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8年春,晉國又發生了內亂。 當然又是卿大夫們的內部權力鬥爭,具體我們在晉國風雲裡講了,這裡不多說了,反正又是一套哪幾個卿或者大夫被滅了的事。 但正因為這種卿大夫們之間的權力鬥爭越演越烈,讓楚國看到了機會。 楚國自抓住晉國無暇中原之際,在前幾年先後滅了六國、江國、蓼國後,這次又盯上了中原小強鄭國。 楚軍進展神速,三下五除二,就擊垮了鄭國,鄭國被迫表示歸順楚國。 魯文公知道,魯國終於攤上事了。他相信晉國一定又要搞組織中原列國諸侯聯軍救援鄭國這事。 果然,魯國接到了來自晉國的通知。 前番魯國參會晉國召集的會議遲到,差點挨了晉國的打。 這一次可不能遲到,但也不要急著早到。 這種事,必須小心再小心,出風頭的事別做,槍打的就是出頭鳥。 這次代表魯國出兵的是公子遂。 公子遂是列國諸侯中的外交老滑頭了,第一時間響應晉國號召,但他的軍令是:不要急,慢慢走! 魯軍慢慢走,其實接到通知的宋軍、衛軍和許軍也都在慢慢走著。 魯軍最遠,走得更慢一點有著足夠的理由。 結果,當晉軍好不容易等來了魯軍、宋軍、衛軍和許軍,五國聯軍總算組成了,鄭國已經被揍趴下了。 楚國降服了鄭國後,已經得勝回國了! 晉國非常不高興,但魯國、宋國、衛國、許國的統帥們卻非常鄙夷: 你晉國佬自己不敢跟楚軍開戰,非得等列國軍隊都到了才研究如何打仗。 這是你晉國要依靠我們,不是我們要依靠你晉國! 還沒完哩,楚國收了鄭國後,接下來對陳國用兵,很快又將陳國給收了。 魯文公頭一點點大了,看來,魯國遲早要卷入晉楚爭霸戰爭了。 但接下來的一開始,卻不是戰爭,而是和平。 公元前618年冬,楚國居然派人來魯國聘問。 然後差不多時間,秦國居然也派人來魯國聘問! 而且,秦國人前來聘問的理由,是送來魯國先君魯僖公以及其母親成風的喪葬用品! 這簡直是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因為魯僖公去世是什麼年代的事? 快十年了好不好。 連成風去世也五年了吧,這個時候秦國居然送來給他們用的喪葬用品! 這還怎麼用? 怎麼用那魯文公會有辦法的,我們不要替他操心了。 讓魯文公真正煩惱的,是這兩個國家大張旗鼓來魯國聘問,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給魯國示好來了。 這是好事啊,魯文公你煩惱什麼? 因為這兩國都是晉國的敵國,這意味著,你魯國如果與秦、楚兩國交好,那就是與晉國不再同一條心! 魯文公也好,魯國的卿大夫們也好,他們幻想著的是這樣一個形態: 既是晉國的盟友,也與楚國交好。至於秦國,最好是不要有什麼關係。 但現在楚國、秦國都來示好魯國,目的就是拉攏魯國,魯國不煩才怪哩。 魯文公頭大如麻,執政上卿臧孫辰更是心亂如麻。 作為魯國執政上卿,這位魯國歷史上的賢大夫確實是操碎了心。這一次,他卻無法解決這樣的大難題。 那怎麼辦? 那就走吧,離開這個世界,就可以解決一切。 公元前617年春,魯國執政上卿臧孫辰去世,謚號為文,人稱臧文仲。 臧文仲是魯國一位聲名遠播於列國諸侯的賢大夫,是魯國公族臧氏家族的宗主。 他一生事奉了魯莊公、魯閔公、魯僖公、魯文公四位國君,是魯國的四朝元老。 而且,臧文仲還擔任了魯僖公、魯文公時期的執政上卿。 在臧文仲執政期間,魯國已經從春秋爭霸的舞臺中央退到了旁邊,看著齊國、晉國、楚國這三大強國先後崛起,並稱霸諸侯。 作為一個二流諸侯國,魯國在大國爭霸間可謂是獨善其身,這真的令人非常佩服。 要知道,中原列國,尤其是傳統的春秋十二諸侯,齊、楚、晉三國自不必說,沖在爭霸第一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要麼風光無限成為霸主,要麼遭受重創退居一邊。 曹國、衛國甚至曾經被滅,宋國被打成殘廢。 陳國、蔡國多次被討伐,秦國深陷與晉國死磕的境地,三天兩頭與晉國開戰。 北地燕國地處偏僻,幸運地躲過了一場場中原戰火。 隻有魯國,在大國爭鬥中幾乎是遊刃有餘,這真的非常不容易,這當然主要的是執政上卿臧文仲為魯國作出的貢獻。 正因為臧文仲為魯國爭取了一個相對較為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使魯國在這段時期,國力逐漸增強。 如果說要比一比當時列國諸侯的安全指數和人民的幸福指數,從未成為霸主的魯國,應該是數一數二的。 臧文仲執政時期,魯國的政壇也保持著良好的生態,魯國公室力量與公族力量保持著相對平衡,國君是魯國不可動搖的一把手,保持著至高無上的權威。 所謂的魯國三桓,僅僅是作為公族力量而存在,根本無法撼動魯國公室。 但是,臧文仲去世後,這樣的政治格局將很快發生變化。 魯國的春秋風雲,在不久的將來,主要的是由魯國孟氏、叔氏、季氏這三大家族來掀起。 作為執政上卿,對國家負責,對國君負責,既要搞好外交,更要治好內政。 臧文仲在治理內政上,被人們予以高度評價的是他曾經廢除各城邑之間的關卡,促進了商業發展,使國家賦稅增加。 而且,魯國一段時期以來,自然災害不斷。但魯國保持了社會穩定,未見因災而導致的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