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成公有什麼意見? 他不可能有什麼意見,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國家大權落入三桓之手。 也許這個時候的魯成公,尚沒有三桓的概念。 他隻知道,自己需要一個依靠力量。 但執政上卿季孫行父,貌似一直是父親在世時,所處心積慮在防備的對象。 連魯成公的母親、魯國太後穆贏也不敢有什麼意見。 但她也在考慮著一個問題,國君必須要有自己的親信力量。 但這個親信力量,不可能是季孫行父。 那是誰呢? 我們這裡先放一放,將季孫行父為應對齊國可能的入侵而采取的幾大措施給交代清楚。 第一大措施是向晉國告急,第二大措施是實施丘甲製度。 第三大措施,就是戰備工作。 具體就是在公元前590年冬,由大司寇臧孫許牽頭,命令全國上下準備軍糧馬草,擦亮兵器,修繕戰車,準備戰馬,修築城墻,尤其是齊魯邊境各地城墻。 誰知道齊國佬會從哪裡進攻? 第四大措施是聯絡衛國。 前麵講過,斷道之盟,晉國主盟,參與會盟的諸侯有晉國、魯國、衛國、邾國。 麵對齊國威脅,現在邾國被打殘了,魯國不可能去指望。 晉國答應願出兵相助,剩下一個衛國也是盟約國,這個外交線路必須走一走。 衛國非常爽氣,表態你魯國兄弟一旦有難,兄弟肯定來幫。 不用擔心,畢竟咱兄弟倆的背後站著超級大國晉國,而且大家都是同姓兄弟諸侯。 魯國總算可以放下心來了。 而果不出所料,齊國大兵也終於來了。 公元前589年春,齊國討伐魯國。 此時的魯國軍民,在季孫行父四大措施的刺激下,已經從恐齊癥的陰影走了出來。 魯國軍民同仇敵愾,決意誓死抵抗萬惡的齊國侵略者。 戰爭爆發了。 令齊軍沒想到的是,曾經一觸即潰的魯軍,此時居然十分頑強。 齊軍選擇侵犯的城邑,是自北向南攻擊魯國北境的龍城。 龍城守將張三,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他早已得知齊軍的情況,於是根據自己據守的龍城地形和軍事實力,作了充分的準備。 這一次,齊國三軍出動了兩軍討伐魯國,齊國的出師理由是你魯國佬背棄盟約精神,私自聯絡楚國。 魯國曾經偷偷聯絡過楚國不假,但這事非常機密,齊國怎麼知道? 原來,公元前591年秋,代表魯國出使楚國的是公孫歸父,現在東門氏家族被魯國驅逐,公孫歸父逃到了齊國。 用腳趾頭想想好了,這種情報自然很快到了齊頃公的案頭。 齊頃公有了討伐魯國的理由,立即親率中軍,命自己親信盧蒲就魁為先鋒,一路南下侵入並包圍了魯國北部邊邑龍城。 由於魯國早作了準備,龍城不但擴充了地方兵源,修繕了武器,動員了士氣,還加固了城墻。 再加上龍城守將張三是有勇有謀、血氣方剛、甘願為國家犧牲一切的勇士級別的將領。 他知道不宜與齊國硬碰硬打對攻,於是采取了示弱誘敵之策。 齊軍先鋒盧蒲就魁一路猛打猛進,張三率龍城將士節節後退,最後佯裝倉皇逃入龍城。 要命的是,由於逃得非常狼狽,居然連城門也都沒來得及關閉。 就這樣,龍城的將士們逃回了城內。 而一路追殺過來的齊軍,在齊軍先鋒盧蒲就魁的率領下,也湧入了龍城。 龍城,分內城和外城。所謂外城,即外麵城墻圍起來的那塊地。進入外城後,還有一道城門,進入內城門,才算是真正入城。 盧蒲就魁身先士卒,由於一路猛打猛沖,所以此時進入龍城外城的齊軍將士並不多,盧蒲就魁僅僅率少數兵士便駕車直沖進龍城。 盧蒲就魁失算了。 龍城將領張三是故意大開外城門放你進來的,這是一個關門打狗的計策。 結果,盧蒲就魁一頭沖進龍城,龍城頓時伏兵四起,外城門立即關閉。 盧蒲就魁的先頭部隊,被團團包圍於龍城內外兩道城門間,成了甕中之鱉。 