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李閑發現他再重新回去翻開其他人在SCI期刊發表有關於“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相關論文他都能看懂了,主要是撰寫出屬於自己的論文和編程算法有些困難。 至今還未找到什麼合適的發表內容。 不過,前些天看到的由Stuart Norvig著作的《人工智能:一種速解方法》這本書中有了些許靈感,李閑打算剩下的一周多時間都把心思放在這。 “李閑,你的頭發很亂,這些天沒理?”今天星期五,下午和周末都沒課的魚長清打算來圖書館學習,隻是看到李閑如今的狀態時有些驚訝。 “哦,這個啊……”李閑摸了摸自己頭頂上亂糟糟的頭發,“早上起來的時候懶得打理了。” “你還真是廢寢忘食啊……嗯?這些都是你寫的麼?”魚長清看著桌麵上被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伸手隨意拿起一張來看,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統計研究綜述……看不懂,嗯……” “你說什麼?”李閑扭頭看來,那樣子就好像被什麼知識靈光給刺激了一下,嚇得魚長清有些不敢開口。 “大……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統計研究綜述……”她不明所以的抬頭看李閑,輕輕重復說。 “統計,統計啊……”李閑豁然開朗,右手拳頭打在了左手掌上,“對啊,我可以走走統計這方麵……” 想到了什麼的李閑彎腰把Stuart Norvig的書拿過來翻開,找到“人工智能統計概論”這一內容上,漸漸的,他的腦袋裡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 李閑接下來的一周告別了圖書館,原因是他想要在宿舍寫論文,他不想來回的跑浪費過多時間。 甚至遇到某些水課的時候,比如《生活鑒賞與影視》這些,他直接跟授課老師請假,理由是牙疼。 不知道的真以為他是牙疼,可知道情況的關素琴和洪正偉哪不知道李閑這是在搞論文啊…… 現在是下午三點,宿舍裡沒人,很安靜。 李閑打開他的老舊電腦在文檔上開始敲下一個個英文文字…… 標題是: 【大數據時代下基於人工智能的統計決策模型研究】…… …… “李閑,你不是在搞什麼算法麼?怎麼出來搞錢了?怎麼,你生活開支過不去了?” 北河大學校外不遠的小巷,看見在這雪雪冰城兼職做員工的李閑王子昌有些不太理解的問。 前些天看李閑還在兢兢業業的忙活敲英文,搞算法,這一轉眼就來到奶茶店兼職了,著實讓人看不懂。 穿著工作服的李閑把檸檬汁平整放到王子昌手中,“你好,一共7塊。” 王子昌:…… 付了錢,王子昌就在奶茶店獨自一個人喝起來,等候李閑下班。 大概半小時後,李閑才脫了工作服坐到王子昌麵前,“論文已經有了雛形,隻是我看了下SCI的版麵費,費用不低,我那點兒錢不夠,就想著兼職賺點。” “你已經撰寫出論文初稿了?真的假的……”一口濁氣被王子昌輕輕吐出,“缺錢這事你來找我啊,你還差多少?” “3000吧,目前還不能太確定,總之就在這個數左右。”李閑說,“上次CMC學校發的獎金加上我的餘留一共湊了兩萬多,差這3000。” “幾萬發表一篇SCI論文,嘶,值得麼……”王子昌有些擔心這錢浪費了,“你確定這能發表出去?可別白乾了。” 李閑點頭。 “那行,這錢我借你。”看李閑這麼肯定王子昌也不勸了,“不過回頭你得給我看看,雖然可能看不懂。” “好。” 有了王子昌的助力,錢這一塊總算是解決了,說真的李閑也不知道SCI版麵費這麼貴,讓他一個家庭條件不是太好的有些吃力。 選了適合的SCI期刊後,李閑就正式把他修改完成後的論文發表,網站已經顯示在初步審稿中…… 到了這裡李閑才鬆了口氣,挨在座椅上打算簡單歇一會,可能是因為近段時間太忙活太勞累了他不小心睡著了,宿舍其他人也沒有吵他。 楊炎林不知道李閑這段時間在忙活什麼,不過看起來好像是乾成了一件什麼不得了的事。 第二天。 上數學課的時候,洪正偉發現李閑今天的精氣狀態好了不少,等下課的時候就問李閑, “你這是忙完了還是給擱置了?” “忙什麼?” “行了,你們班主任都告訴我了,你這些天不是在忙著發表SCI論文嗎?”不管怎麼說,能看到李閑上他的課再次有了那股精氣神洪正偉心情還是愉悅的, “ SCI對於大一來說還是挺有難度的,一時半會放著也沒什麼不好……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點?計算機方麵的老師我還是有那麼個幾個熟悉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準兒能幫上你忙。” “不用了老師,我昨天剛剛發表,正在編輯部審核。”李閑說。 聽到這話的洪正偉眼睛睜了一下,“你已經寫出來了?” “嗯。” “好小子,真被你寫出來了啊,難怪你今天狀態不錯。”洪正偉泛起欣慰之色,“我和你們關素琴老師還以為你要搞到學期末呢,現在距離期末隻剩下三周,三周,能跟得上吧?” “老師放心,課程內容我沒落下。” “行,”洪正偉鬆了口氣,難得的拍了一下李閑的肩膀,“那好好復習,我還有事,去辦公室一趟。” 李閑點點頭,目送對方離開。 另外,論文審核組這邊。 一位負責審核近期投稿SCI論文的女編輯皺著眉頭,臉上盡是不盡人意。 她正在審核一篇叫《基於機器學習的異常檢測係統對網絡安全的增強作用研究》論文,論文標題起得不錯,但內容嘛,懂的都懂,含水量太大了。 這類似的論文近期很多,也是造就女編輯如此頭疼的原因。 “沒點新意,這大學生太過於求成,邏輯上都行不通,看來近期沒幾篇能過的……” 女編輯劃走,找到下一篇,可當看到下一篇更是一位大一學生寫的時候,臉色又黯然幾分。 基於職業素養,她還是選擇了認真查看,希望這篇叫《大數據時代下基於人工智能的統計決策模型研究》的大一新生論文不要被抬走那麼快。
第三十五章 編輯組審核(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