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通知來了,要求中原列國諸侯於公元前592年周歷6月15日,赴斷道召開國際會議。 斷道,今河南濟源西南。 晉國共邀請的諸侯有齊國、魯國、曹國、衛國、邾國,加上晉國共六國,要求國君親自參加。 那原來的宋、鄭兩國呢? 此時兩國已經歸順了楚國,當然得排擠在外了。 但令魯宣公意外的是,原本答應赴會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居然爽了約。 咦,齊侯為何沒來? 當然,好奇心比貓還強的魯宣公後來才知道,原來,為組織這次盟會,晉國中軍佐郤克奉命赴中原列國諸侯遊說,但在齊國受到了極大的汙辱。 郤克腿有小殘疾,齊國國君齊頃公居然拿這個來開玩笑,故意安排了腿有殘疾的下人接待郤克,還讓自己的母親悄悄欣賞。 齊頃公顯然是一個惡作劇,當然也是為了取悅自己的母親。 但郤克是誰? 堂堂晉國卿級班子第二把手,居然在齊國被人當小醜?所以當場便發怒了,揚言要教訓齊國。 那齊頃公還敢親自參會麼?說不定一到斷道就被抓了起來。 於是,齊頃公派出上卿高固率代表團參加斷道之盟。 但高固也擔心晉國人拿自己出氣,走到半路就不敢來了,命代表團的三位大夫代表齊國參會了事。 齊國非但不派國君參會、連級別最高的上卿高固都逃了會,晉國終於火大了。 晉景公下令,這次會盟,齊國不算在內,不允許盟誓,並逮捕齊國代表團三位齊國大夫。 魯宣公本來就看個熱鬧,但陪同魯宣公一起參會的公孫歸父卻憂心沖沖。 公孫歸父認為,接下來魯國可能要攤上大事了。 這跟魯國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斷道之盟是由晉國召集的,參會的諸侯還有魯國、曹國、衛國、邾國。 本來齊國也參加的,但在最後的盟誓中,晉國宣布將齊國排擠在外! 斷道會盟的精神本就是晉國借最近幾年伐戎伐秦取勝,重新組建自己的勢力圈,目的就是對抗強大的楚國,以消除在泌地之役中敗給楚國的負麵影響。 重建晉國勢力圈,也即晉國重新重視起中原諸侯聯盟來了。 但現在折騰來折騰去,中原諸侯聯盟隻有幾個諸侯響應? 曹國、衛國、邾國、魯國,就這四個國家? 其他幾個傳統的重要諸侯,如宋國、鄭國、齊國、陳國、蔡國等都沒有參加。 這意味著,此時的晉國,仍舊在楚國的壓製之下。 但對魯國來講,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與齊國的關係。 本來這次斷道之盟,齊國也算在內的。所以魯國與齊國都參會,意味著與齊國仍舊處於一個同盟圈。 但齊國現在不在了,而魯國卻參與進來了,那是否意味著齊國對魯國有意見了? 正如公孫歸父所擔憂的那樣,齊國國君齊頃公本就是一雄才大略的齊侯,既然你晉國同盟圈排擠了老子,那老子就給你們好看。 齊國知道自己與晉國撕破了臉,那就不需要再給你晉國什麼臉色了。 再說,你晉國算什麼東西?一個泌地之役,不是被楚國打得滿地找牙麼? 魯宣公很快得到了精確的情報:齊侯對魯國非常怨恨,已經準備要教訓魯國了! 晉國組織的斷道之盟,居然將原本已經交好的齊魯關係給徹底破壞了! 魯宣公想想自己即位以來,對齊國那麼恭敬,還是姻親關係,你齊侯怎麼可以說翻臉就翻臉? 而且,本來就不是魯國得罪了你齊國,魯國無非就是參加了晉國老大組織的盟會而已! 唉,國際關係,就是三歲小孩的臉,就是春的天,說變就變。 那怎麼辦? 那就回到以前的那種狀態吧。 聽說齊國可能要為難魯國,魯宣公決定先下手為強。 當然,這個先下手不可能是主動去討伐齊國,而是趕緊赴晉國抱大腿。 但還沒等魯宣公派出卿大夫出使晉國,晉國已經動手了。 公元前591年春,即斷道之盟剛過去幾個月,晉國組織晉衛聯軍,由晉國國君晉景公親自率領,討伐齊國。 聯軍一路進發,直抵齊國重鎮陽穀。 快打啊,將齊國佬打個滿地找牙! 眼看著齊國將遭受來自晉國的重大打擊,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魯宣公也動手了。 當然,魯宣公不敢直接攻打齊國,打的是杞國。 杞國是一個夏朝後裔所建的諸侯國,姒姓之國,長期遭受宋國欺淩,後不斷遷移,後來成了魯國的鄰居。 曾經,杞國與魯國也是姻親之國,與魯國關係密切。 但齊國在春秋時期崛起後,杞國就成了齊國的附庸。 魯國抓住了齊國正遭受晉國打擊無暇顧及杞國的機會,果斷出手! 至於出師的理由,那就找個歷史遺留問題好了,鄰國總是有這些個問題的。 魯軍討伐杞國,杞國哪敢亂動? 魯宣公一開始也很得意,但很快,麻煩來了,而且是特大麻煩! 因為據陽穀傳來的消息,晉衛聯軍與齊軍對峙了幾天後,齊晉兩國居然達成了和解! 齊頃公對先前不尊重晉國卿大夫郤克一事道歉,對未親自參加斷道之盟認錯。 還表示願意在斷道之盟的盟書上簽字,並送了一個兒子到晉國作為人質。 而晉國表示接受齊國的認錯道歉,歡迎齊國加入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並釋放在斷道盟會上逮捕的齊國代表團所有成員。 啊?那接下來齊國豈不是要對魯國興師問罪了? 魯宣公的汗頓時從後背流了出來。 齊國不但對魯國肯定是要興師問罪的,對所有參加過斷道之盟的諸侯都要興師問罪! 因為這位齊頃公,作為堂堂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的嫡親孫子,做夢都想著曾經的齊國霸業,對你晉國哪裡有真正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