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搶占潼關(三千)(1 / 1)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哪怕是潰兵,都無需晉軍費心費力前去抓捕。   趙軍的家眷就在長安,在得知晉軍不曾為難自己家人的情況下,羯趙士兵自發前來繳械投降。   王猛眼見大局已定,出城來到桓熙身邊。   桓熙注意到他前來,壓低了聲音感慨道:   “就算是五萬頭豬,將它們驅趕在長安城外,隻怕三天也抓不完。”   他不清楚石苞如今的具體兵力,隻知道對方曾率眾五萬步騎移師陳倉。   王猛笑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公以仁義之師入關,撫納各族百姓,羯人聽聞主公賢名,亦當爭相歸附。”   桓熙其實心裡有數,這些趙軍潰卒之所以主動投奔,完全是因為家人都在他的手上作為人質,但能聽到王猛的吹捧,還是讓桓熙感覺到渾身舒暢。   他轉移話題道:   “方才詢問降卒,石苞已經被麻秋劫持走了,看他們離開的方向,是往渭北去的,應該是要走蒲阪東出。”   王猛疑惑道:   “主公莫非是要將石苞、麻秋二人追回,趁機奪占蒲阪?”   桓熙搖搖頭,說道:   “蒲阪總歸是要攻取的,但如今潼關歸屬未有定論,若杜氏兄弟能為我搶占雄關,阻擊王朗麾下精騎,我再謀奪蒲阪也不遲。   “至於石苞、麻秋,走了便走了,我倒是希望二人路途平安,將來能夠再被委以重用。   “如果多些這樣的對手,想來,蕩平天下也能簡單許多。”   說罷,桓熙與王猛相視而笑。   隻是二人都明白,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   長安與潼關相距260裡,道路平直開闊,然而還是將乘坐牛車、驢車的杜鬱、杜胄及其部曲顛得七葷八素。   他們身穿趙軍軍服,又是在桓熙攻占長安的第一時間,受命東出,沿途郡縣不曾得知長安失陷的消息,因此順通無阻,得以來到潼關西側的禁溝。   禁溝,是潼關南麵一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穀,穀中灌木叢藤,茂密如織,是天然的藏身之處。   沿途沒有撞見王朗的兩萬精騎,證明對方尚未入關,這不由讓杜氏兄弟鬆了口氣。   傍晚時分,在稍作休整之後,與王朗爭鋒奪秒的二人等不及遠遠落在後方,正步行趕往潼關張琚等人,決定先行詐取關城。   行至關前時,天色已黑,杜鬱讓杜胄率領部曲埋伏在關外,而自己則挑選十名勇士隨他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關門前。   城樓上的守將望見了杜鬱等人,大聲喝道:   “來者何人!”   杜鬱沖著城樓喊話道:   “快快開門!我奉京兆郡劉府君之命,出關迎接車騎將軍,有重要軍情通報!”   “可有文書?”   守將問道。   杜鬱揚起手中的文書,不滿地催促道:   “快些檢閱,莫要耽擱,劉府君也是受了樂平王的差遣,如果誤了大王的事,你們可擔待不起!”   文書自然是真的,劉秀離的太守印至今還被桓熙軍中的文吏收著。   守將一聽是石苞的差遣,趕忙命人放下吊籃:   “還請將文書放置籃中。”   顯然,石苞打仗沒什麼本事,但他的赫赫兇名,卻足以使人膽戰心驚。   杜鬱將文書放於籃中,城樓上的守軍收回吊籃,守將確認文書無誤後,走下城墻。   潼關大門緩緩大開,守將出關,正欲奉還文書,放杜鬱等人通行,哪知杜鬱暴起發難,一刀便把守將砍翻在地。   而跟隨他前來的十名勇士也紛紛拔刀而戰,搶奪城門,後方的杜胄見狀,大喝道:   “城門已開,隨我殺!”   說罷,高舉鋼刀,沖鋒在前,其餘杜氏部曲也紛紛隨他殺去。   自後趙滅亡前趙,奪取關中以來,關中的防禦重心都在連通梁州的五條秦嶺通道,而並非是在東麵的潼關。   畢竟中原同樣也在後趙的手中,除非洛陽、弘農等地丟失,否則是不可能有敵軍從潼關殺入。   況且,後趙定都鄴城,朝廷位於關東,而潼關是關西用來防備關東的險隘,因此,後趙嚴格限製潼關的防禦,僅有數百人屯駐,戰鬥力甚至不如杜家部曲。   因而,當杜家兄弟搶占城門,率領著八百部曲殺入潼關之後,潼關守軍很快就被殺散,或死或降。   一場激戰過後,杜鬱精疲力竭,但他來不及休息,趕忙吩咐杜胄:   “快些在關城東麵豎立旗幟,務求虛張聲勢,以嚇退來犯之敵!”   