞,奪取關中,倒不如回去江陵,在桓溫麵前端茶遞水,一心侍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