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莊周隻是夢到蝴蝶?(1 / 1)

“今日講道已完,爾等可以散去了。”   大殿之中,坐於瑤臺之上的菩提祖師手中拂塵一揮,對著一眾聽講的門人念道,隨即便起身離開了。   一眾聽講的弟子們,自行思量琢磨剛才聽到的道法奧妙,或者憑借各人資質自行參悟,或者相互探究以求啟發,或者苦思不得其解,乾脆也就不去多想,打起瞌睡起來。   一時間,大殿內時不時響起嘖嘖稱奇之聲。   某個不起眼的角落中,李悟坐在一張蒲團上,一手撐著下巴,冥思苦想著,仔細回想方才菩提祖師的講道。   隱隱約約似乎有所領悟,但要仔細盤算起來,卻又似乎什麼都沒有。   當日他拜入菩提祖師門下的時候,初次聽聞菩提祖師講道,倒是獲益匪淺。   但那是建立在自己有修行底子,外加兩個世界的修行差異和漏洞,讓他可以卡BUG。   類似吞噬星空,一個從來沒有吸收過宇宙能量的人,第一次修煉五心向天吸收宇宙能量都會獲得極大提升。   但是卡BUG哪有那麼容易?   拜入菩提祖師門下已有三載了。   多次聆聽師尊講道下來,李悟每次的收獲,卻已不復初次那般豐盛了。   菩提祖師每次講道,可謂是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三教九流,他都很精通,毫無滯澀。   ‘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如那術字門的請仙扶鸞、趨吉避兇,流字門三教九流的看經念佛、朝真降聖,靜字門的參禪打坐、戒語持齋,動字門的采陰補陽、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駁雜。涉獵範圍包括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   李悟每次總覺得能從中領悟出大道理。   但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知其玄妙,卻不知為何玄妙。   別看遮天世界的“先天道體”,動不動就是身與道合,舉手投足,揮動天地法則,鎮壓一切同階高手雲雲。   但那是點娘玄幻世界的“先天道體”。   在《西遊記》這種動輒元會起步,仙佛滿天的古典神魔世界裡,也頂多得到菩提祖師一句“仙骨尚可”的評價。   什麼,你說猴子?   拜托,猴子是什麼跟腳?   自鴻蒙開辟就存在的先天仙石,經混沌以後,十洲祖脈育養,受天真地秀,吸日月精華所化。   天生聖人!!!   聞道即可入道,聽禪即入禪理,自然是理所應當的。   “諸位師兄,我還有事,告辭。”   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出個什麼名堂,李悟也索性不去想了,便客套的和師兄們打了個招呼,就去忙自己的了。   回到自己的居所,李悟換了身裝扮,就出了三星洞,輕車熟路的來到後山。   此時的他卻是一身短打扮,腰間係著把砍刀,手裡拿著扁擔。   若非舉手投足間透露著的仙家氣質。   活脫脫一介山中的樵夫。   沒錯,他就是去重操舊業,到後山砍柴。   師門規矩,初來的弟子不會傳授道法神通。   隻會安排你學習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類的禮節,平時作些養花修樹,砍柴挑水的工作,閑暇鍛煉些呼吸吐納,定息存神的基礎功夫,菩提祖師講道時也可來旁聽。   就如孫猴子拜師入門,便是菩提祖師讓師兄弟們教他“學語言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空閑的時候便是乾“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這些雜活。   具體多少年,視情況而定。   心性尚可者,兩三年就行了。   孫猴子那種,也過了七年。   李悟自然也不例外。   這三年來,他也是如此這般。   如此這般過去了七年,才被傳授神通。   到了合適的地方,李悟揮舞著砍刀,刀鋒呼嘯間,便有一截截切口整齊的枯木枯枝落地。   不多時地上便到處是截好段的木柴,隻需捆好便可帶回去。   後山的樹木也不知叫什麼名字,反正木質極其古怪,說軟不軟,說硬不硬,刀砍不能,斧劈不動,燒火倒是極好,無煙且旺。   門中對於柴火規格,也有明文規定,即砍柴隻能砍二尺至三尺長的枯枝枯木,從中剖開成條,再劈成四段。   這活非常枯燥乏味,縱使砍過柴的李悟,也覺得要求有點高,不過還是照辦了。   畢竟遮天世界就有個老人,砍柴砍出名堂。   神庭的帝主都對他忌憚不已。   葉黑也挺尊重他的。   待到砍斷的木柴都被他捆好,李悟也忍不住感慨,“砍了三年木柴,我這刀功也見長了。”   他初來後山砍柴的時候,帶回師門的都是一堆大小不等、粗細不均的木條、木塊和木渣。   但熟能生巧,三年下來,他砍柴的功夫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閉著眼睛,隻是單靠感覺,就能隨手砍下劈下一根長短合適的枯枝。   