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之中的確是有渣滓,而且數量還不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奪。
  但是和宦官們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起碼還能做事,能維持這個龐大的帝國的運轉。
  尤其是士人集團之中的佼佼者,一手治國,一手治軍,漢王朝能維持安穩,皇帝能坐在皇帝位下達黨錮,這些士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毫不避諱的說,宦官就是給士人拖後腿的。
  洛川對大部分邀名的士人是無視的,但是對宦官,那更是看不上。
  因為洛氏一直以來都想的很清楚,對皇權、臣權等等都與天下不同。
  宦官有什麼用?
  給皇帝撈錢,對抗士人和外戚,維護皇權的穩定。
  這一條條一件件,洛川隻能見到皇帝從中得利,卻見不到天下得到了什麼好處,能有一半用來打仗都算是好的,宮中奢靡無度,難道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撈錢。
  錢是怎麼來的?
  所有人都很清楚,橫征暴斂,巧取豪奪。
  這世上不是為皇帝撈錢就天然正確的。
  對抗士人和外戚,維護皇權的穩定,然後呢?
  維護皇權的穩定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皇帝能夠通過皇權打擊侵蝕國家根基之人。
  但現實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一條真理,一個蠢貨無法從智者手中奪走權力以及其他。
  皇帝在和士人的對抗中,為什麼會漸漸落入下風,說難聽些,就是皇帝蠢。
  於是皇帝選擇了更蠢的宦官,然後通過至高無上的皇權,束縛住士人的手腳,再為宦官們加強,以此形成平衡。
  多麼恐怖的事情!
  皇權是穩固了。
  天下呢?
  誰來治理?
  皇帝不管,反正天下這麼大,就算是敗壞也能敗壞好多年。
  洛氏和皇帝之間有一個根本性的矛盾。
  那就是社稷和君王之間的取舍。
  有一句話可以比較形象的表明洛氏的態度,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即天下重於社稷,重於宗廟,重於君王。
  即首先保證天下是屬於諸夏的,再保證天下是祥和安定的,再保證天下是屬於劉氏的,最後保證劉氏的某一個君王在位。
  而皇帝不這樣想。
  大部分皇帝的第一目標是維持自己的統治。
  甚至很多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會不在乎祖宗基業,頗有一種,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感覺。
  在保證自己在位的情況下,皇帝才會去振作天下。
  洛氏一以貫之的做法,皇帝英明神武時,就幫助皇帝加強皇權,推行改革,緩解社會矛盾。
  皇帝開始玩弄權術,隻想搞平衡維護自己的權位,放任親信作亂時,就打擊皇帝。
  一個王朝缺了誰都能轉,但是缺了這麼多人是真的轉不動,偌大的朝廷之上,一個說反對意見的人都沒有,一個清正之臣都沒有。
  這樣的王朝還能變好?
  難道皇帝是素王降世,天生聖人,生而知之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