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鄧遐奉命接管武關,派人將張琚的頭顱送抵長安。 所有針對王猛的流言蜚語盡皆消失無蹤,桓熙留在關中的將佐也都沒有了顧慮,他們不再觀望,紛紛表示對王猛的支持。 王猛所麵臨的危機迎刃而解。 征東大將軍府,情難自已的王猛趕走了所有人,獨自坐在偏廂,難忍淚水。 他在華山隱居數年,為的就是等待一位明主,輔佐對方匡扶天下。 王猛慶幸自己遇到了桓熙,隻有他這樣的人,才值得自己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多時,權翼敲門進來,王猛也已經擦乾了淚水,權翼笑道: “恭喜軍師,主公對軍師的信任,就連權某,也嫉妒得很。” 王猛苦笑道: “主公這是將我架在火上烤呀。” 說是這般說,但他與權翼二人都明白,即使王猛成為眾矢之的,但有張琚的例子,誰又敢在桓熙麵前進王猛的讒言。 旁人進不了王猛的讒言,再怎麼嫉妒,也傷不著他分毫。 權翼寬慰道: “既然這火傷不著軍師的真身,又何必在意它。” 二人相視大笑,王猛與他說起了這段時間整頓內治的成果,七品以下官吏處死四十餘人,七品以上的官吏有二十餘人被逮捕,等著桓熙回到北方,再來施恩寬赦。 經過這麼一番運動式的治理,至少短時間內,關隴吏治為之一清,官場的風氣也好了許多,官員們不再敢於明目張膽的欺男霸女,魚肉百姓。 甚至就連私底下收受賄賂,也不敢去碰來路不明的錢。 當然,貪腐這種事情,斷不了根。 千裡為官隻為財,真正像王猛、權翼這樣,做官是為了實現自己抱負的,少之又少。 王猛問起權翼: “接納遷民一事,子良準備得如何了,主公此番足足帶回了三萬戶,可得做好萬全的準備,若是來了北方凍死了人,可就是你我的罪過了。” 權翼深知責任重大,他道: “此事具體由從事中郎趙俱負責,我前兩日才去看過,過冬的物資都已經貯備好了,安置百姓的民房也正在搭建,此人倒是一個人才,辦事有力。” 王猛笑道: “趙俱此人德才兼備,我暗中派人向他送禮,卻遭到回絕,依我看來,主公西征,所得到的隴右士人之中,以此人才能最佳。 “我正要等主公回來,向他舉薦,委以重任,區區從事中郎,不是賢才該處的位置。” 之所以要加一個主公西征的定語,自然是因為權翼也是隴右士人。 權翼笑道: “主公平隴,得到那麼多的人才,都在地方任職,唯有趙俱被招入軍府,可見主公早已識得此人的才能,何須軍師再去畫蛇添足,待安置了荊州百姓,主公對他自有獎賞,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王猛頷首道: “主公既然有誌於天下,身邊就該多些能臣、賢臣,放任那些蟲豸不管,還怎麼與人爭奪天下。” 就在二人為此討論期間,桓熙一行人已經抵達了南陽郡。 新任的南陽郡守是桓熙的五叔桓沖。 桓沖親自領兵護送他一程,行至郡界,桓熙說道: “五叔,送君千裡,終須一別,五叔還是回去吧。” 桓沖點點頭: “我有職責在身,不能遠送,就到這吧。 “熙兒此去,莫要忘了,你還有我們龍亢桓氏作為後盾,遇到難題,可以向兄長坦言,兄長外冷內熱,若是知道你有了困難,一定會盡力相幫。” 桓熙心道:幫忙是幫忙,但一揮手抹掉一半的軍馬,還是讓人心疼得厲害。 一萬五千匹軍馬已經被驅趕南下,至於桓溫如何使用,就不是桓熙要去過問的事情了。 他自己的一萬五千匹軍馬,其中被閹割的一萬匹都被調配給了騎卒,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三騎。 但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目標,桓熙可不敢效仿救援潼關一事,星夜兼程地長途奔襲。 至於剩餘的四千匹母馬和一千匹種馬,則被安置在沙苑。 沙苑灌草植被豐富,自秦漢以來,歷朝都以此處作為關中的牧馬場所,哪怕是後來的唐朝,也能在此設立牧馬監,直至五代以後,才逐漸演變為池涸沙徒、旱澇頻繁的惡劣環境。 當然,關中的水土流失也不是從五代才開始,早在隋唐時期,君臣就得時常東出,前往洛陽就食。 好在桓熙來得早,如今的關中,也就隻是缺了人口,但還是當得起王霸之地的稱呼,前秦因之而並北方。 與桓沖道別後,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隊伍繼續北上,來到武關,鄧遐早已恭候多時。 “末將拜見主公” 桓熙將鄧遐扶起,詢問道: “無需多禮,如今關中是怎樣的局勢?” 鄧遐回答道: “關中一切安好,並未發生動亂,倒也安寧。” 這其實也是意料中的答案,有了桓熙表明態度,王猛自然而然能夠輕易穩住局勢。 桓熙留下一名副將鎮守武關,隨著南陽郡被桓溫占據,武關的重要性其實已經不是太重要,無需大將坐鎮。 因而,鄧遐終歸是要隨桓熙回去長安的,不可能將他留在武關。 鄧遐既是軍中大將,在桓熙出行時,也常常承擔護衛工作,有一位二郎真君的原型之一作保鏢,總能讓人安心不少。 隊伍離開武關,由於道路平坦,易於通行,速度明顯提上來許多。 謝道韞依然在好奇的打量著北方的山川景色,至少目前來說,並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也讓桓熙鬆了口氣。 桓熙入關的消息有如生長了翅膀,飛一般地向各地擴散,關中士族無不翹首以盼。 張琚之死,讓大家明白桓熙對待王猛的信任,斷絕了王猛自立這一謠言的傳播,但桓熙對於那些被王猛打擊的官員究竟是個什麼態度,暫時還沒有表明。 尤其是那些被囚禁的七品及以上官員們,無不提心吊膽的等著桓熙回到長安。 自己究竟是死是活,也就隻看桓熙的態度了。 他們並不知道,這場大戲,王猛早就為桓熙安排好了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