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終)
  大河北岸,數之不清的屍身在河中沉浮,那慘白腫脹的麵容,任何人望去都隻覺陣陣寒意侵襲而來,半夜會被噩夢所驚醒。
  曹營。
  曹操端坐在上首,他身上穿著皮甲,臉上帶著滄桑,胡子淩亂一看就是長時間未曾修剪過。
  整個大帳中都充斥著濃重的味道,即便是有留香之名的荀彧也融入其中。
  隨著對峙的時日越長,曹操的臉色愈發難看,他麾下的眾謀士百思不得其解。
  洛燕要做什麼?
  這是縈繞在所有人心頭的問題,洛燕和曹操這麼對峙,幾乎就是對趙國還剩下的一點戰爭潛力竭澤而漁。
  按照洛燕這種打法,這一戰結束,就算是洛文公、管仲重生也救不回來趙國。
  曹操難以置信的問道:“洛燕難不成是要拉著本相一起去死嗎?
  但本相底子深厚,有二州二河,這些損失,不超過五年就能恢復,他拿什麼和本相去拚?”
  荀彧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將目光投向北方,然後緩緩道:“主公,在趙國以北,還有燕國。
  趙國的所作所為極其有可能受到了燕國的壓力。
  如今的形勢,僅憑我軍是滅亡不了趙國的。
  但燕國騎兵眾多卻可以長驅直入。
  洛燕絕不可能和燕國長久和平,二者之間定有一戰,就如同昔日的袁紹和公孫瓚。
  這種狀況下,洛燕最擔心的便是兩麵受敵,所以必須解除我軍的威脅。
  如今他借助馬超背叛的機會,自然要拚上一切,但他到底準備用什麼手段,還需要後續的觀察。”
  荀彧的分析有理有據,曹操沉思一下而後有些遲疑的說道:“洛燕不會想要奪回魏郡這塊河北橋頭吧?”
  荀攸當即斬釘截鐵道:“那絕不可能,就算是耗死在這裡,魏郡亦是我軍的囊中之物。
  洛燕若是想要,就用他那偽趙國人的血來吧!”
  眾人皆是深以為然的表情,此番攻敗袁紹,最大的好處被燕國所掠奪。
  若是不能奪下魏郡,那河內郡就孤掌難鳴,有失去的風險,況且翌日再進攻河北就要重新奪取渡口,還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
  曹操所能夠接受的底線就是沿著漳水為界,使鄴城依舊在袁氏手中占據。
  趙國軍中。
  洛燕端坐在大帳正中,他的手中則是這些時日以來的傷亡以及糧草損耗名單。
  沮授在下首沉聲道:“相國,燕國占據冀北後,有不少士族舉家往我趙國逃來,他們捐助了一部分糧草,但糧草依舊損耗極快。
  再這麼拚下去,就連儲備糧草都要取出來,一旦明年災荒,我們就連賑災的糧食都拿不出來了。
  我們什麼時候結束這一場和曹操的戰爭?”
  這是帳中所有人的疑問,就連戰爭狂人麴義都感覺到了疲累。
  他的先登死士已經整整死了一批人,現在的是新訓練出來的,趙國鐵匠鋪壓榨到極致,都擋不住戰爭物資的消耗。
  洛燕朗聲道:“戰爭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達成政治目的,如果達不成政治目的,那我們一切的犧牲都白費了。
  什麼時候停止?
  這不由我,也不由曹操決定,而是由戰爭導致的形勢變化而決定的!
  等曹操不想打的時候,等燕國覺得自己可以出手摘桃子時,就是我們和曹操和談的時間,就是戰爭停止的時間。
  再堅持一下,這個時間快要到來了。
  曹操現在是穿鞋的,而我們是光腳的,我們能夠堵上一切,曹操卻不能陪著我們瘋!”
  洛燕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在曹操得知燕國騎兵開始遊曳的時候,終於取得了效果。
  曹操確定洛燕真的是要拚上家底要自己讓步,這種賭徒的心理讓曹操明白自己在這一場對峙中已經輸了。
  洛燕的和談條件送了過來,隻有一條,曹操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洛燕要求曹操以漢室的名義,承認趙國的王位,承認燕國的皇位,還要他對著洛水起誓,在一年之內稱王!
  這個條件一提出來,整個曹營幾乎瞬間就炸翻了天!
  這個條件過分嗎?
  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過分,比如夏侯氏、曹氏將領,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於禁這些將領,比如郭嘉、戲誌才、程昱這些死忠謀臣,曹操有一套忠誠於自己的班底。
  但對很多人來說,這相當的過分,比如荀彧以及不少因為朝廷而投靠曹操的小諸侯。
  比如河內太守管亥,比如沒有跟著馬超攻擊曹操的南陽太守趙弘,還有許多本來不願意出仕曹操的名士、謀士、戰將。
  再比如那出身留侯的張氏,那些因為漢室而顯貴的遺老遺少。
  袁紹的趙國建立後,漢室的舊貴族,就連呂氏和安陽韓氏都保不住爵位和土地。
  這些人藏在水麵下,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但曹操知道,一定有,還很多。
  一千三百年的宣傳,多少為道殉身的仁人誌士。
  這世上的人崇尚忠義到了變態的地步,即便是漢室敗落到這種程度,也會有大批甘願為漢室赴死的人。
  戲誌才邊咳嗽邊說道:“這位洛氏公子燕真是狠啊,竟然能夠抓住主公的這個弱點。
  主公是想要答應了?”
  被戲誌才猜中心中所想,曹操有些尷尬,他摩挲了一下手中寶劍,然後說道:“本相乃是大漢忠臣,自然是不願意去主動破壞白馬之誓的。
  但本相之前以為洛燕會提出種種刁難的條件,甚至已經做好了要再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