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裡,剛進門的林建設嗅覺靈敏的捕捉到了桌子上的烤鴨,不等老爸開口告訴,像隻小雞仔似的沖鋒過去。 備上碗筷,倒出湯圓和鴨血粉,倆小孩兒在餐桌上吃飯,林海升和李小蕓則坐到了陽臺上。 “謝謝幫我解圍,李副主編。”林海升給李小蕓端了杯熱水。 “都是小事。”李小蕓微笑道:“我是個很出格的人,以前幫朋友解圍,做過更過分的事情……不過剛才圍觀的同誌不少,隻怕過幾天就要流言如沸了。” 林海升一笑置之:“無非就是把以前離婚的事情再拿出來嚼一遍,我聽的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老實講,你沒有想法再結一次婚嗎?畢竟也30歲的人了。”李小蕓說話向來直接:“我認識不少才華斐然的女作者同誌,要不要給你介紹幾個?” 關於單身的問題,街道辦老鄭主任問過他,市立小學的戴老師也問過他,林海升甚至收到過不少文藝女青年充滿桃花色彩的來信。 “如果未來我要結婚,首先她得對孩子好。”林海升把目光投向正在大快朵頤的兩個小孩:“但是這一點很難做到。” “這次我過來,是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李小蕓揭過了前麵的一茬,把話題一轉: “咱們從今年開始,會在全國範圍內為各個雜誌上登刊的優秀作品評價,領頭的主辦單位是《當代》,所以也叫《當代》文學獎,但也有全國各個雜誌報刊的參與。 獎項呢,共分為全國優秀短篇、中篇、長篇三類獎,據有關消息傳出,你的《急診故事》已經進入明年長篇獎項的候選了。” 這話實屬出乎林海升的意料,目中驚訝之色不蓋:“可是,我的《急診故事》目前還在連載之中,怎麼能進入候選評獎?” “這並非沒有先例,杜老先生的《延安》就曾在《人民文學》發表時進行評獎,所以說,好作品未必要看到全貌,僅窺得其中三味,就已能判別出優劣了。” 李小蕓接著說道:“而且我預計你的《急診》連載結束是在十一月份,這和明年評獎並不沖突,如果真有意外,取消也是可能的。” 林海升明顯有點心情激動,與江曼華發生沖突而產生的陰鬱心情一掃而光:“那……真要評上了的話——” “真要評上了的話,海升同誌,80年最出色的作者就是你了。”李小蕓答復道。 這顯然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優秀長篇獎項的含金量要比短篇、中篇的含金量更足。 而今雜誌刊登的作品,大多以詩歌、短篇、中篇為主,質量過關的長篇小說大部分出自老作者之手,但凡有長篇新作者冒頭,早就被各大出版社聯係上了。 林海升這裡,屬於例外。 他先是在《青春》《鐘山》兩大名氣不小的雜誌上發表作品,隨後又進了各大文協聯合舉辦的學習班。 除了長江文藝、中華書局這種頂級層次的出版社,一般的普通出版社自然望而卻步了。 不過事情還沒有塵埃落定,現在說來,無非是小道消息,林海升很快整理好了情緒。 “小蕓同誌,上回你說的那個電影改編的事情,我覺得可以試試。” 李小蕓眼睛一亮:“這太好了!如果你同意,明天我就給編輯部寫信!” 林海升所不知道的是,這是《收獲》自77年之後首次往電影行業方向拋出橄欖枝,也是首次與《大眾電影》進行合作。 雖然建國以來,報刊業與電影方麵的合作不在少數,但77年之後,這是近乎開辟先河的一次嘗試。 而進行電影改編的文學原著,則需要慎而又慎的挑選。 李小蕓曾建議主編選擇和老作者合作,一是作品質量有保障,二是以巴金先生與《收獲》在文學界的地位,人情關係也容易轉圜。 但《收獲》的主編巴金,顯然持不同的意見: 老作家對作品如視珍寶,《廬山戀》之後,電影熒幕被部分老頑固視為輕浮文化的發源地,不肯將自己的大作進行搬運; 還有的則認為經他人之手改編自己的作品,是一種不尊重文學作品的態度,而讓作品的原作者親自改編成電影劇本,又太容易水土不服。 於是,《收獲》編輯部把目光放在了年輕人的新作品之上。 就在他們大浪淘沙的時候,《急診故事》忽然應運而生,闖進了文學界的視野。 還有較為關鍵的一點是,《急診故事》迎合了去年醫改的勢頭,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正中政策推行的下懷。 當然,也不是說市麵上完全沒有醫學題材的文學作品,但大部分涉及醫生的題材,講的都是白求恩那套,實在是老生常談。 如此恰到好處的文學作品不僅質量要好,還要有些運氣成分,於是李小蕓臨危受命,需要盡快勸動林海升,把《急診故事》的電影合作拿到手。 “如果有機會,我想去參觀一下《收獲》編輯部。”林海升提議道。 “好啊,說不定未來,我可以在編輯部辦公室給你留一個專屬位置呢?” …… 次日下午,徐遲老先生走進了文化學習班的教室。 徐老穿著極其樸素,秋日裡外罩一件灰色的毛線衫,內裡穿一件長袖襯衫,兩鬢雪白,但步履沉穩,絲毫看不出其人已近七旬,今載已然是65高壽。 徐老其人,在年齡與文學界資歷上,比杜鵬城先生還要高上一個臺階。 徐老出生於1914年,早年在浙江生活,抗戰爆發以後,與著名文學家戴望舒、葉君健合編《中國作家》,協助郭先生編輯《中原》。 新中國成立之後,又任1953年於京創立的《人民中國》副主編,那時的《人民中國》乃是綜合性外文期刊,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具有嚴肅的外交性質。 抗美援朝時期,徐老更是親自奔赴前線,許多戰地通訊和特寫都是出自他手。 此刻,氣態健朗的徐老先生站在講臺上,對各位同誌報以笑意: “今天啊,我們不在教室講學,去徽京譯製館走一走。”
第三十四章:好消息(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