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災對策(1 / 1)

“主人,明末清初這個節點,如果按照史書上來看,那天災真是茫茫多,就是不知道你想了解得多詳細?”小智很好地扮演了秘書這個角色,主動地詢問徐文是否需要刪繁就簡。   “我就學到高中歷史,還是理科班,隻知道天災多,小冰河期,大饑荒什麼的,具體情況就不知道了,史書上的話總是很精煉,你懂的。”前鋼廠工程師徐文隱晦地表達了曾經那些從腦海流過的歷史知識已經流出了,如今隻剩一丁點尚未乾涸的水汽。   “從公元1550年左右到公元1770年左右,這兩百多年就是小冰河期,這是氣候大背景。”小智決定還是從0介紹。   徐文驚訝道:“持續這麼久的嗎,我還以為隻在明末這幾十年呢。”   小智對於徐文的驚訝也不例外:“根據中國歷史教材的編寫習慣,通常隻有出現重大事件時才會被列出來。而小冰河期是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開始的時候災害沒那麼嚴重,政府能拆東墻補西墻維持下去,那麼史書上大概就不會寫很多。等到這種災害逐漸加劇,範圍逐漸擴大,東墻自己都不足了,那麼亂世來臨,各種重大事件就紛至遝來,此時史書上記載變多,教材也會列出這些重大事件,然後你這種非專業人士就學這麼點,所以你不知道小冰河期的情況,是很合理的。”   “你是不是在編排我沒文化?是不是還對我說你是百科全書耿耿於懷?”徐文就感覺小智的語氣很不對。   “主人,你想多了,我隻是順著你的話,解釋了一下你對小冰河期認識與歷史不符的原因,並沒有編排你的意思。我們繼續。”   徐文表示懷疑,但是也沒再多想,抓緊了解一下大明吧,畢竟不是歷史專業穿越者,卡BUG得先查目錄啊。   “在明末清初的這個小冰河期裡,全世界各地都有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發生。僅說大明這邊,隨著氣候越發寒冷,關外獲得食物的難度變大,間接導致了女真人不停南下劫掠。此外,小冰河期的到來,將直接導致持續的水旱蝗災,直接導致糧食的減產。”   “最近幾年會有什麼出名的災害麼?我也好提前準備準備。”徐文對於小智的教育,已經有點不耐煩了,就像拿到字典的人並沒有興趣背誦字典,隻想找到自己想找的那個字。   “崇禎元年開始,明朝將會迎來最出名的自然災害,整個北方將會持續多年乾旱,同時,南方也會遭遇洪澇,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蝗災,瘟疫等等。留給大明的時間隻有4年了。並且接下來2年還會有著名的天啟大爆炸。”   “既然是南澇北旱,有沒有可能通過水利設施減輕災害?”徐文那來自現代人的溫柔此刻還有很多殘存。   “以這個時代的工業能力和剩下的時間,即使明朝能動員全部的力量,也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減輕也不大可能。”小智無情擊破了徐文的溫柔。“除了自然災害,還有著名的奢安之亂。這場兵亂由土司奢崇明從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在重慶起事,土司安邦彥於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起兵,目前仍然在打。根據記載,這場戰爭最終會造成上百萬人死亡,但是考慮到明朝存在大量隱戶,真實傷亡數據估計會大幅超越記載的數字。”   “重慶離我這太遠,我也幫不上忙,你說我們有沒有可能救一些人?不是說明末紅薯和玉米就要傳入中國了麼,耐旱作物啊,糧食多點,是不是就會好點?”   “按照估算,此刻紅薯玉米之類的應該已經傳入中國了,隻是飲食習慣一時半會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且根據記載玉米可能由西南,西北,東南沿海三個方向傳入中國,據推測,從西南方向引入中國的概率最大,不過西南目前正在打仗,以當前時代的交通水平,不太好引種。相比之下,紅薯的引種難度會低很多,根據史料記載,最初的紅薯由一個名叫陳振龍的福建人於1593年引入中國。記載中他是福建長樂人,這是我們最有希望引種的抗旱高產作物。”