結果可想而知,任你盧蒲就魁再勇猛,雙拳終究難敵四手,這股齊軍先鋒全軍覆沒。 盧蒲就魁受傷被擒。 齊頃公愛才如命,尤其是這個盧蒲就魁,不但是齊國有名的勇士,更是齊頃公的貼身護衛。 當得知盧蒲就魁被擒後,他心急如焚,不顧部將臣子們反對,僅駕單車驅至龍城門下,沖著城頭大喊: “請放過這位齊國勇士,切勿傷其性命,寡人立刻退兵,從此絕對不犯龍城半步!” 但沒想到龍城守將張三貌似是一個愣頭青,整個龍城的將士們也都是愣頭青。 由於對齊國侵略者發自內心的憤怒,他們再也不相信齊國人。 張三代表龍城將士表達了這種憤怒,他沖著齊頃公大聲吼道: “龍城,是你齊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嗎?強盜既然自己撞上門來,那就一個字,死! 你齊侯居然還想我們放了強盜?難道沒去量量自己的臉皮有多厚嗎? 既然齊侯你今天在這裡了,那外臣就送齊侯一句話:犯我龍城者,雖遠必誅!” 齊頃公不禁大怒道:“你小小龍城,若膽敢傷寡人勇士性命,寡人必將踏平龍城!” 張三沉著臉,冷笑一聲,再不答話,命人將五花大綁的盧蒲就魁推上城頭,當著齊頃公的麵一刀砍死,並曝屍城頭。 齊頃公看得心痛,更是納悶了:這世道怎麼了?這還是自己所熟悉的戰爭嗎?你魯國佬怎麼可以殺俘虜呢? 是的,齊頃公是一時難以理解的,因為他不知道守衛魯國龍城的這些將士們,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魯國軍隊,而是龍城的地方武裝,是剛剛按照魯國新規丘甲製征發來的士兵。 如果是魯國的正規軍,那我們都知道,參軍的都是“國人”,即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資格。 其中能夠擔任將軍的,那都是貴族級別的大人物。 當時的戰爭,嚴格意義上講,稱為貴族戰爭。 所謂貴族戰爭,意味著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殺死對方的人,而是讓對方屈服。 所以根據戰禮,俘虜不能被處決,往往由對方拿出足夠的條件來贖回的。 尤其是在傳統的中原諸侯之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俘虜被殺那是很罕見的。 但春秋歷史走到了現在,戰爭的目的發生了變化,從原來隻是令對方屈服演變為消滅對方,那便是不斷滅殺敵人的有生力量。 而且,戰役參與的士兵,已經從原來的“國人”擴大到一般的人,甚至奴隸。 這使得戰爭從貴族戰爭演進至全民戰爭。 在全民戰爭下,戰爭的目的、過程都變得異常血腥和殘酷,象國君這樣的人一般輕易不上戰場。 在春秋時期,國君上戰場那是司空見慣的事。 反正大不了戰敗被俘,然後自己老家會拿出財物、城池、美女等來換回自己。 正因為如此,龍城守將張三居然將齊頃公心腹愛將盧蒲就魁殺死,站在當時的角度,那是有違常禮的。 龍城守將張三為什麼要殺了盧蒲就魁? 他必須要讓齊國侵略者知道,龍城雖小,但不是你齊國人隨便欺負的。 他很清楚,龍城根本守不住,但能守一天是一天。 龍城,必須以龍城自己的方式,最大限度打擊齊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給全魯國的城邑作出榜樣! 齊國侵略者今後在魯國遇到的,不再是不抵抗主義,而是寸土必守的決心與勇氣,以及魯國勇士舍身為國的精神。 見愛將壯烈犧牲,齊頃公大怒,命齊軍不分晝夜攻城。 小小龍城哪裡抵抗得了?三天後,龍城被攻破。 歷史並未留名的龍城守將張三在英勇殉國前,早就讓部分將士護送龍城百姓離開龍城,齊軍最後得到的是一座空城。