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向國被滅(1 / 1)

魯國是大周王朝的重要宗邦,其政治地位以及在春秋前期以前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強勁的,是響當當的大國。   隨著周王室的日益衰落,那些響當當的大國不斷蠶食、吞並周邊部落和小國諸侯,勢力越來越大。   魯國的勢力當然也在一段時期是呈現增長趨勢的,其中一個表現形式就是手下小弟越聚越多,即附庸國越來越多。   郯國,就這樣,慢慢脫離了其宗主國宋國,成為魯國的附庸。   有意思的是,郯國與魯國並不直接相鄰。郯國在魯國東南,與魯國之間還夾著邾國、滕國、薛國、鄫國、向國等一些小國。   這些小國在魯國的眼裡,當然是嘴邊的肉,名義上則都是魯國的附庸。   但在血腥殘酷的春秋江湖,不知多少大國諸侯的附庸小國,最後自覺不自覺、自願不自願地被其宗主國所吞並。   這種吞並,當然也是需要抓住機會的,至少魯國目前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吞並自己的附庸。   莒國與郯國本沒多大關係,也不相鄰,兩國的共同點大概就這麼一些:   大家就是都屬於東夷性質的諸侯國,都是非姬姓王族諸侯,歷史上也非大周王朝功勛之後。   大家都在山東半島,在這片土地上謀生,都得看齊國和魯國這兩大國的臉色。   當然,大家都東朝大海,是臨海型國家。   莒國與魯國關係最近的一件事當然是莒國內亂,流亡的公子仆逃亡到了魯國。   魯宣公一開始接受了公子仆獻上的莒國國寶,準備封公子仆為大夫,並賞賜食邑。   但此事被季孫行父給攪黃了,公子仆被趕出了魯國。   魯國對公子仆的態度,莒國是看在眼裡的,這當然是符合莒國的國家利益的。   但莒國仗著與齊國關係密切,一直以來對魯國並不怎麼待見。   甚至,看著魯國屢次三番被齊國痛扁,乾脆也時不時對魯國使點陰招。   如這一次,莒國就使了個陰招,那就是仗著自己的拳頭更硬一點,教訓了一把郯國。   莒國給出的理由是郯國居然侵占莒國土地!   郯國大聲叫屈,說這原本就是郯國的土地,本與你莒國無乾,而是與原來的向國歷史遺留問題。   這怎麼回事?   原來,郯國與莒國各自建國時本互不相鄰,中間隔著一個向國。   向國是一個薑姓小國,小得可憐,外交關係基本不動刀兵,而靠政治聯姻。   如長期以來就與己姓的莒國聯姻,靠抱著莒國這樣的強鄰諸侯茍活存世。   講難聽一點,向國這樣的小國,其生存能力主要是看女人的能力。   公族女子長得漂亮且有本事,就能夠實現與莒國這樣的國家的暫時和平共處。否則,就危險了。   公元前721年,向國攤上了大事。   原來,向國有一位公主向薑長得非常漂亮,被向國國君視為國之珍寶,重用於與莒聯姻,最後嫁給了莒國國君。   但當時莒國國君已經有大把女人了,在這些女人眼裡,剛嫁到莒國的向薑就是一騷狐貍精,否則長那麼漂亮乾什麼?   於是,莒國的歷史就多了一出宮鬥,大致劇情就是莒國後宮一幫女人聯手打壓向薑。   可憐的向薑哪想到自己從嫁到莒國開始,就過上了噩夢般的生活?   但她除了長得漂亮外沒有其他的資源,打不過人家,那就逃跑吧。   向薑利用回娘家歸寧之際,回到了向國,然後就打死也不願再回莒國了。   向薑的小性子看來是有些強,畢竟自小到大,自己便是當國君的父親的掌上明珠,小性子也使慣了。   這次,她從莒國回娘家向國,然後就不回莒國了,這讓莒國國君火大了。   嫁過來之前,你確實是向國人。但現在既然你嫁到了莒國,那就是咱莒國人!   你作為國君的女人,居然敢久居娘家不歸,這讓咱大莒國的臉麵擱哪裡去了?   說不定,你在娘家再搞出個風流韻事出來,那就是給孤戴綠帽子了!   不行,必須立即馬上回來!   莒國給向國下了命令。   但向薑決心已定,不回,打死也不回!   向薑哪曾想到,莒國真的是要打人的!   而且,這一次莒國乾脆傾其全國之兵,對向國發動了滅國戰爭,直接將向國給吞並了!   公元前721年,史料記載,“莒人入向”。   當然,史料的記載還有一句話,“以薑氏還”。   向國被滅了,向薑當然也被抓了回去,其結果如何,隻能猜測了。   但不管如何,此時的向國,就成了莒國的地盤。   但莒國敢公然吞並向國嗎?   至少明麵上不敢!   所以莒國雖然滅了向國,但表現給春秋江湖那些大佬們以及大周王室看的,隻是出兵教訓了一把向國。   所以才會有史料記載,“以薑氏還”。   但向國被滅,真的是因為向薑私自逃歸娘家導致的麼?   這個當然隻是一個由頭,是莒國滅向的借口而已。   在莒國眼裡,向國早就是嘴邊的一塊肥肉。   但不管如何,莒國在實際上算是控製了這塊地盤。   但在這塊地盤的南邊,有一個小小國,正是郯國。   郯國本不敢對莒國說三道四,但郯國與向國接壤,本就有歷史上的土地遺留問題。   莒國占有了向國後,看著郯國更加弱小,根本不管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反正隻要對莒國有利,就下手圖之。   於是,對向國土地情況也基本不懂的莒國,在統治向地時,不可避免地與郯國起了領土糾紛。   郯國很窩火,雖然不敢公然與你莒國叫板,但郯國有一個後臺,那就是曾經強大的魯國。   而且,郯國與魯國還是政治聯姻國,更是魯國的附庸國。   現在既然有了麻煩,那就找自己的宗主國魯國叫叫屈,打打莒國的小報告。   莒國當然也不是吃素的,知道魯國不好惹。但莒國也有自己的後臺,那便是更加強大的齊國。   再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莒國眼裡,你魯國在齊國麵前,半個屁也不敢放。   於是,莒國非但不顧郯國的小動作,還直接下了兩大招:   一招是出兵討伐郯國。   一招是向齊國告了郯國的狀,當然,也給齊惠公送去了大把的賄賂。   手下的小弟起了矛盾,當大哥的當然得出麵調解。   齊惠公邀請魯宣公共同調解郯國與莒國的矛盾。   齊魯兩位大佬雖然出了麵,但具體的調解措施卻非常不給力,雙方都隻是給自己的小弟下了命令:   雙方擱置爭議,既然矛盾的焦點在那處有著共同訴求的土地,那暫時雙方都不能占有該處土地。   莒國立即退兵,郯國也不得再有這個要求那個要求。   郯國對這樣的調解不得不接受,第一個表了態,願意遵從齊侯、魯侯的調解。   但莒國卻不乾了,搞了半天,什麼好處也沒得到。   所以,莒國口頭上雖沒說什麼,但內心上已經橫成了一根筋:   等你們兩位大佬一回去,老子就繼續教訓你郯國佬。   調解會議結束後,郯國根據決議從爭議地盤上退了兵,但莒國卻選擇了繼續向齊國行賄。   齊惠公得了好處,就給了莒國一個齊國不會多管閑事的暗示。   有了齊國的默許,莒國行動了,再次出大兵教訓郯國。   這下魯國真火大了,你個莒國佬,陽奉陰違,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老子下狠手了。   公元前605年夏,魯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向地,一把控製了整個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