此刻,若是讓遮天世界的聖地大教,荒古世家,不朽神朝看到,都會驚掉下巴。   先天道體!!!   放那個勢力不是傾力培養?!!!   隻要半路沒有隕落,起碼也是大聖!!!   現在被打發去砍柴,已經不能用“暴殄天物”來形容了。   不過西遊記世界的修道畫風,跟玄幻世界不一樣。   學道先要學做人,先修人道,後修天道。   而學道要先養性,培養自己的耐心,這其實就叫磨煉性子。   按張至順老道長的話來說,你憑啥要師父教你東西?你有什麼功德?   張道爺拜師之後,給師父做了三年飯,才得師父傳授開始學道。   李悟閉著眼睛深吸了一口靈氣,臉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   如此充裕的靈氣,天天砍柴又如何?   隨即,他拿著扁擔輕鬆將碩大兩捆柴火挑起,原路返回了。   雖說山林陡峭,可對於他而言,卻如履平地。   回了三星洞,李悟將柴火放回柴房,回居所換了身道袍,便又順著小路穿過三座瓊樓和一座宮闕,來到了藏書閣。   巍峨樓閣一眼看不到頂,仿佛與天宮相連。   藏書樓的中部是樓梯,周圍都是藏書的房間。   菩提祖師的藏書也是包羅萬象,三教九流、天文術數、諸子百家、士農工商無一不包。   李悟走入藏書閣,在一處房間停下腳步,推門走入擺滿藏書的書房內。   藏書閣雖然對他開放,但是涉及道法神通,煉器煉丹等與修道息息相關的書籍,卻是嚴禁現在的他去涉獵。   菩提祖師法力無邊,李悟自然是不敢忤逆,故而來到書架前,一番挑選後,取下了一本《南華經》。   和修道息息相關的藏書,他可不敢去碰。   但若博覽百家,精研六藝,從中汲取諸多靈感,化為自身的底蘊。   倒也不失為一條路。   算是在自己修行前,奠定基礎吧。   李悟找個了靠窗的地方坐下,又翻開了《南華經》開始仔細品閱。   《南華經》便是《莊子》。   是那位道家的莊周所著的道家經典。   隻是在書的空白地方,加上了菩提老祖的注釋。   每一個注釋旁征博引,以祖師那雜糅三教九流的理念和認知,來重新解讀道家經典,精妙無窮。   李悟讀著讀著,僅僅是領悟《逍遙遊》,越發的感覺莊周那“天人合一”與“清凈無為”思想的博大精深,如同高山仰止,讓他感到望塵莫及……每一次讀,都有全新的感受。   正要去翻過一頁去領悟《莊子·齊物論》時,李悟忍不住放下書,臉上帶著向往和迷茫。   “究竟是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李悟喃喃自語,陷入沉思之中。   他本以為蝴蝶是‘我’,莊周亦是‘我’   之所以那莊周會有這般困惑。   不過一時記憶交疊罷了。”   但是按照菩提祖師的注釋,也許人所認知的世界,隻不過是梵天的一場夢。   那麼,夢醒之後呢?   會是回歸現實?   又會是夢?   李悟緩緩閉上雙眸,又緩緩睜開,看著自己麵前的世界,又突發奇想。   會不會孫悟空在取經後,抵達靈石,功德圓滿了,被如來消除了頭上的緊箍。   高興之餘,喜得猛睜開眼,發現自己還在靈臺方寸山,眼前還是須菩提祖師。   本以為自己成佛耗時近千年。   卻被菩提祖師告知自己隻是睡了一瞬而已。   也有可能是孫悟空真的悟了後,隻覺得天旋地轉,鬥轉星移,復又閉上了眼睛。   再次睜開,哪有什麼靈臺方寸,福地洞天,哪有什麼西天靈山,麵前站著的還是那隻須發皆白的通背老猿。“大王,靈臺方寸,存乎一心。既是如此,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又何來什麼海外真仙,世外高人呢?”   這個時候,鏡頭一個回轉,全水簾洞的猴子蹦蹦跳跳地喊“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然後孫悟空再一個回頭,“我終於悟了”。   甚至不排除孫悟空悟了後,特麼發現自己一直就是從未曾爆裂過的那塊海邊的石頭。電光火石間,它似乎已思考了千萬年,然而外表依舊平凡,普通。麵對大海,波瀾不驚。   也許某日,自己一覺醒來,會發現自己隻不過遮天世界的嶺南農家子弟,麵前還是那個剛剛和他拉過勾勾的小囡囡。   或者是自己依然身處方才熬夜加班的辦公室,或是躺在醫院的ICU裡。   而在諸天萬界的經歷不過是梵天一夢。   自己依然是那個享受996福報的打工人。   也有可能會發現所有都湮滅在茫茫宇宙中。   整個世界都重新開始,重新開始劇本中的人生,與曾經經歷的一模一樣。   所有的錯,所有的殤都毫無意。   隻不過,你忘記了一切,隻得又一次接受命運布置下來的作業,完成。   所有的一切,都在重覆同樣的一生。   這便是輪回。   眾生萬物都逃不脫天道的控製,逃脫不了成為梵天夢裡的塵埃。   “莊周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蝴蝶,跌入命運,重敘舊夢嗎?”   一時間,茫然李悟似乎忘記時間的流失,隻感覺時間停滯在這一瞬。   唯有一隻藍蝶,振著翅膀,不知從何處飛來,駐足指尖,扇翅聆聽,片刻便翩然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