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大漢忠良董仲穎(2 / 2)

  至於挑起戰爭之後,死去的那些人,這些武人可不會在意,甚至還會覺得,這明明是立功翻身的好機會,不識好歹。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是不願意打仗的。

  所以擅起邊釁,一直都很讓人詬病。

  因為這實際上相當於以權謀私,用國家的資源和他人的生命,來給自己的公卿之路添磚加瓦。

  董卓從入仕以來,他的目標就隻有一個,那就是不斷地往上爬。

  雖然他不知道爬到什麼地步算是結束,但是以他目前的地位,刺史乃至於太守都不能讓他滿意。

  要一個州牧才算是合理,就像是當年陳蕃被任命為幽州牧,隻身入幽州對抗東燕國那樣。

  唯一的問題是,漢廷有三互法,所謂三互法,極其復雜,其中有姻親等等各種計算,但最一開始的三互法,很簡單。

  即官員不得在籍貫地擔任最高長官,即不得在本縣擔任縣令,不得在本郡擔任太守,不得在本州擔任州牧。

  董卓他是涼州人,根據三互法他不能當涼州牧,這讓董卓有些發愁。

  在董卓的崛起過程中,這種挑起戰爭的事情太多了,他不僅僅是和羌人打仗,還和西域打。

  隻要西域的國主不服從他,他就安上一個造反的帽子,然後直接打過去。

  朝廷對西域的態度本就不好,畢竟就在西域還有兩個劉氏的諸侯王國,依仗著天高皇帝遠,隻是表麵上服從朝廷,但是實際上卻不將朝廷放在眼裡。

  董卓對西域的敲打,整個大漢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護羌將軍這種雜號將軍,做這件事是有些出格的。

  實際上在大漢朝有個專業做這件事的,叫做征西將軍,是漢廷的重號將軍,隻在大將軍、驃騎將軍、驍騎將軍、車騎將軍之下,基本上是非外戚、宗室所能拿到的最高級別將軍號之一了。

  董卓此次就是率領著大軍,本準備越過玉門關去順著天山北麓進攻西域屬國,但是中原突然爆發的太平軍起義,讓他不得不帶著大軍返回。

  他擔心涼州的其他豪強會和羌人一起聯合起來叛亂,畢竟對這些羌人的壓榨有多深,董卓自己是心知肚明的。

  這些羌人部落都是他的自留地,是他的錢袋子,有這些羌人在,朝廷的撥款源源不斷不說,還能從這些部落之中抽血,壯大自己的實力,董卓是絕對不可能放給其他人的。

  而且中原大亂這樣的好消息,怎麼能不讓董卓興奮呢?

  火中取栗,亂世之中才有無限的機會,尤其是他這種寒門出身,天下不亂,怎麼去和豪門競爭。

  董卓現在巴不得中原再亂一點,他在涼州不斷壯大自己,然後率領著涼州大軍東出去洛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走上人生巔峰。

  這是他的首席謀士李儒給他定下的計劃,董卓對李儒的才智幾乎是百分百信任的。

  畢竟他從一個邊郡武夫,一路走到現在,幾乎快要走到大漢武人的頂點,而且手下西涼鐵騎之精銳,恐怕隻有並州狼騎和幽燕精銳能相提並論。

  但並州狼騎和幽燕精銳的人數太少,西涼鐵騎的數量那可就太多了,要不是沒錢,他能拉出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鐵騎。

  “主公!”

  遠遠的,一支大約百多人的騎士隊伍迎了上來,董卓遠遠望到,就知道是自己的首席謀士李儒。

  當即哈哈大笑著騎馬出列,朗聲道:“文優,接到你的來信,本將軍立刻就趕回來了,沒有耽誤大事吧。”

  李儒眼中帶著絲絲戾氣,整個人都帶著些許寒意,笑道:“主公回轉及時,大業已成半矣。”

  ————

  董卓字仲穎,隴西人也,少有勇力,兼材武之相,兼遊豪俠,舉孝廉,遂仕涼州,以此根基而盛。——《後漢書·董卓列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