小智作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介紹的同時還提出了當前可靠的解決方案。   “這事將來我會作為重點來做,都是中國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徐文感慨著。   “亂世裡,一切的源頭在古代基本都可以落實到糧食問題。當年朱元璋的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也是基於這個道理,擁有糧食和擁有守護糧食的力量,你就可以亂世稱王。”小智的語氣帶著一點蠱惑。   “稱王稱霸啊。。。。這之前還真沒想過。”徐文突然就被打開了思路,“也許,真的能行?不是說知識就是力量嘛,我好歹是一個擁有所有現代科技的人啊。”   “嚴格說,你隻是擁有現代知識,知識落實到科技需要相應的生產力,用遊戲術語的話,就是爬科技樹。”小智剛蠱惑完又潑了盆冷水。   “科技樹嘛,伐木、采礦、挖金幣,換算到大明,按部就班地做,好像時間不太夠啊。”徐文有了方向,估算後發現自己一沒錢二沒勢,三沒經驗,四沒時間,要想在天下大亂裡活下來,搞這些事情的時間真的很緊張。   “搞工業生產,通常來說,需要資本,技術,人力資源,有我在,技術不存在問題,資本這個東西,大明這會應該是不存在股權融資的,不過好在徐霞客賞識你,他是江陰巨富,也許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至於人力資源,亂世裡的人力資源最不值錢,隻要給口吃的,就有人願意給李自成賣命,但是工業生產需要組織好這些資源,管理能力這東西對於工業非常重要,需要找到相應的人才啊。”百科全書小智麵臨現實問題的時候,也有點一籌莫展。   “基於工業生產的話,煉鋼我是很熟悉的,就是不知道鋼煉出來在這個時代下一步能做什麼。”徐文適時地表達了一下自己鋼廠工程師的身份。   “如果按照常規的工業路線,那就是材料、工具、產品,一步步來,但是工業發展,鋼鐵隻是材料的一部分,不過無所謂了,至少對於我來說,設計點火槍火炮什麼的,也不需要多先進的工具。”小智對自己的數據庫信心還是有的。“不過想要快速完成資本積累,我覺得在這個小冰河期,除了糧食,就是衣服,天寒地凍的,發展紡織業必然大有前途,可以快速完成資本積累。我的數據庫裡有從水力到電力驅動的多種紡織機械的設計圖,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吊打所有傳統紡織業的存在。”   “那傳統的家庭作坊要是被我們擊垮了,會不會也變成流民?然後餓死?”徐文的現代慈悲又發作了。   “聽說過羊吃人運動嗎?”   ....   沉默了一瞬間,“那我們至少是可以雇傭破產的工人的吧?”徐文不死心。   “那肯定可以,我們隻要搞到糧食,熟練工總比從0開始培訓工人要強。”看不出小智還有資本家的潛力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腦海中的交流隻是一瞬間,初步定了個亂世生存策略。   “還是我們淮安府好,吃喝不愁,偶爾還能吃上肉。”廖強這傻孩子一邊吃著一邊念叨,完全不知道再過4年,他爹這驛站的活就要乾到頭了。   “這天下,還能像淮安府這麼太平的地方也不多了,西南在打仗,遼東在打仗,各地時不時就有饑荒,靠著運河,我們淮陰驛的人都還有飯吃,隻要黃河不泛濫,我們南直隸人就餓不著。”徐鬆作為長輩,給廖強講著再過幾年就會沒啥用處的生活經驗。   過幾年倒是不會泛濫了,直接給你變乾旱。   “朝廷各處打仗,糧食總是不夠的,我們淮陰驛現在看著還行,就怕仗打久了,連淮陰驛的糧晌都發不出來了。”徐文聽到這,直接以聊天的口吻開了預言掛。   “天下這麼大,銀糧轉運,公文來往,哪能少了驛站,不發糧晌,這驛站的活沒人乾,銀糧沒人轉運,公文沒人轉送,天下豈不是要亂了。”即使沒有預言掛,熟悉驛站工作的徐鬆也直接給出了預言經驗談。   “看不出你這便宜老爹眼光還可以啊。”小智吐槽著徐鬆。   “大明全靠公文往來治理國家,老驛卒了,這點經驗還是有的,他這也算一語成讖,這時候除了你我,誰又能想到將來攻破北京城的就是大明驛站的失業驛卒呢。”徐文一邊吐槽,一邊吃著飯,想著大明現在這模樣已經維持得艱難了,將來水旱蝗瘟災害一起,誰來了也沒有用,崇禎越折騰,大概死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