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莊公看得心驚肉跳! 這個齊侯,根本就是一個野蠻的主啊,比原來的那位強悍的齊國先君齊襄公有過之而無不及。 怎麼可以去屠殺整座城的百姓呢?這太不把周禮放在眼裡了吧? 你齊侯不是口口聲聲說要尊王攘夷維護周禮的嗎? 難道還可以去屠城? 魯莊公悶悶不樂,自己的魯國可是列國諸侯中的禮儀之邦,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諸侯,難道就看著你齊國無法無天? 維護周禮,是咱魯國的神聖職責!看來,你齊侯不值得追隨啊。 母後文薑見魯莊公因此而犯愁,心中大急,她對魯莊公道: “國君是否因齊侯屠遂城而憂慮? 母親認為,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國君如果一味堅守所謂周禮,勢必與強齊交惡。 眼下齊國勢大,國君切不可因一時之忿而壞了大計啊。” 魯莊公嘆了口氣道:“母後所言,寡人自然明白,但齊侯實在過分啊。 今日之齊國,在管夷吾等人輔佐下,國力強盛,非魯國比肩。 齊侯繼位不過幾年,先滅了譚國,如今譚子還流亡莒國。 又滅了肥國、遂國等國。 遂國本就是魯國附庸,被滅後,國人不服,這才報復,盡殲滅齊軍於遂城。 齊侯此人心胸狹隘,聯合宋人報復,居然屠殺萬千百姓,這如何讓諸侯心服? 寡人擔憂,譚人一旦學遂人樣,對齊國報復,恐又遭大難。 還有莒國,本就是東夷之國,本就對齊侯有接納之恩,更有出兵扶助其回國奪位之舉。 誰料齊侯恩將仇報,極盡壓製,迫其無奈南下,今後與魯國難免有犯境沖突。 齊侯如此胡作非為,這讓寡人何以心安?” 文薑點點頭,道:“國君所慮,實乃長久之計。 依母後計,不管如何,與齊國必須保持同盟友好關係,千萬不要惹了齊侯。 母親前番出使齊國,已經向齊侯提議兩國聯姻之事,待齊公族女子長成,國君就著手迎娶吧。” 魯莊公聽後一愣,隨即點點頭,道:“聯姻齊國一事,就勞煩母後安排了。寡人還有一事,還望母後辛勞。” 文薑笑道:“是否莒國之事?” 魯莊公點點頭道:“是啊,寡人意欲著人出使莒國。 一是譚子之事,無論如何,一定要讓莒子看住譚子,勿回國生出事端來。否則,魯國又必將陷入麻煩。 這次齊人屠遂城,若不是魯國遭災,齊侯必要求魯人與宋人一起,參與屠滅遂城,為千秋萬代所不齒。 二是交好莒國,共謀和好。山東諸國,紀國被齊滅後,唯齊、魯、莒為大國,交好莒國,既安邊境,又可牽製齊國。” 文薑點點頭道:“國君放心,母親立即出使莒國。 除了齊、莒等國外,鄭、衛、宋、陳等國,國君也要努力維護關係。 近些年,魯國災害連連,更兼戎狄頻頻進犯中原,國君若與列國諸侯保持良好關係,可以騰出手來加強內政治理。 魯國,不宜多動刀兵了。 對了,聽聞衛國欲聯姻陳國,嫁女給陳侯,國君何不送媵於衛?” 魯莊公大喜,立即派公子結出使衛國,說明魯國欲主動送媵女給衛國,一同嫁往陳國。 衛國大喜,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既加強了與魯國關係,更白白得到了一個媵女再加一筆彩禮,何樂而不為? 這裡我們講講什麼是媵女。 媵女,就是陪嫁女。 古代諸侯之間嫁女,絕對不是現在這樣嫁一個就行了,往往是要嫁好幾個。 這好幾個,至少是兩個,往往是所嫁女的妹妹一同出嫁給某國的國君、世子或者公子,甚至公族大夫。 所以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如果你要嫁人,就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妹妹,坐著那馬車來。 這可不是王洛賓先生隨意編出來的,那可是有著古老的傳統的。 嫁人,往往是把妹妹也帶上! 為何要帶上妹妹呢? 因為姐姐嫁過去以後,往往是夫人或者正室。 那可是一個家族的內當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如國君的話那可是夫人級別的,其子往往是嫡長子。 但是人有旦夕禍福,在醫療條件極其低下的春秋時期,享壽不長的多了去了。 萬一姐姐去世了,那家裡的這個地位豈不是要給其他女人了? 尤其是諸侯之間,為何嫁女?那主要是為了政治聯姻! 為了保證自己嫁出去的姑娘能夠掌握實權,所以便有了一個保險的辦法,即多嫁你幾個! 一旦姐姐去世了,那妹妹就可以頂上。 作為陪嫁的妹妹,嫁過去以後,其身份就是側室。當夫人去世後,作為妹妹的側室就有可能被扶正為夫人。 這個妹妹,就是陪嫁女,當時的專業術語叫媵女。 有意思吧? 那問題來了,如果嫁過去的女兒沒有妹妹怎麼辦? 那就請媵,就是去其他地方請一個地位相當的女子過來,權當是妹妹,以此作媵陪嫁過去。 這個其他地方,要求是地位相當,根據周禮同姓不婚的原則,那最保險的就是同姓女子,陪嫁過去就絕對不違反周禮。 這次衛國嫁女給陳國國君陳宣公為夫人,衛國是姬姓,魯國也是姬姓,嫁給媯姓的陳國,當然是符合周禮的。 魯國主動送媵,衛國很高興,魯國也很高興,陳國當然也很高興,三國因此而強化了友好關係。 在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的婚嫁當然是政治性的,送媵同樣也是政治性的。 魯莊公和文薑得知衛國與陳國聯姻,不失時機提出主動送媵給衛國,這是符合魯國當下的國家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