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送別(1 / 1)

接下來幾天,徐鬆接著去碼頭扛包,換了另一個年齡大些的孩子和廖強兩人一起抬轎子,徐文則繼續扮演向導的角色。   徐霞客是個旅行家,地理學家,到了一個地方,方方麵麵都喜歡看仔細些,好在有小智輔導,疊加徐文之前身體的記憶,勉強把神童人設維持了下去。   老夫人則是標準大明人,喜歡聰明孩子,喜歡神童,對徐文那叫一個喜歡,恨不得是自家孫子。   然而山陽縣就這麼大,老夫人的身體雖然不允許高強度遊玩,但是再慢,這地方也算看遍了。徐霞客跟老夫人就決定再順著運河往北走走,走到南船北馬的清河縣看看,再往北不能坐船,擔心老夫人身體吃不消,就不看了。   這晚上,淮陰驛楊驛丞來送別徐霞客,為此辦了頓酒席,徐家父子並抬轎子的廖強和另一個孩子也在邊上作陪。   “振之兄,老夫人,我身居驛丞之職,雖然是芝麻小官,但淮陰驛特殊,南來北往絡繹不絕的商人官員,讓我無暇分身,每日都忙於庶務,不能陪振之兄和老夫人遊覽山陽縣,實在是抱歉,我自罰一杯。”說著,楊驛丞就端起酒來一飲而盡。   徐霞客趕緊表達感謝之情:“驛丞哪裡的話,官大官小,都是為大明效力,這運河上漕運繁忙,離了驛丞從中協調,豈不是得亂了套。我不過一介布衣,與母親一時興起,共同來遊玩一下南直隸,不敢讓驛丞勞師動眾。徐小哥兒熟知本地,有他帶領,我與母親也已經盡興遊玩了淮安府城。”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振之兄不畏辛勞,攜老夫人同遊南直隸,孝心赤誠,將來定然是一段佳話。”大明的官員雖然多靠文書往來,但是常規的商業互吹,楊驛丞也是很熟悉的。   “弘祖多年來去了好些地方,老身居於家中,常州府都沒出過,一時心血來潮讓弘祖帶我出來看看大明的山河,到了淮安,得楊驛丞相助,感激不盡。且徐小哥兒少年聰慧,老身也喜歡得很,恨不得徐小哥兒也是我家孫子,哈哈哈。”老夫人也是名門出身,場麵話一套一套的。   楊驛丞聽到這,對邊上候著的徐文說:“小文啊,老太太誇你聰慧,還不快謝過老太太。”   徐文心想這怕不是一會該打賞了,趕忙上前作揖行李:“謝老夫人誇贊。”   老夫人樂嗬嗬地對徐文問道:“徐小哥兒,你如此聰慧,可開蒙了沒有?”   徐文答道:“回老夫人話,尚未開蒙。”   “弘祖啊,徐小哥兒年紀跟旭兒差不多,還都是徐姓本家,要不你問問徐鬆,是否願意讓徐小哥兒將來一起去江陰陪旭兒開蒙讀書啊。”老夫人實在是喜歡徐文,有心提攜一把,但是驛卒子弟,在大明,原則上將來是要繼承父親的驛卒職位的,所以老夫人名義上讓徐霞客去問問徐鬆的意見,實際上是把這話題放出來,問問楊驛丞放不放人。   當然,楊驛丞雖然是被貶官到了驛丞,到底也是官場老油條,親自辦事未必多厲害,這話裡話外的意思聽得很清楚,趕忙接道:“這事徐鬆必然是願意的,我做主,替徐鬆答應了,小文一個驛卒子弟,能得江陰徐家開蒙,那是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小文,趕緊來謝過老夫人。”   聽到這,徐文心裡是非常高興,但是麵子上還得裝作一般高興,作揖道:“謝老夫人賞識,謝徐先生抬愛。”   “小文,你出去告訴你爹,就說我作保,讓你去徐先生家當書童。”楊驛丞替徐鬆做了決定,還當了保人。   “母親既然喜歡徐小哥兒,那自然不能讓徐小哥兒當書童,既然我們都姓徐,是本家,你去了江陰,就說是我遠房侄子吧。”徐霞客適時補上了一句,楊驛丞聽到這則暗暗心驚,覺得這徐文真是走了狗屎運了。   “那就照徐先生的意思,告訴你爹,你以後就是江陰徐家的遠房侄子了。去吧。”楊驛丞繼續說道。   徐文再次謝過:“謝伯父抬愛,謝老夫人抬愛。”然後出去通知老爹徐鬆去了。   .....   徐鬆此時正在外間吃飯,屬於隻乾一天活卻蹭了兒子光來白吃一頓的類型。   徐文走過去,拉著徐鬆起來去角落裡商談:“爹,徐夫人有意讓我去江陰陪著她家孫子讀書,楊驛丞已經做主答應了。”   “楊驛丞都答應了,你還問我乾嘛。”徐鬆對於楊驛丞越過他定了他兒子的前途,還是有幾分不爽的。   徐文一個現代人,自然更能理解這種心態,畢竟古人到底是有階級的,上級定了,下級不爽也不會表達出來。   “我這不是怕你不高興嘛,而且去江陰不是當書童,徐先生說我去了江陰,對外可自稱是徐先生遠房侄子。”徐文適時地補上了一個棗。   徐鬆聽到這,驚了,畢竟他一個驛卒,能送兒子去大戶人家當書童就算賺到了,結果還能用子侄身份,簡直屬於天上掉餡餅。   “那還有什麼不妥的,楊驛丞飽讀詩書,他的眼界錯不了,你放心大膽去江陰吧。”徐鬆這時候吹捧楊驛丞倒是發自真心了。   聽到這,徐文知道這事情算是徹底定下來了,於是讓老爹繼續吃飯,自己轉身就進了裡間:“回老爺,老夫人,徐先生的話,家父對於此事也十分贊成。”   “這樣的好事讓你趕上了,你爹要是反對才更奇怪了。”楊驛丞喝得有點高了,說話也漸漸從文人風向著碼頭風靠攏,誰讓他是淮陰驛的驛丞呢。   “事情既然如此定了,徐小哥你去外間吃飯吧,我們這邊菜已經備齊,不必管我們。”徐霞客也喝了不少,大概是因為母親還在,說話比楊驛丞還是收斂著些,“你接下來幾日收拾好行李,待我同母親遊玩過清河縣,就回淮陰驛接你。”   “是,徐先生。”   “徐小哥兒,要叫伯父啦。”老太太提醒著徐文這個剛定下的身份。   “是,奶奶,伯父,我就先去外間了。”徐文打蛇隨棍上。老夫人滿臉微笑看著他。   .....   出到外間,徐鬆還在吃飯,徐文也拿了副碗筷上桌就吃。   此時其他人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廖強就問道:“小文,聽說你要去江陰徐先生家讀書了?”   “是,承蒙老夫人徐先生抬愛,讓我去江陰讀書。”徐文吃著飯應道。   “真好啊,我也想讀書呢。”廖強回道。   “強哥你這身板,不去沙場建功立業,不是浪費人才嘛。”邊上另一個幾日來共同抬轎的少年說著。   “我爹也是上過戰場的,丟了隻手回來,好歹是撿了條命,比死在遼東的是強不少,我不想上戰場啊,韃子太兇了。”廖強感嘆著他爹的遭遇,也表達了對戰場的畏懼。   徐文吃了幾口後,也加入到了聊天中來:“強哥,廖叔的身子哪有你結實,如果當初廖叔有你這麼壯,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沒準就是在遼東砍了幾顆韃子的腦袋回來,指不定還能當個把總。”   “這倒也是,我爹那身子骨就是個尋常人,跟遼東那幫廝殺慣了的人是沒法比,我這歲數,跟我爹力氣都差不多大了。”少年人一旦轉移了關注重點方向,就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強哥,你爹現在是鋪兵,以前是軍戶,你這將來長大了,算軍戶還是算鋪兵啊。”徐文適時地問道。   廖強被這個問題問到了,愣了一會:“誰知道呢,到時候還不是老爺說了算,要我說,還是在驛站當鋪兵好,糧晌一樣拿,但是驛站裡時不時有飯吃,還能去碼頭接點活,比起當兵那真是好多了。我爹雖然在遼東丟了手,現在想想,倒是因禍得福,以前當兵,我爹可沒法出來乾活,軍營裡吃啥也輪不到我吃,還動不動得給把總家裡乾活,我將來長大了,能不當兵就不當兵。”大明的軍戶製度真是害人不淺。   “這也是我們淮安府不缺吃的,聽說西邊鬧起饑荒蝗災來,大家都沒飯吃,餓得吃人了,就當兵的還有糧食吃。”徐鬆在邊上感慨了一番。   “那西邊的人不會跑嗎,都快餓死了,還呆著乾嘛?”廖強好奇地問道。   “也有不少跑出來的,驛站邊上做苦力拉纖的就有幾個是從西邊逃荒過來的。”徐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了一下。   “真遇到饑荒,逃不出來也正常,你沒吃的,別人也沒吃的,大戶人家有吃的,你又搶不了,走到哪都挨餓,最終餓死了也不奇怪吧。”徐文一邊感慨著,一邊問著小智最近和將來都有哪些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