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過了年,魯莊公才好不容易解決了這次麋鹿成災的問題。 現在,必須抓緊處理齊候交付的遂國問題了。 情報已經顯示,遂國已經不再由齊軍控製了,而是由強悍的戎狄武裝進駐。 那就打這夥戎狄武裝吧。 公元前676年,魯莊公親自率軍向遂城發起了進攻。 此時的遂國四族,卻與進駐遂城的那支山戎武裝產生了意見分岐。 遂國四族認為應該據城而守,憑著遂城堅守數月不成問題,同時與魯國談判。 如果魯國同意讓遂國復國,那遂國繼續做魯國的附庸。 如果魯國不同意,那遂城繼續接納來自各地的戎狄武裝和四處流民,聚集起大量的人口軍力,也不怕什麼齊國、魯國。 同時,派出行人出使鄭國、宋國、曹國、衛國等國,甚至周天子那裡!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定會獲得足夠的支持。 但山戎武裝卻堅持打開城門與魯軍一戰。 沒有足夠的戰鬥力,誰來附和你小小的遂國? 如果戰敗了,那就逃就是了。 那麼多齊人在遂城被屠殺,一旦遂城被破,城內遂人是何下場? 山戎武裝本就不是來保衛你遂國的,他們搶了一大把,已經知足了,此時最需要的是趕快逃出這個是非之地。 就這樣,遂國四族為首的遂國軍民,眼睜睜看著本以為可以作為堅強依靠的山戎武裝,離開了遂城。 魯莊公看得真切,果然是戎狄作妖,那還不快追? 山戎武裝在強大的魯軍麵前,根本不敢接戰。再加上回家心切,被魯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四散潰逃。 魯軍大勝,將這股山戎武裝徹底趕出魯境。 然後,魯莊公親自引兵直奔遂城。 遂城城門打開,原來遂國四族見勢不妙,動了個腦筋,派人出來求和: “報告魯侯,遂城被山戎軍突襲侵占,城內齊軍全部戰死。 山戎以遂城為據點,到處搶掠,遂人苦不堪言。 幸得魯侯引兵前來,殺敗山戎,這才還我遂人安寧。 遂城已屬齊國,未得齊侯之命,不敢迎魯侯入城,還望魯侯見諒。” 哈,遂人將齊人被毒害悉數屠戮之責任,一古腦全推到了山戎武裝身上。 而且,在魯軍麵前,口口聲聲強調此時的遂城是屬於齊國的,你魯軍前來肯定是來打山戎的,總不致於來攻我遂城吧? 魯莊公想想也是,再說,自己隻要將戎狄趕出魯境即可,遂城的事,那是齊國的事,自己也不便多管。 於是,魯莊公派人向齊桓公匯報相關情況。 然後,撤軍回曲阜。 齊桓公聽聞駐守遂城的齊軍悉數被屠戮,當場就發了大火。 但是這些個戎狄部落,總是悄無聲息的來,搶掠一把就走,居無定所,無家無國,又不好報復,隻得悻悻然喝著悶酒。 相國管仲卻越想越不對勁。 山戎武裝再厲害,那也是搶掠手段是短平快效率極高的,但要想攻下數千齊軍鎮守的遂城,談何容易? 齊軍將士都是久經沙場考驗的,怎麼可能貌似悄無聲息地被一支山戎武裝給全部殲滅? 此中一定有鬼! 齊桓公聽管仲一分析,也覺得數千齊軍被殲滅而齊、魯兩國絲毫不知情非常詭異。 那就查! 齊桓公派人潛入遂城,秘密開展調查。 調查結果很快出來了,齊軍將士是一夜之間人間蒸發一般不見了,然後再出現了山戎軍隊。 最後,確切的證據顯示,是遂人用毒酒將駐守遂城的齊軍將士一夜之間悉數屠殺了! 齊桓公暴怒了,齊國上下都暴怒了! 中原諸侯聯盟盟主的暴怒,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第二年,即公元前676年秋,齊桓公暫時放棄本應出麵解決的周王室內亂大事,迅速聯合宋軍大舉討伐遂城。 為何沒約上魯國? 因為此時的魯國正值一場大災。 魯國這幾年真是年景不好,去年冬季遭受麋鹿之災,今年又遭受了蜮之災。 這個史料記錄的蜮,又是什麼玩意? 不知道! 不知道? 對,就不知道三個字。 魯國人的史料記錄真的很奇怪,麋鹿成災,我們可以想象那是因為秋季麋鹿太多而吃掉莊稼踐踏莊稼。 但蜮成災,卻不知是何方神聖。 有一點貌似可以確定,這個蜮肯定不是某種蟲類。 因為關於蟲害,如果是蝗蟲這樣的,我們很快可以想象出來,這是什麼樣的災害。 但蜮這玩意兒,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事。 有人好象見過這種蜮,說長著三隻腳,形狀象鱉,它口中生有一條橫肉,形狀呈弓弩形,生活在水中。 聽到有人經過,就口含沙粒射人,或射人的影子。 人被射中就會生瘡,影子被射中會得病,所以被稱為射工、射影、水弩等。 反正是水中一種很恐怖的生物。 對了,成語含沙射影,講的就是這怪物,比喻在暗中影射攻擊或陷害人。 蜮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也被說成是南方的一種狐,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也被稱為水狐,經常在水裡為害人間。 八仙過海裡就有藍采和降伏蜮蟲為村民治病的故事。 反正這玩意兒很玄乎,但估計是沒人見過的。 蜮成災被記錄於公元前676年周歷的秋季,即相當於現在的夏季。 夏季那麼熱,魯國卻蜮成災,有意思吧? 無論是含沙射影的射工,還是南方的那種水狐,具體怎麼成災沒有詳細的過程記錄。 但既然被記錄了,那可能是因為有一個成災的結果存在。 這個結果,極有可能正是魯國當時很多人得了病,一種能夠傳染的、身上長滿疥瘡的皮膚病。 在醫療水平極其低下的那個年代,這種皮膚病一時無法得治,不少人因此而病亡。 所以魯國人記錄了這事,由於實在無法解釋,便用傳說中的蜮蟲成災作記錄了。 百姓遭難了,魯莊公當然不能再幫助齊國出兵討伐遂城了。 小小一個遂城,在齊、宋兩大國聯軍的犀利攻擊下,很快城破。 齊桓公率軍入城,他鐵青著臉,作出了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決定:屠城!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屠城行動! 據說,為了報復駐守遂國的齊軍將士被遂人毒殺,春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不顧管仲、鮑叔牙、寧戚等人苦苦相勸,下達了屠城命令。 屠城,意味著城破後,在城內的所有遂人,無論貴族平民,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忠奸善惡,悉數死於齊軍戟矛之下! 遂國,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