杜胄趕忙應下,依其兄之言行事。   而杜鬱則派人往長安向桓熙報捷,同時催促後方的援軍加快趕路,前來增援。   不久,就有一支騎兵經由五裡暗門來到麟趾原,出現在潼關外。   正是由王朗所派遣的先鋒。   城墻上火把通明,晉國旗幟在火光中迎風飄揚。   趙軍將領驚駭不已,他喃喃道:   “莫非關中已經陷落。”   敵情不明,這員將領不敢擅自進攻,趕忙派人走下麟趾原,快馬返回向王朗請示。   而此時,杜鬱、杜胄兄弟二人也在緊張的注視著城外的這支趙軍先鋒。   大戰方休,已經是強弩之末的他們實在沒有體力再投入到一場攻防戰中。   不過隻得慶幸的是,敵軍似乎並沒有步戰攻城的準備。   二人提心吊膽的過了一夜,清晨時分,王朗統率大軍來到潼關外,望著立滿旗幟的關城,皺眉不語。   此前作為先鋒的將領問道:   “將軍,如今潼關被晉人占據,不知關內是何情形,是否還要繼續奪關西進。”   王朗沉默良久,並未立即回復。   此番石遵命他率領兩萬精騎馳援關中,看似是要幫石苞擊退晉軍,實則另有命令。   與給麻秋的密旨相同,都是要將石苞給劫回鄴城,不使他在關中作亂。   如今晉軍占領潼關,封堵住了去路,關中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但仔細想來,隻怕兇多吉少,否則晉軍怎能出現在這裡。   縱使付出巨大的傷亡,占據了這座關隘,如果關中已經淪陷,自己也守不住潼關。   畢竟潼關的防禦在東、西兩個方向有所側重,正如此前所說,潼關歷來是拱衛關西,而非關東。   由西側發起進攻,潼關防禦較為薄弱,若由東側發起進攻,難度可要大上許多。   沉吟再三,王朗嘆息道:   “退兵吧。”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侍奉他們石家,可得小心著些。   眼看關中發生變故,石遵交給自己的使命是完不成了,是否繼續前往關中,王朗不敢擅自做主。   畢竟前燕占據幽州,晉人又在淮南一線北上,鄴城兵力吃緊,如果丟了這兩萬精騎,隻怕自己必然沒什麼好下場。   關外的趙軍精騎聽聞軍令,無不欣喜,作為高貴的精銳騎兵,誰也不願意下馬攻城,那都是步兵該乾的活,況且還是攻打潼關這樣的險隘。   他們也不善於攻城,哪家騎兵又會以攻城作為日常訓練。   一旦潼關守備充足,隻怕兩萬在野戰之中所向無敵的精騎,全給耗光了,也不一定拿得下關城。   杜胄看著關外的趙軍依次退去,險些忍不住歡呼雀躍,在回頭去找兄長時,隻見方才還與自己緊張注視著關外的杜鬱已經躺在地上,沉沉睡去。   杜鬱一整晚都在盯著城外軍隊,此前又是一路顛簸,鏖戰奪取潼關,已經到了精力的極限。   杜胄見狀,趕忙解下自己的衣袍,為兄長蓋上。   正此時,張琚等雍州豪傑也帶著部曲趕到了潼關西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是與杜氏兄弟同時出發,隻不過桓熙自己與石苞交戰也要用到車輛,實在騰不出多餘的給到張琚等人,於是隻以杜氏兄弟搶占潼關,而張琚等人則隨後支援。   此前途中遇到信使,張琚等人就已經知道杜鬱、杜胄兄弟已經奪取潼關,因而連夜趕路,不曾休息。   如今見到關城上的晉軍旗幟還在,張琚等人不由鬆了口氣。   至少,潼關的缺口是已經堵住了。   杜鬱報捷的信使來到長安的時候,京兆郡甚至已經在王猛的主持下,開展起了分田工作,同時從趙軍降兵之中,選拔將士。   此事由桓熙親自負責,石苞麾下四萬降兵,以及此前長安的一萬降兵,總計五萬人,桓熙從中挑選兩萬精銳,既有漢人、羯人,也有羌人、氐人,他將這些人編為戰兵,補發今年俸祿的同時,也為他們的家人分配田地。   得益於石苞多年在關中的巧取豪奪,雍州雖然民生凋零,但是長安府庫錢糧充盈,如今全都白白便宜了桓熙,使他有足夠的錢財用以賞賜隨他北伐的將士,以及立下功勛的三輔豪傑。   得知杜鬱、杜胄奪取長安,桓熙仍然沒有出兵渭北,直到確認王朗已經退兵,直奔鄴城,而並非是見潼關道路不通,轉向河東,桓熙這才親率一萬將士渡渭水,直驅蒲阪。   同時又命鄧遐領軍五千進攻武關,由關東進攻關西,主要便是蒲阪、潼關、武關三條路線,若能將這三處占據,才能算是關上了關西的東麵門戶。   至於留守長安的人選,則非王猛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